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這座唐代古墓因奢華多次被盜,墓志銘與《資治通鑒》記載有分歧

這座唐代古墓因奢華多次被盜,墓志銘與《資治通鑒》記載有分歧

這座唐代古墓因奢華多次被盜,墓志銘與《資治通鑒》記載有分歧 | 文 三隻眼文齋

自秦朝、甚至還要久遠的時代開始,就有了在國君或皇帝陵墓旁添設陪葬墓的習俗。從西漢以來,在帝陵旁添設陪葬墓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制度。皇帝生前喜愛的后妃子女、宗室成員和功勛大臣,都有可能得到死後風光大葬在帝陵旁的恩寵。例如,漢代衛青墓、霍去病墓即為漢武帝茂陵的陪葬墓;唐代李靖墓、李勣墓就陪葬在唐太宗的昭陵旁。對於陪葬墓的大小、隨葬品的多少都是由嚴格的規制的,不能僭越。如果要問,哪一座陪葬墓是世上最奢華的?毫無疑問,就是唐朝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原,是唐高宗乾陵的陪葬墓之一。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字穠輝,招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做駙馬。701年,永泰公主死於洛陽,時年僅17歲。唐中宗李顯即位以後,將仙蕙追封為「永泰公主」,並於706年與武延基合葬,以陪葬乾陵。1960年,考古工作者對乾陵墓葬進行保護性挖掘,當打開「永泰公主」墓時,發現這處墓葬保存的非常好,墓中有5個過洞、6個天井,8個便房,還有甬道和前後墓室,再現了這位公主生前的奢華。

永泰公主墓屬於封土堆墓,其墓穴為磚砌,全長87.5米。墓道是一條寬約兩米的斜坡,進入過洞直至狹窄的雨道,兩旁洞牆內有6個小龕,裡面放著彩繪陶俑、騎馬俑及陶瓷器皿等隨葬品,造型逼真、工藝精湛。永泰公主墓因其奢華,曾多次被盜,金珠玉器等早已不見,但在考古發掘中仍出土了文物600多件,其中絕大部分是陶器,有陶立俑、各種動物俑、文臣俑、武士俑、鎮墓獸、三彩馬、綠釉花盆和彩繪塔式罐等,造型生動,各具特色。其中還有唐代極富盛名的陶瓷珍品三彩馬。

從墓道到墓室繪有豐富多彩、令人嘆為觀止的壁畫,有宮廷儀仗隊、天體圖、宮女圖等。墓室中石槨的槨壁上刻著15幅仕女人物畫,其造型之美,實為罕見。在這些人物中,有的上著披貼、下穿長裙;有的甚至身著男裝;有的身穿長褂,腰束錦帶,錦帶上綴有荷包;有的腳穿如意鞋;有的身著短襖長裙;或捧壺,或托盤,或弄花,或拱手,或對話等,所有這一切均展現了當時宮廷生活的奢華情景。此外,石槨兩扇門的頂部,還刻著一對相向飛舞鴛鴦,象徵著墓主夫妻恩愛。

所有這一切,無不顯示著皇家對這位早逝的公主的寵愛和憐惜。然而,永泰公主的死因一直是個謎。據司馬光《資治通鑒·則天順聖皇后》中記載,太后(指武則天)年事已高,政事大多委託張易之兄弟辦理,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就是後來的永泰公主)、郡主夫婿魏王武延基背後訴說對此事的不滿,張易之向太后哭訴,永泰郡主被迫自殺。但是,根據此次發掘的永泰公主墓志銘記載,公主是因難產而死,這與司馬光《資治通鑒》記載有分歧。經專家分析,墓志銘的說法很可能是替武則天掩飾,最可信的還是司馬光的說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1960年出土千年前文物,西方學者問:中國古人智慧如此超前?
20餘種罕見寶石隨葬王后,陵墓建成時,一個富有的王朝開始衰落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