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若粘著,海印放光即成塵勞妄念;若不粘著,塵勞妄念即是海印放光

若粘著,海印放光即成塵勞妄念;若不粘著,塵勞妄念即是海印放光

若粘著,海印放光即成塵勞妄念;若不粘著,塵勞妄念即是海印放光

複次,禪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一切不著,無用心處。而參話頭正是有用心處。有處用心皆是著相;無用心處,方是正用心。如僧問古德:本來面目如何用心參耶?答曰:本來面目無你用心處!「參」正是用心處!問曰:如是無用心處,如何用心耶?答曰:無處用心,方是正用心;有處用心,皆是著相!問曰:無處用心,豈不落空耶?答曰:知落空者是誰?曰:是我也。曰:此既是你,豈落空耶?問曰:即將此知落空者為我可否?答曰:不可!問曰:為甚不可?答曰:金屑雖貴,落眼成翳!禪宗的門庭設施,是由偉大的祖師視眾生的機感與時節因緣而隨宜制定的,並無一定的楷模。過去既可由直指而改為參話頭,現在又何不可由參話頭改為問答逼拶見性呢?因為現在參話頭,時久弊生,流為一則刻板死話頭,大家生不起疑情,以致苦參數十年而了無消息,加以現在環境不同,大家都很忙,沒有人能像過去那樣用幾十年的時間來專為參禪而參禪;就是有這種苦心孤詣的人,肯花冗長的時間來苦參,亦為時代所不許。更何況禪屬智悟,是用極強的智慧打開識鎖玄關的,不是由定功積累而開悟的。現在如改用直指法,指示學人當下見性,再用牧牛法保任除習以資圓證,是較合時宜,而且也不違背禪宗的宗旨。因為禪即是明心見性,而用以明心見性的方法,古來就很多直指法,並非今天新創,有什麼不可呢?茲為加深讀者的信心起見,再舉一則便捷、輕快的直指禪法於下,以示余言不謬。

若粘著,海印放光即成塵勞妄念;若不粘著,塵勞妄念即是海印放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真覺禪師與侍者同閱《楞嚴經》次,至「我若按指,海印放光」處,侍者問云:此意作么生?師云:釋迦老子好與三十棒!侍者云:有何過患,要吃三十棒?師云:要按指作么?!侍者云:爭奈暫時舉心,塵勞先起!師大喝云:亦是海印放光!侍者大悟云:啊!多年來只以心起便是塵勞妄念,不知原是海印放光!

諸位請看,此等直指開示,多麼痛快,多麼清晰,又多麼便捷!聞者於言下悟去,能不慶快生平,歡喜無量哉!關於妄念和放光——即妙用之別,原來在於日用、應緣、接物時粘著不粘著。若粘著,海印放光即變成塵勞妄念;若不粘著,塵勞妄念即是海印放光。六祖云:「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憨山大師釋云:「所言轉識成智者,別無妙術。但於日用念念流轉處,若留情念系著,即智成識;若念念轉處,心無系著,不結情根,即識成智。則一切時中常居那伽大定矣!」又憨山大師夢升兜率,彌勒為說唯識曰:「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依識染,依智凈。染有生死,凈無諸佛。」這些言句,何等簡練明暢,如傾甘露於焦渴喉中。吾人得聞,幸何如之!不於當下撥開迷霧,明見佛性,於日用中保任圓成,還疑個什麼呢?

若粘著,海印放光即成塵勞妄念;若不粘著,塵勞妄念即是海印放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山河及大地,盡露法王身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