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巴黎聖母院之火 「燒」到了我們

巴黎聖母院之火 「燒」到了我們

今天早上,相信大家都看到了這條新聞:「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於是,有人淚目,有人唏噓,有人感嘆,當然,也有人無所謂……這場大火既是一波情懷殺,也是一波回憶殺。

也許很多人沒有去過法國,但是很少人不知道巴黎聖母院。這個印象,可能來自法國作家雨果的《巴黎聖母院》。過了將近二百年了,副主教克羅德的醜惡嘴臉仍然如在目前,吉ト賽女郎艾絲美拉達和敲鐘人卡西莫多的人性之美依舊照亮一方天空。

還可能來自我國作家瓊瑤的《一簾幽夢》,費雲帆和汪紫菱的愛情故事也帶我們領略了法國輝煌的哥特式建築和獨特的浪漫風情。

承載著這些家喻戶曉的作品的巴黎聖母院大教堂,於1163年開始建設,在1345年全部建成;見慣了朝代更迭,走過了一戰、二戰,卻沒能逃過昨天傍晚的那場大火。塔尖倒塌,世界著名的玫瑰花窗也被燒毀——這不能不讓我們感到惋惜。

為何,巴黎聖母院距離我們如此遙遠,卻還能扣動我們心中最柔軟的那根弦?人是分國家的,文化遺產卻是全人類的。

《孟子·離婁下》有云:「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是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的優良傳統,也是中華兒女數千年來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

讓我們轉動時光機,一起回到二戰結束前夕。1944年,美國「地毯式轟炸專家」李梅將軍指揮美軍對日本本土實施大規模轟炸,當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得知美軍對投放地點還沒拿定主意時,他提出了一個屬於中國又屬於世界的建議:不要將原子彈投在東京、京都、奈良等古城。

誠然,梁思成不是決定性的人物,但他確實在重慶為美軍轟炸日本本土做過一定的工作,並在客觀上保護了日本的古城古物。

《論語·子路》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合」思想是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最富生命力的文化內核和因子,「貴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等文字背後蘊含的是自古而然的寬容品格,是我們民族不斷追求的一種文化理念。

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巴黎聖母院之火在勾起我們的情懷和回憶的同時,也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更好地保護好我們的文化遺產,讓她們永遠為子孫後代所見,為世界人民所見。

所有的回憶都是潮濕的。由此,我們不禁會想到圓明園。圓明園以其宏大的地域規模、傑出的營造技藝、精美的建築景群、豐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內涵而享譽於世,是舉世無雙的皇家御苑,更是當之無愧的「萬園之園」「世界園林之王」以及「一切造園藝術的典範」。

輝煌和驕傲都在1860年初冬的那場大火後戛然而止——圓明園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美麗與哀愁,承載著國人太多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寄託,無論她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她都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夢幻傑作。還好,她依然在我們身邊,也會一直在我們身邊。

我們雖然錯過了圓明園的「絕世美景」,卻依舊能夠感受到遺址的驚心動魄;我們雖然經歷了巴黎聖母院的大火,卻還能看到她在大火中重生。人類文明之光不會黯淡,世界文化之脈永遠流傳,讓我們共同保護,共同惦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蘇州:無限風情圖難盡 教人怎不憶姑蘇
年齡越大 這三種跡象就越明顯…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