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良心譴責的結果是讓我們產生了羞恥感

良心譴責的結果是讓我們產生了羞恥感

前兩天坐地鐵看到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女性,很隨意的隨手把擦鼻涕的紙扔在了車廂地面上,對於這一行為讓人是比較反感,因為乾淨的車廂突然出現了「異類」總是給人一種不舒服的體驗。

在公共場合保持環境衛生,這是社會對我們的期待和要求,特別是對於人員密度比較大的乾淨場合,因為從眾心理的壓力,我們不會去破壞原有的乾淨場景。從眾心理帶來的壓力更多是羞恥感,他人的責備會讓自己感到羞恥,道德上的譴責。

良心譴責的結果是讓我們產生了羞恥感

地鐵亂丟垃圾

對於亂扔垃圾是否會帶來羞恥感是視情況而定的,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破窗效應,指出了:人們的一些羞恥感是環境因素引起的道德上的譴責;

  • 在垃圾場扔垃圾是符合社會要求的;
  • 在髒亂差的環境中扔垃圾不會讓我們感到焦慮,因為我們會認為髒亂差並不是自己造成的,別人看到也不會責備、譴責自己;
  • 如果在自己的家裡亂扔垃圾,也不會有羞恥感,因為在家裡自己不會去譴責自己,所以可以心安理得的想怎麼丟就怎麼丟。

比如:之前新聞報道過,一些人租別人屋子,從來不收拾,最後房東進去一看,整個屋子弄得和垃圾場一樣,讓人無法進去。

良心譴責的結果是讓我們產生了羞恥感

出租房垃圾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能用懶來形容了,也無法說不能自理,只能說:對方對這樣的行為並沒有羞恥感,感覺很正常,就像把垃圾丟垃圾場一樣正常。沒有了羞恥感,就出現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隨著性子來,只要我開心就好。

羞恥感是阻止我們做壞事的一道牆

羞恥感是道德或者法律法規內化之後的結果,對於一些事情,如果我們超越了道德的底線,我們就會自責,這就是產生了羞恥感。

在道德上,欺騙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但,生活中總是出現欺騙人的行為,像:一些男子利用網路冒充女性騙取錢財;還有一些酒吧聯合酒托欺騙消費者的知情權等等...,這些行為有些人可以做出來,有些人卻怎麼也做不出來,原因就在於,對欺騙道德標準的內化。

良心譴責的結果是讓我們產生了羞恥感

內化程度高,就不會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欺騙他人的行為,一旦有了,就會受到自己內化的道德譴責,讓自己活在痛苦之中。

內化程度低,在做出欺騙行為的時候,內心譴責的力量並不會很大,能夠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在一次一次的成功欺騙之後,以前內化的標準就會慢慢的弱化,最後成為心安理得的去欺騙。

同樣,對於違法亂紀的行為,一方面會受到法律懲罰;另一方面會受到周圍人的謾罵、指責與唾棄。

偷東西的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小偷不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還會受到他人的白眼與謾罵。

其實,法律的存在一方面是規範社會的行為標準,另一方面是懲罰犯罪人員。法律的懲罰對犯罪人員來說更是一種解脫,解脫其內心所受德道的譴責。

良心譴責的結果是讓我們產生了羞恥感

對於一些在逃的犯罪人員,被抓到之後,他們在講述自己逃亡的過程時,說的最多的就是:沒有一天能夠睡安穩,現在終於可以安心、踏實的睡好覺了。

不再為觸犯法律的行為而擔心害怕,也不用為自己的衝動行為自責和感到羞恥了,因為法律會進行相應的懲罰,這些懲罰代表著抵消自己所犯的錯誤。

羞恥感是衝突的一種結果

生活中我們的內心時刻存在著衝突,一些衝突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而一些衝突我們卻感知不到,雖然感知不到但卻實實在在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羞恥感的產生是自己做了已經意識化的不被社會、法律法規、制度或者他人允許的行為。這是我們內在意識的衝突。因為文化因素的影響,我們在這種衝突下會產生羞恥感而不是西方的罪惡感,因為西方信徒比較多。

良心譴責的結果是讓我們產生了羞恥感

就道德而言,道德本身並沒有約束力,而是我們內化為不被允許的行為之後才有的,與法律相比,道德上的譴責才是最痛苦的,因為內化之後的道德標準是我們整體的一部分,我們的痛苦是內部衝突的結果。

我們內化的準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很多準則會在我們生活經驗中被強化和弱化,這取決於我們生活的環境。

就如之前欺騙行為的例子:

如果你身邊的人做的都是欺騙人的行為,那麼你在進行欺騙行為的時候,所感受到的羞恥感會越來越少;

如果你有了一次欺騙他人的行為,周圍人對你批評教育、說教,就會加大你的羞恥感,以後不會在做這樣的行為。

良心譴責的結果是讓我們產生了羞恥感


作者:小悠老師,一名致力於把專業寫成通而不俗的心理諮詢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學充電時間 的精彩文章:

不說我愛你——中國人羞於表達的情感和讚揚
消極情緒——剝奪著我們追求快樂和幸福的權力

TAG:心理學充電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