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行業首創,努比亞率先突破柔性屏設備量產的魔咒

行業首創,努比亞率先突破柔性屏設備量產的魔咒

智能手機的發展風向不斷更迭,我們幾乎每年都能找到不同的主題。

從水滴屏到全面屏、從單攝到雙攝、從屏下指紋到人臉識別,底層技術方案的創新引領著產業的變革,現如今智能手機行業又吹起了「摺疊屏」這股風。

對於摺疊屏的應用,終端廠商是主要推動力。今年 MWC 2019 期間,包括華為、三星在內的很多智能手機廠商都展示了基於柔性屏的智能手機,但太多都擺在櫥窗內只可遠觀,量產過程中的種種技術問題困擾著它們。

然而中國品牌努比亞卻讓人眼前一亮,他們的柔性屏產品阿爾法跨越了原型機和量產之間的技術鴻溝,真正突破了量產的魔咒,如今也也已經走進消費市場。

4月8日,努比亞攜手中國聯通、高通在北京正式發布了這款跨界產品,它給互聯網智能終端產品帶來了一種全新形態——「腕機」,將智能手機和智能手錶的特點進行了恰當融合,同時也是業界第一款量產的柔性屏可穿戴設備。

努比亞將想像力「落地」

在智能手機業內,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努比亞想像力,手機行業源動力」。

雖然聽上去似乎有失偏頗,但縱觀努比亞成立至今的幾年時間,它所帶來的很多終端產品都在某種層面引領著業界創新,努比亞總是不遺餘力地去探索一些新技術在智能手機上的運用。

2012年推出全球首款全網通手機努比亞Z5,2014年實現人類史上首次以智能手機拍攝銀河,2015年研發出業界首款光學無邊框手機努比亞Z9,2018年首創無劉海無開孔的雙面屏智能手機設計……

努比亞的發展史從來都不缺乏創新的靈感,它也非常善於拉近靈感與現實之間的距離,找到技術落地的最大可能性,以上的種種真實案例都是很好的證明。

儘管柔性屏的概念大熱,但是在業界很多人看來,柔性AMOLED顯示在新形態的智能終端應用方面很難帶來「殺手級」產品,此次努比亞推出的阿爾法「腕機」創新了柔性屏商用的新形態,實現智能手機和智能穿戴的融合,具有很好的開創性。

作為無邊框手機的先行者、雙面全面屏設計的首創品牌,努比亞這次又大膽地實現了柔性可摺疊屏幕的量產應用,真正將手機的體驗在手腕上自然地還原。

努比亞阿爾法採用一塊4英寸柔性大屏,支持960×192高解析度,即便在強光下也清晰可見的高亮度,具備和其他高端手機相同的高色域與高對比度,這種自然彎曲的形態貼合在手上的那一刻,視覺效果極為震撼的同時又充滿新奇。

智能手錶伴隨著可穿戴設備的出現發展已久,但是目前大部分產品都局限在手錶的形態,屏幕的設計除了方形就是圓形,而努比亞阿爾法的柔性屏設計創新性地解決了用戶的痛點,將屏幕尺寸擴大到了新的極限。


為何要打造「新物種」?

目前業界存在很多摺疊屏或柔性屏的嘗試,主要是在擴展屏的方向做,努比亞反其道而行之設計了一個新物種,它到底是出於什麼樣的戰略考量呢?

據悉,努比亞目前對摺疊屏手機也有相應的開發工作,儘管未來摺疊屏是不是智能手機的發展方向還不能確定,但的確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摺疊屏到底帶來什麼樣的痛點?說到底,無非是解決便攜和大屏的矛盾,隨之也會帶來很多不可靠的問題,如厚度增加、電池問題、成本增加等等。

努比亞並沒有將思路局限在智能手機這一種載體上,業界觀點認為,柔性屏一定是未來穿戴式設備的發展方向,只是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產品形態,這給了努比亞探索新形態的勇氣。

智能手機有很多種,高端的智能手錶這是一個方向,即便不是努比亞阿爾法替代,將來也會朝這個方向發展。

可穿戴設備發展至今始終不慍不火,非常核心的一個原因就是屏幕的限制,屏幕太小導致它承載的功能有限,比如社交、視頻、圖片,體驗太差,無法完全替代智能手機,更多像是一個智能手機的附屬品。

未來在手機的產品上,努比亞也會逐步的採用這樣的技術,解決一些摺疊手機的關鍵技術和難題之後,就會考慮把這樣的產品推到市場,推給消費者。


柔性屏量產難度幾何?

科技界往往是遵循技術領先於產品的定律,如何將最前沿的技術轉化為消費者實際能用到的產品,是考驗一家終端廠商量產能力的關鍵所在。

據倪飛介紹,努比亞阿爾法這個產品在四年前已經做出的雛形,但是因為技術的限制我們沒有把它實現出來,真正的這個項目啟動是兩年前,主要就是因為柔性屏在這個行業的技術有了一些突破。

努比亞阿爾法率先使用的4.01英寸柔性可彎折OLED屏,整體解決方案由努比亞與供應商維信諾共同研發,它也是全球首款可量產的柔性屏設備,這個「首款」背後的故事絕不簡單,其中涉及到多種高難度工藝。

柔性OLED屏幕本質上都是基於多層貼合工藝製成的,這本身是OLED輕薄優勢的根本所在,但努比亞發現,傳統的柔性屏一旦面臨著「彎曲」甚至「摺疊」的使用場景,多層貼合結構便可能由於每一層之間存在的彎曲半徑的差異,導致屏幕分層之間發生拉扯、久而久之便會引起多層屏幕相互分離、滑動、摩擦、甚至是發生不可恢復的形變,造成柔性屏幕出現褶皺、影響最終的視覺效果。

和那些僅僅存在著「開-合」兩種使用狀態的摺疊屏手機不同,努比亞阿爾法由於是佩戴在手腕上的柔性屏設備,這就註定了它在日常使用中會經常因為用戶的手腕動作發生自然形變。

在經過了1400多個日日夜夜的技術攻關之後,通過僅有0.1mm厚度的新型柔性玻璃的運用,努比亞不僅將阿爾法上多達11層的屏幕結構壓縮至僅有0.64mm厚度,還創新地實現了屏幕主體完全防水的新工藝。

通過努比亞與維信諾共同的研發與優化,努比亞阿爾法做到了在色彩顯示、功耗、響應速度、彎折、結構強度等多個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如今,努比亞阿爾法的這塊柔性OLED不僅能夠耐受超過10萬次的彎折,甚至還具備同樣超過10萬次的抗扭曲、以及能承受100g鋼球衝擊的結構強度……「柔屏柔用,柔屏亦剛」從此不再只是一個概念。


全新的交互邏輯:「α OS」

為了將柔性屏的是使用體驗做到最佳,努比亞專門為阿爾法設計了一套全新的交互系統——α OS,它擁有最實用超維邏輯與凌空交互。

首先,α OS大膽地摒棄繁複的樹狀功能結構,將整機的功能區塊調整得更加扁平化,並在每一分類中創造性地實現了無限循環、上下級功能直接展開式的界面顯示方式。

如此一來,使用者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點按操作,在大部分時間裡僅需要通過前後左右的滑動就能控制「腕機」,並通過簡單的雙指捏合,優雅地實現返回操作。

努比亞阿爾還配備了專用的硬體手勢感測器,實現了只需在屏幕上方上下左右隔空揮動手掌,就能控制設備的「凌空手勢」交互邏輯。

「腕機」本身就是一個新品類,它介於智能手機和智能手錶之間,在此之前沒有太多可以參考和借鑒的設計,儘管目前在體驗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是阿爾法為未來的所有柔性可穿戴設備開創了設計上的全新思路。

率先搭載中國聯通eSIM卡服務

作為一種全新的產品形態,阿爾法是柔性顯示技術真正意義上的首秀,但與此同時,這款產品也迎來了最新的通訊技術—eSIM,這是它另外一層的開創性意義。

前不久,中國聯通成為了國內第一家全面開展eSIM服務的運營商。而努比亞作為聯通的戰略合作夥伴,理所當然地成為全國首批eSIM新品,阿爾法是「中國eSIM商用後上市的第一款可穿戴產品」。

eSIM卡又稱嵌入式SIM卡,簡單的說就是將傳統SIM卡直接嵌入到設備晶元上,而不是作為獨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設備中,用戶無需像現在一樣插入物理SIM卡。

eSIM的出現意味著,只能使用手機進行上網、語音通話的時代即將終結,它不僅僅是對現有SIM卡使用方式的一次終極革命,更是將真正的獨立、高速連網功能引入小體積可穿戴設備的關鍵所在。

努比亞阿爾法擁有eSIM帶來的獨立連網功能,意味著它不同於那些必須要和手機配對才能發揮作用的智能手錶,完全脫離手機獨自連網使用。

在使用時過程中,如果你需要使用eSIM卡服務,既可通過線下掃碼開通,也可以在線上打開聯通營業廳自助開通,開通eSIM卡服務後的努比亞阿爾法能夠享受獨立號碼,徹底擺脫傳統可穿戴設備手機的限制。

5G到來意味著萬物互聯,通過eSIM的方式更容易實現遠程管理,所以eSIM是未來大的發展方向,努比亞與聯通的通力合作便是一個極佳的案例。


柔性屏為行業帶來新的可能性

柔性屏的應用剛剛開始,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在柔性屏產業鏈方面做一款產品的投入可能是以往一款產品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世界範圍內來看,柔性屏領域的很多關鍵技術還掌握在日本、美國、韓國的廠商手中,它的生產工藝和製成使得整個自動化流水線投入非常大,一個柔性屏的開工成本高達幾千萬甚至上億元,可見努比亞對此的投入非常大。

未來使用柔性屏技術能不能被廣泛應用,這個理想還需要終端廠商、技術供應商的逐漸探索,市場對於這一產品形態的逐漸接受,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過渡,幸運的是,努比亞阿爾法已經為業界打開了這扇大門。

作為整個產業界第一款行業量產柔性屏產品,努比亞克服重重困難將它帶到了消費級市場,它不僅突破了傳統可穿戴設備的形態,從側面也給了智能手機行業新的啟發,帶來了更多產品創新的可能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從《歌手》的「無歌可唱」說起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