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攝影家梁達明紀實攝影作品——《貴州·丹寨石橋古法造紙》

攝影家梁達明紀實攝影作品——《貴州·丹寨石橋古法造紙》

自由攝影家-- 梁達明先生Freelance photographer Mr. Liang Daming

造紙術是我國的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均有重大影響。然而,你知道嗎?在貴州省東南部,還有一個小山村保存著古老製紙工藝,堪稱最古老的"造紙術"。 因傳統的造紙工藝保留完好,被譽為"中國國紙之鄉",現在已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來到這裡,用相機記錄、見證了這一傳統的"古法造紙"工藝過程......


(此組專題作品拍攝於2017年。在此感謝貴州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孫蓓紅女士,感謝貴州都勻市攝影家協會主席申軍先生,感謝貴州都勻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黃驛倫先生!)

—— 梁達明


這是地處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山區一處非常普通的溶洞。洞口寬約5米,高4米,縱深約有六七十米。洞中清澈的泉水汩汩流出,四季不斷,是一塊不錯的夏日避暑之地。但這又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溶洞,因為,這個不足400平米的洞穴又是丹寨縣石橋黔山古法造紙專業合作社的天然造紙工坊。


王興武,這個52歲的苗族漢子已是家族古法造紙術的第19代傳人。"我的先輩一直在從事造紙,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造紙技術基本上都是老祖先留下來的,現在只是把工序分化了......"王興武說。


白皮紙生產歷史悠久,是傳統手工造紙的典型代表。白皮紙以構皮麻為原料,然後添加滑葯(岩杉根或獼猴桃藤、野棉花根碓爛瀝水)抄制而成。整個生產過程有10多道工序。


石橋的古法造紙從選料到出紙一個流程下來則需要45天。王興武說,古法手工造紙首先選料就需要很長時間,之後要把構皮放在活水裡面浸泡七天。然後用石灰裹起來,蒸煮48個小時。然後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溫火,保持在50度到60度之間,需要兩天時間。放在水裡面把石灰水去掉,去掉要放在水裡面泡成白色,但不用泡白粉。用活水自己浸洗變為白色的,然後才拿過來。把料子選好,把它沖爛。沖成紙漿之後,才開始抄紙。


麻料製作工序:削構皮麻 颳去外層晒乾、水漚、漿灰、煮料、河漚、地灰蒸、漂洗、選料、碓料、袋洗等變成棉絮狀。


經過無數次的捶打植物纖維進行重組,變成紙漿還需要不斷的敲打,撕扯再打在一起,這樣的紙漿做出的紙張非常的白,且具有韌性。在紙漿槽裡面的紙漿已經可以用來做紙了。經過抄紙、壓紙、曬紙、揭紙、包裝為成品。


雙手掄起如紗窗一般的竹簾,浸入混滿紙漿的池中,出水時,竹簾外高內低,紙漿水一邊由外向內流一邊往下漏。水還未觸及外面邊框,他又把竹簾按進水中,再出水時,竹簾內高外低,紙漿水是由內向外流。最後,竹簾拎出水面,水已漏空,只留下一層薄薄的紙,像面膜一般貼在上面。然後把竹簾往旁邊的案板上一貼,附在竹簾上的紙就乖乖地落了下來。之所以要抄兩次水,而且抄水的方向不同,是為了讓纖維形成縱橫交錯的網路,這樣做出的紙張才有更強的韌性。


白皮紙生產工藝流程複雜,每道工序的細膩程度和要求都比較高。


抄好的紙張層層的疊起來,揭紙張也是一個技術活,一不小心就爛了。


造紙最難的一步是抄紙。抄紙就是用竹簾舀紙漿,竹簾要平,紙漿要不多不少,搖晃起來要力度均勻,紙漿水不能灑出竹簾框。


一紙要薄如蟬翼還是厚實堅韌,紙漿是不是均勻,全靠一雙手的感覺。通常人的左右手力度都是不同的,光是端平就很困難。


好的匠人,每一次手與水的接觸,都能做到心手合一。只有精湛的技藝,才能造出最薄的紙張。


抄紙環節結束之後,才有片刻的休息機會。


壓紙環節,是個力氣活。


壓紙不單力氣活,一招一式還需要一些技巧。


每一次的壓榨的過程,都離成品白皮紙又進了一步!


隨著古法造紙得到外界關注,王興武打破單一製作白皮紙的傳統,開始研發新的品種。經過長時間摸索與實踐,王興武還發明了花草紙,在紙漿里放入天然花草,將花草設計成不同的圖案,紙張也就有了新的生命和靈性。


製作花草紙,需要先採集準備各種植物。


在紙漿里放入天然花草,將花草設計、擺放成不同的圖案。


花草紙比白皮紙的工藝要簡單得多啊,只要把山裡的花花草草包進紙漿就行了。


每一花草的擺放,都是一次即興地創作......


全神貫注,意在指間......


經過擺放過的花草圖案的紙張,也就有了新的生命和靈性。


石橋古法造紙歷史悠久,不僅承載了厚重的文化傳統,還具有寶貴的人文價值和商業價值。


在準備好的竹簾上放了一束花,澆了一勺紙漿。以山泉水混合草木纖維做槳,以山上的野花、田間的雜草做墨,經過攪、抄、沾、曬,再吸一點山中的清風,一張張花草紙就出爐了,經過晾曬,就如同一幅幅在美術館展出的工筆畫在人們的眼前呈現。


每一張花草紙都是一幅天然的花草畫。


跟當下許多傳統技藝一樣,傳承是王興武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手工,維繫著古法造紙千年不朽的秘密。背後,是傳統匠人經歷歲月變遷,始終如一的專註與堅守。


2005年,石橋古法造紙技藝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石橋村古法造紙被譽為造紙"活化石",而王興武本人也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


目前,王興武收了六個徒弟,以後準備把他們培養成古法造紙技藝的傳承人。"我的夢想是用我們石橋村的古法造紙技術做出世界上最好的紙,"王興武說。


傳統的、優秀的東西就應該被傳承、保存下來!造紙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是四大發明之一。即使現在是一個工業化的時代,但是我們仍然不能丟掉我們民族的根,要把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傳承下去。


由於作坊沒有烘乾設備,紙張還主要靠太陽光來烘乾。一旦下雨、陰天或者冬季,紙張就沒辦法晾乾。


白皮紙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它是中國書法和繪畫藝術品的再現,與書法和繪畫藝術相輔相成。是文化傳承必不可少的載體。


石橋古法造紙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造紙術的"活化石",既具有保護價值也具有旅遊開發價值。此後,石橋村古法造紙也逐漸成為眾多來丹寨旅遊者所經常光顧的目的地之一。

梁達明先生簡歷

1960年--

生於中國遼寧瀋陽

1977年--

中學畢業成為"上山下鄉"的知青

1979年--

參軍入伍服兵役

1981年--

復原退伍分配到國營瀋陽生生照相館

1985年--

考入瀋陽魯迅美術學院工藝系專修科

1987年--

畢業之後接續在瀋陽生生照相館工作

2000年--

工作單位轉制買斷工齡成為自由攝影人

2007年--

榮獲第七屆中國攝影藝術最高獎項--金像獎

2009年--

受邀出任第八屆中國攝影藝術最高獎項--金像獎評委

2016年--

受邀出任第十一屆中國攝影藝術最高獎項--金像獎評委

2017年--

當選為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

現任

中國攝影家協會藝術攝影委員會委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美攝影 的精彩文章:

「蒜賭」金鄉一條街
你的美,我知道——南部三小「小小攝影師」鏡頭下的冬日校園

TAG:大美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