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宋朝夜市促成了三餐制

宋朝夜市促成了三餐制

古代形容帝王勤政愛民,通常會用「旰衣宵食」,天未亮就穿衣起床忙於政務,直到傍晚天快黑的時候才能吃上第二頓飯。傍晚的時候吃飯在現在看來再正常不過了,可是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為了配合作息,人們也都習慣於每天吃兩餐,每天午後不久吃第二餐,傍晚都該準備睡覺了。勤於政事的帝王為了國家大事把本該在下午吃的第二餐推遲到天黑才吃,可見其工作確實認真勤奮。

如今,一日三餐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溯本追源,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古代老百姓從每天兩餐變成三餐的呢?

生產力低下時的兩餐制

中國遠古時期一直是一日兩餐,從商朝開始,一個晝夜以人們的日常活動規律為標準被分成8個時段,人們吃飯的時段分別叫「大食」即上午7時至9時,「小食」是下午15時至17時。此處的「大、小」是指餐飯的豐富程度,人們吃完了大食要進行一天的勞作,而吃過了小食就等著天黑睡覺了。古人嚴守吃飯時間,《論語》里說「不時不食」,就是說,在不應該吃飯的時間裡不要吃飯,否則就是一種越禮行為。當然皇上或將領特別犒賞時,也會破例,《史記》里說:項羽聽說劉邦想要進入關中稱王,非常憤怒,為了犒賞將士、激發士氣,他下令火頭軍半夜做飯,天一亮就讓將士們吃上飯。

到了漢朝,統治者為了顯示自己身份高貴、地位崇高,還特意在一天吃幾餐飯上大做文章:按照禮儀,天子一天可以享受四餐,諸侯一天可以吃三餐,平民一天只能吃兩餐。西漢時,淮南王因叛變而被判處流放之刑,皇帝特意在聖旨上寫明「減一日三餐為兩餐」,這是要削掉淮南王的爵位待遇,對他的降級懲罰。

在先秦兩漢時期,實行兩餐制主要還是受制於糧食產量不高,生火做飯也費時費力,再加上天黑點燈勞作太奢侈,客觀條件不允許人們消耗更多的糧食和薪柴。而且從古代兩餐飯的名稱上來看,第一頓飯叫朝食又叫饔,第二頓飯叫餔食又叫飧。饔是熟食,是現做現吃的飯,而飧是食之餘,是指上午吃剩下的飯食。晉國的卿大夫趙盾曾經因為在該吃現做飯食的時候吃剩下的飧,而讓前來刺殺他的刺客深感佩服。

況且古人生活不易,工具落後、勞動力不足,為了能在白天多多幹活並沒有中途生火做飯或者午睡的習慣,孔子的弟子宰予因為「晝寢」,孔子罵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

宵禁取消,夜市繁榮

到了唐朝,農業生產技術有了很大進步,糧食也普遍有了結餘,唐朝興盛的釀酒業足以證明這一點,但是百姓們仍然恪守兩餐制,這是因為那時的人們還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再添一餐飯,人們進行勞作的時間主要集中在白晝,但其時間短暫而沒有加餐的必要。

中國從商周開始,統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統治、保證城鄉穩定,在近兩千年的時間裡,絕大多數的時間裡都有著「宵禁」的制度,巡夜的士兵不僅可以喝止、盤查宵禁之後還在街上行走的百姓,甚至有權抓捕和打殺。兩漢時期,宵禁制度十分嚴格,曹操就曾棒殺過漢靈帝的寵臣蹇碩的叔父,其罪名就是「夜行」。

到了唐朝,風氣逐漸開放,雖然平常還是實行宵禁,但每年的上元燈節(元宵節)解除宵禁,這一舉措到了晚唐時期就促使宵禁鬆弛,唐武宗時,負責京城長安政務、治安的京兆尹王式看到晚間有人宴樂不僅不上前喝止,反而還興緻盎然地喝了他們獻上來的一杯酒。

兩宋時期的宵禁制度就被完全廢除了,這直接促成了夜市的繁榮。人們「夜行」完全不受限制,夜行的時間長了也就有了在天黑之後再添加一餐的必要,於是市民紛紛在夜晚開始茶館和酒樓,招徠顧客。北宋都城開封當時是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城市,有100多萬人口,城中沿街店鋪據統計有6400多家,如此多的人口和商鋪為夜市的繁榮提供了充足的客觀條件。

北宋末年的蔡絛在其筆記《鐵圍山叢談》中說,全國各地的百姓都被蚊子所困擾,唯獨開封的夜市上沒有蚊子,因為這是整個開封最熱鬧的地方,酒樓林立、燈火通明,蚊子最懼怕這些了。開封的夜市不僅在氣溫宜人的季節車水馬龍,即便在大冬天颳風下雪的時候也從不歇業,足見開封夜市的繁榮。

夜市店家們為了財源廣進、爭搶顧客,可謂花樣百出,除了燈籠這種常見的夜間招牌,開封的酒樓都在門口設置彩樓歡迎門,晚上燈火通明,為了滿足文人們高談闊論、吟詩作畫的雅興,一些財力雄厚的酒樓還在廳堂裡布置許多名人字畫、花草盆景,努力增添酒樓的典雅氣氛。大店鋪如此,小食鋪也不甘落後,他們會打出「孫羊肉」、「李家酒」等特色招牌,走街串巷吆喝著賣貨的小販也挖空心思地想要在叫賣詞上高人一等,一個賣餅的小販喊「吃虧的便是我呀」,結果當他在哲宗被廢的孟皇后居處也這樣叫賣時,開封府衙役懷疑他諷刺皇帝廢后不當,所以把他抓捕審訊,後來才知道他只是為了推銷自己的餅。

夜市「晚餐」推動經濟發展

夜市的流行,直接推動了三餐制的普及,而三餐制的普及又促進了消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兩宋時期的餐飲業和娛樂業的繁華。為了配合夜晚出來消費的人們,宋朝的休閑娛樂項目比之前代異常發達,出現了「瓦子」,娛樂內容十分豐富:演戲的,說書的,還有表演雜技、摔跤的。開封最大的瓦子可以同時容納數千名顧客,而光顧瓦子的顧客也不限身份和地位,既有普通百姓,也有官僚、士大夫涉足其間。

餐飲業之間的相互競爭還直接推動著烹調、釀酒以及酒具、餐具的發展,宋代各大官窯、私窯所製造的瓷器堪稱中國瓷器史上的經典,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餐具和酒具。

多出來的這第三餐消費的糧食和其他副食品,也不再是開封附近的農戶便可供應的,需要全國各地土特產運進京城,於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又形成了,通往北宋京城開封的汴河水路成為最重要的交通線路,江淮、兩浙、荊湖甚至是嶺南、川蜀的貨物大都是通過汴河運進來的,數目龐大的日常消費也催生了大市鎮的出現,北宋都城開封府有31個鎮,西京河南府(今洛陽)有22個鎮,南京應天府有13個鎮,成都府有163個鎮。

三餐制到南宋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南宋雖然在軍事上軟弱無力,在與金朝的對抗上屢處下風,但其社會生產力水平居於世界前列,都城臨安(今杭州)的商戶比北宋開封時期多出10倍有餘,這些城鎮的繁榮與大城市內餐飲業和娛樂業直接相關,夜市功不可沒。

兩宋時期夜間市場的興盛讓城市商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不僅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還帶來了三餐制的改革,餐數的增加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刺激經濟的發展,為宋朝工商業發展帶來了商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熱水 是更好的溶劑?
為什麼口腔內的傷口不容易被感染?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