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被諷為「土、純、騷、欲」的好嫁風,惹了誰

被諷為「土、純、騷、欲」的好嫁風,惹了誰

撰文/楊不歡,專欄作家

當看到那張馬蓉、翟欣欣、畢瀅、劉鑫四人組合圖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震驚的。臉盲如我,根本無法分清她們四個。

小編也傻傻分不清

最近因為男星張丹峰被指出軌經紀人畢瀅的新聞,「好嫁風」這個前幾年火過一段時間的詞,最近又重新被提起。新聞中的疑似第三者畢瀅,她的穿著就被網友點評是典型「好嫁風」——顧名思義,就是根據嫁人這一目標,從男性和長輩的角度去研究什麼樣類型的女孩子更好嫁出去。好嫁風的女性,被認為打扮清純,但目的很強,會使用一些手段獲得收入穩定的男性的心,從而過上安穩優渥的生活。

依照以上那些典型案例,網友總結了「好嫁風」的風格:頭髮盡量黑長直,可以稍微燙染;妝容要清新,亮晶晶的粉色唇彩,服裝要清純粉色少女系:馬卡龍色天鵝絨運動服、雪紡/蕾絲/蝴蝶結/絨球/亮片/網紗/娃娃領等、裙子以剛好到膝蓋上方為宜、高跟鞋125px以內、色系以粉色/鵝黃/嫩綠/淡紫為主……

厭惡「好嫁風」打扮的網友將之總結為四個字風格:「土,純,騷,欲」。據說這樣的打扮,遠離所有時尚元素,就能把有初戀清純情結的大部分中國直男盡收囊中。

傳說中的「好嫁風」

而當你對這個詞感到好奇,順藤摸瓜往網路深處看,甚至會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亞文化世界:真的有這樣的團體,以研究穿哪種風格、怎麼吸引男性為目的集合在一起。她們以一個KOL位中心,一群女性網民圍聚她周圍,向她學習如何發朋友圈來吸引潛在的追求者。

她們的評判標準是一張照片得到的贊多不多,以及有被多少直男私信、回復;特別是能不能引到心儀男生的回復,她們稱之為「炸魚」。她們把照片私信給KOL,由她公開點評,然後在評論區互相鼓勵和提出意見。當然,KOL自己通常是要開網店賣衣服的。

她們推崇白色毛衣,微笑和清新背景,最好能和小孩子、小動物合影,並且要經常展示自己的正能量生活,如果你做公務員,那就經常拍自己培訓、頒獎的場景;為了展現生活情趣,就去周末油畫班拍幾張畫畫照片。

老師不推薦任何與時尚有關的元素。比如一個學員拍了戴著貝雷帽的照片,老師是這樣點評貝雷帽的:「大多數直男根本看不懂,女生逗自己玩的東西,不要太當真。」

也不推薦時尚的法式打扮。這樣穿的女生是「沒頭腦、沒活明白」:「一些女生能看懂但是直男看不懂,……我知道你喜歡這是風格,我卻覺得,你並沒有活明白。我的思維是:彈無虛發,找准目標。你這個衣服娛樂自己可以,但是成精的同性眼裡,你是個迷糊的沒有任何競爭力的姑娘,潛意識裡喜歡你,因為你是個大綠葉。」

老師會給她們布置作業:設計一條朋友圈內容,只發給那條「魚」可見,「如果直男魚不給你評論,撤銷你好嫁風高端班的頭銜」;並要求她們把「作業」貼在評論中,互相批改。獲得高贊的是一張長發女子穿著粉白色上衣和牛仔褲在畫室學畫的背面照,照片主人公興奮地說自己炸出好多男生點贊,還分享了自己的感想:要將發朋友圈當作業務來做,多拍,花式拍!如果想釣魚,應該要在文案加一句:有沒有同好?……

《都挺好》中二嫂的好嫁風

一名網友穿著紅色連衣短裙在酒店大堂的座位上拍了照,問自己是不是不太端莊?評論回復說:蠻騷的,像外圍。

一名兼職攝影師的在讀研究生,拍攝風格比較文藝,發了幾張比較有前衛藝術感的照片,卻疑惑自己總被家裡的男性長輩批評。KOL看了照片點評:你的男性長輩對你還是比較負責人的。下面的評論說,這照片感覺「不幹凈、不陽光、想法多、不上進、花錢混亂」,照片主人在下面回應,「我會改正的」,希望「改進自我,進而收穫甜蜜的愛情和家庭生活」。

淑女們就這被改造出來了。……

類似的言論在社群中隨處可見,好嫁風教主甚至提出了一個為所謂直男審美的「合法性」背書的理論:「男人的審美是凈土」「自然親切有氣質有親和力,並且正經」「臉美,白,嫩,年輕,溫柔,有文化的樣子」,直男很容易感受到美感,而女性對於多樣化和時尚的追求,是「被消費主義洗腦」。還強調等你到40歲就知道了,女人就更踏實、消費更理性了。

言下之意,這種所謂直男審美哪怕與你的審美背道而馳,也比女性追求各式各樣的美感更高級,因為它更「踏實」,更「理性」。

這種文化圈子的形成,背後是現代城鎮女性無處安放的婚戀焦慮。事實是,哪怕在當今男女比例極度失衡的中國,佔據大頭數量的單身男性都集中在村鎮底層階層,在城市中,單身女性依然佔據多數,男人成了稀缺資源;而更重要的是,社會文化也在繼續強調,女人只有找到好婚姻才是好歸宿。

在這種背景下,大量窺見商機的情緒販賣者在等待收割機會。一個ayawawa倒下去,無數個想要賺她這塊錢的人站起來。邏輯通常都是類似的:男人的審美才是對的,女性自己覺得好看的東西都是「自己玩玩」,如果你要嫁得出去,就不應該「趕時髦」。

而這種著裝打扮方法論指導,與平權主義經常提及的「一個人愛怎麼穿就怎麼穿」完全是兩回事。如果一個人本身是這種清純無害的性格與審美,那自然應當鼓勵她自由地追隨天性。但在社會大環境的傳統性別文化下,女性被要求必須具有清純、天真、無害的外貌和性格。現在這一批情緒販賣者,利用年輕女性的焦慮和迷茫,教育她們:她們的審美是錯的。

她們必須屈從於男權的指導,扭曲自己的性格,變成更能取悅男性的裝飾品,才能收穫愛情。就如同那名研究生一樣,在這個社群的批評羞辱下她放棄自己的品味,決定「改正」自己,變成獵物,等待男性獵取,並滿心相信這樣就能讓自己獲得幸福。

當這種小圈子文化因為社會事件一下子被人注意到時,輿論的批評是不難想像的。畢竟9012年,還在有這種倡導變相女德班 女版PUA方法論的社群存在,也算是挑戰了主流認知。然而遺憾的是,可以預見,只要社會依然潛移默化地把愛情和婚姻定義為女性的最高價值,女性的婚戀焦慮就會一直存在,這樣的好嫁風教育課堂就會一直有市場。

而在對「好嫁風」洗腦的批評中,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大多數批評的落點並不在這些教育者宣揚落後價值、對他人洗腦的危害。很多人的興趣似乎都放在嘲諷「好嫁風」的風格,甚至揭露「這些貌似清純的好嫁風女人其實都是心機女」這件事情上。開頭提出的「四大撈女」說法就是其中代表。

這種異性資源爭奪戰,也不止在女性之間才有。幾年前我與一群男生朋友聚會,他們聊到我們共同認識的一個漂亮女生新交的男朋友時,語氣萬分不屑。

我問他們,他做了什麼嗎?回答說,他追那個女生時,自己建了個很漂亮的博客,把他和女生認識以來的點點滴滴全部寫在博客裡面,「他整天搞這種事情」。

我聽了覺得很疑惑,說這有什麼問題?他們模糊地解釋了一下,最終也說不太明白。

雖然我至今還是不太明白他們在不屑什麼,但那是我第一次強烈感受到,男人也會去討厭那些在吸引女生上花了更多心思的同性。然而,儘管這種小嫉妒大概是男女共有的天性,但如今在社會文化層面,你幾乎不會看到男人很熱衷義憤填膺地去對女性揭露那些技巧。擅長用小手段追逐異性的男生,只會在群體中被羨慕、被崇拜,甚至成為被討教的對象。有時候,甚至在PUA面前,男性也只會採取沉默,做個共謀。

而女性不一樣,在爭奪男人的戰爭中,女性樂於爭先恐後地檢舉揭發,甚至塑造了不少網路流行文化:早幾年「綠茶婊」這個流行語的誕生,其實就是基於這種理念,致力於揭開「裝清純」的女生的虛偽面紗。於是性格溫柔系的女生中槍了。過了幾年,開始流行討伐「漢子婊」,就是愛和男性稱兄道弟、打成一片的那類女生,認為她們是在藉此賣「真性情」人設,套牢身邊的男性。這種風潮大概始於2014年彭浩翔的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當觀眾發現周迅那個「女漢子」角色實際上是當了第三者把黃曉明搶到手之後,恍然大悟開始總結「漢子婊」的特點。於是爽朗系的女生也中槍倒下了。

而如今對「好嫁風」的很多批評,事實上劍走偏鋒,延續這種思路:這種「土純」「人畜無害」的女生都是裝出來的!於是土純系的女生也中槍倒下了。豆瓣鵝組的一篇熱帖就以「不要低估每一個好嫁風打扮的女人」為題,裡面寫著她們「有的要錢,有的要命」。網友關注的重點早就不是那些小團體的理論對女性的洗腦,而是忙於提醒男人:這些人都是婊子,不要被她們騙了!

這些檢舉揭發最後都落在一個「裝」字上,然後滑坡到情感道德的問題:這些「綠茶婊」「好嫁風」一定都是情感道德低下的,喜歡欺騙男人感情,同時吊著幾個男人,喜歡破壞別人圓滿的關係,喜歡把男人的錢騙到手,還騷。

拆解到這裡,已經有一點蕩婦羞辱的味道了。

問題在於,有些人就是更擅長用一些小手段來吸引異性,而這並不必然等於TA就情感道德低下。人在面對有好感的人時,大概只有相對嫻熟和相對笨拙兩種狀態,倘若你不幸和我一樣,屬於相對笨拙的那一類,大概會傾向於認為那些善於展現自己魅力的人更不真誠(authentic)。事實上這並沒有什麼邏輯依據,如果一個人就是情感道德低下,喜歡欺騙感情,那隻能說明TA就是這樣的人而已,跟其性格是不是溫柔/土純/「漢子」沒有任何關係。

有意思的是,你以為討伐各種「婊」的,都是同一類情感失敗的女性,事實上這可能是一場八國聯軍的混戰:這邊廂罵著漢子婊的,可能就是當年被人罵成綠茶婊的人。然後他們現在可能都在罵好嫁風。

因為在感情戰爭里,幾乎不會有人覺得自己不真誠。

這就是這場「好嫁風」批判的弔詭之處。本來期待見到更多反對自我物化的討論,更多對女性與婚姻的關係的反思,更多女性尋找自我的探索,去對抗那些洗腦帶來社會影響;然而如今重點卻都落在了對「好嫁風撈女」的妖魔化上,尋找一些表象和性格特徵去進行「鑒婊」獵巫,爭先恐後地向男人證明對方是個壞女人,對仇女的批評成為了仇女的一部分,女人還是在爭奪男人的泥淖里宮斗宅斗著。

「好嫁風」群體倡導的價值觀有問題,是毋庸置疑的,但對於批評者而言,可能自己應該釐清的問題是,當你在批評好嫁風的時候在批評什麼?

是在反對這種自我物化,希望女性不再扭曲自己去迎合某一類傳統異性戀男性的落後想像,還是在為「這些裝純勾引人的婊子總能騙到男人」而感到不滿?說實話只有搞清楚你是怎麼想的,才知道你是不是比她們要進步。

要不然都只是活在婚戀焦慮之下的可憐人。

指責一個有問題的東西,本來期待會帶來更多關於女性的社會討論,可指責者也並不比被指責者更高明,一些人以功利為武器,一些人以自由為說辭,實際上依然是都在順著男性的偏好口味,創造更低位的形象,將「好女人」「壞女人」分而治之,進入「比爛」狀態:「雖然我們脾氣不好不溫柔,但是我們至少不會搶你財產啊」,只不過大家都在搶奪「誰是好女人」的定義權而已。

兩性話題中,無論扭曲成怎樣的表象,無論性別資源怎麼對調,依然是男性本位,最終撕的恆為女性。批評那些被好嫁風女性洗腦的人,很多也並沒有對這些女性的同情,只是希望把她們從婚戀市場中開除出去而已。

好嫁風這個議題,可能代表了社會上大多數女性議題最終陷入的泥淖:一個值得討論的事件,本來可以延伸往無數個方向,最後都變成了女人之間的泥漿摔跤。這個問題是不是該批評?該。但某些熱衷於在男權價值體系下互相傷害的女性,大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只有先放過自己,徹底擺脫這種「搶男人」思維的「戀愛腦」之後,我們才能真的開始討論這個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的吃文化與文學史上最奇特的一頓飯
假如沒有巴黎聖母院,文藝青年何處安放靈魂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