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色變和質變是出土古玉常見現象,也是出土古玉重要標誌。其中有一種變化是白化(也常常俗稱為鈣化),究其原因眾說紛紜,有的認為是礦石結構水逸出造成的,有的認為是土壤中的水沁入造成的,有的認為是地火烘烤造成的,有的則認為是土壤中酸鹼腐蝕造成的,還有的認為是與入土前經過焚燒造成的。種種解讀都不無道理,也許正是這種撲朔迷離才使古玉更加神奇。古玉白化常見的種類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七種。

一是古玉白化之起霜。就是古玉的表面似乎有一層薄薄的白霜。究其原因,應為玉表的拋光層受到侵蝕、破壞,形成一些細微的蝕斑或者增生物。這種白霜從一定的角度可以看到,但用手撫摸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上海博物館收藏漢代玉劍首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上海博物館收藏戰國獸面紋玉牌

二是古玉白化之出灰。多數出土古玉都有過水(遇潮)出灰現象,就是古玉清洗(或遇水汽)之後自然晾乾時,表面尤其是蝕斑、線槽之中會出一層灰,與之相伴的還有吐漿現象。有觀點認為,這是古玉在地下所吸附物質的溢出。用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可發現玉表吐灰之處拋光層有所損傷、不夠平滑,有的灰點應為玉質點狀白化,有的則可能是本來拋光打磨就不夠細膩。綜合起來看,吸附物質溢出、玉表受到侵蝕、玉質點狀白化三種情況應該都存在。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大英博物館收藏春秋玉飾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湖北棗陽九連墩戰國楚墓玉璧

三是古玉白化之水沁。水沁也是對古玉白化性狀的一種形象說法,水沁的成因應當與起霜、出灰相似,只是白化的程度稍重。古玉水沁也是沾水後即消失,水干後水沁又會出現。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大英博物館收藏戰國玉龍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大英博物館收藏戰國玉龍細觀

四是古玉白化之灰皮。當古玉表面白化更加稠密、厚實的時候,人們常常稱之為灰皮。灰皮象一層皮覆蓋在古玉表面,對光線通過有一定阻礙,但仍然能夠透光。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大英博物館收藏春秋玉勒子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上海博物館收藏商代玉兔

五是古玉白化之石灰沁。當古玉的灰皮稠密、厚實達到一定程度後,人們將其稱為石灰沁。石灰沁比較嚴重的,玉表有的地方會變得十分疏鬆,甚至會有狀末狀物質脫落,與石灰十分相似。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廣州南越王墓出土戰國出廓玉璧

六是古玉白化之飯糝。還有一些古玉的白化是內生性的,在玉肉中出現點狀、粒狀的白化,常常被人們十分形象地稱為飯糝。這種白化現象,性狀與玉料中的雜質區別明顯,應該是古玉在埋藏環境中發生的一種內生的質變,具體原因目前未見科學解釋。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上海博物館收藏西漢韘形玉佩

七是古玉白化之雞骨白。雞骨白往往是指整器被一層厚厚的灰皮包裹的白化性狀,相對而言南方坑口出土的古玉,比如在良渚文化古玉、凌家灘文化古玉、春秋吳國和越國古玉中比較常見。雞骨白的表面一般仍然油潤,或者稍加盤玩後會比較油潤,有的像覆蓋了一層油膜一樣光亮。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上海博物館收藏戰國雞骨白玉璧

古玉白化七種類型及原因分析

上海博物館收藏商代魚形玉刻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