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什麼各國網友都在轉發這幅畫

為什麼各國網友都在轉發這幅畫

當地時間15日傍晚,一場大火重創巴黎聖母院。

4月15日,在法國巴黎,巴黎聖母院燃起大火。新華社發(亞歷山大·卡曼攝)

熊熊火光里,聖母院塔尖轟然倒塌。不少網友惋惜還沒去過這座著名教堂,「有些風景,一旦錯過,就是永遠……」

火災發生後短短几小時內,推特上湧現出上百萬條對巴黎聖母院表示痛心與祝願的推文。

美國密蘇里州網友Amy Carr:

「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次望見被陽光照亮的聖母院和它的玫瑰花窗。也不會忘記多年後我第二次來到巴黎,一邊享用晚餐一邊遠眺它的身影。那麼美妙的建築,那麼令人平靜的地方。」

網友Katy:

「這是一場災難,一座歷史寶藏灰飛煙滅,整部法國歷史從此坍塌。」

網友Girl:

「全世界都在為法國哭泣,都在支持我們。」

在這些熱議中,一幅卡西莫多抱著巴黎聖母院痛哭的漫畫很吸引眼球,被不少各國網友轉發。

卡西莫多是法國作家雨果名著《巴黎聖母院》中的男主人公,在故事中他居住在聖母院的鐘樓里,有「鐘樓怪人」之稱。

值得慶幸的是,在消防隊員奮力撲救下,兩座鐘樓得以保住,卡西莫多不會無家可歸。

多國領導人也對這場悲劇表示痛惜。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

「今晚,謹向法國人民、尤其是那些正參加巴黎聖母院火災緊急救援的人員表達我的關心。」

德國總理默克爾:

「巴黎聖母院是法國及歐洲文化的象徵,支持我們的法國朋友們。」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

「看到這麼美麗的教堂陷於火光之中,我真太難過了。」

火災當天,不少人登上巴黎城北的蒙馬特高地,淚眼遠眺火中的聖母院。有土生土長的巴黎市民,也有短暫停留的觀光客。

4月15日,在法國巴黎,一名市民望著燃起大火的巴黎聖母院。新華社記者高靜攝

火災當晚,一場為巴黎聖母院祈禱的彌撒在蒙馬特高地上的聖心大教堂舉行。

來自哥倫比亞的遊客努拉貝爾和伊莎貝爾是參觀聖母院的最後一批遊客,他們手機里還保存著剛剛在聖母院前拍下的照片。

「我們晚上6點剛從聖母院出來,能欣賞到那樣的美麗是我們的幸運。知道聖母院起火我們很難過,聖母院和鐵塔是巴黎的象徵啊!」

圖為2016年7月27日拍攝的巴黎聖母院。(新華社發)

巴黎聖母院1163年奠基,1345年竣工。無數設計師和工匠近兩個世紀的心血和汗水造就了這一哥特式建築的曠世傑作。此後,聖母院一度破敗。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一書引起廣泛迴響,促成了自1844年起20多年的修繕和今日風貌的定格。

有人說,巴黎聖母院就像一位歷盡滄桑的長者,見證了法國歷史上諸多重要時刻:聖女貞德的冤屈在這裡洗雪,拿破崙在這裡加冕,二戰中巴黎的解放在這裡紀念,戴高樂將軍的國葬在這裡舉哀……

圖為2016年7月27日拍攝的巴黎聖母院。新華社發

「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麼樣的摧殘?關於這一切,關於古老的高盧歷史,關於整個哥特式藝術,現在還有什麼存留給我們呢?」

19世紀的雨果或許沒想到,他的這部小說不僅讓巴黎聖母院舉世聞名,也似乎在不經意間「預見」了今天的現實。

圖為2016年7月27日拍攝的巴黎聖母院尖頂上的雕塑。新華社發

期待巴黎聖母院的重建與新生,祈願文物遠離災難,人類文明生生不息,永續流傳。

-END-

記者:彭夢瑤 韓梁 楊舒怡 唐霽

編輯:金正 唐志強 錢泳文 孫浩 侯鴻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國際 的精彩文章:

110億美元!特朗普要加征關稅破壞美歐「遊戲默契」?
就差一步!世界首個私營登月任務失敗

TAG:新華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