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魏後期真正能拿得出手的頂級名將,除了鄧艾,只有這四位

曹魏後期真正能拿得出手的頂級名將,除了鄧艾,只有這四位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曹操開創的曹魏基業,至後期也呈江河日下之勢。儘管曹魏政權的整體實力在後期仍明顯強過蜀漢和東吳,但其良將相對於前期所呈現的明顯匱乏也是一個既成事實。

事實上,無論就數量還是質量而看,曹魏後期的名將都明顯不如前期。而一提到曹魏後期的名將,人們往往公推鄧艾。而事實上,除了鄧艾,曹魏後期能夠拿得出手的頂級名將還有以下四位:

第一位:鍾會

字士季,三國後期魏國重要的策臣與謀士、制定伐蜀計劃並參與滅蜀之戰的智將。

鍾會自幼才華橫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對他非常賞識。在隨司馬師征討毌丘儉期間,鍾會典知機密。又為司馬昭獻策,阻止了魏帝曹髦的奪權企圖。平定諸葛誕叛亂時,鍾會屢出奇謀,被人比作西漢謀士張良。

景元年間,鍾會獨力支持司馬昭的伐蜀計劃,從而被任命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主持伐蜀事宜。在公元263年的魏滅蜀之戰中,鍾會與鄧艾分兵攻打蜀漢,導致蜀漢滅亡。

可以說,就軍事才能而言,鍾會與鄧艾當在伯仲之間。但鍾會為人陰險,頗具野心,這是其明顯不足之處。也正因如此,後人多推崇鄧艾而低估鍾會。

第二位:郭淮

字伯濟,三國時期魏國後期名將。

郭淮是孝廉出身,曹丕為五官中郎將時,徵召他為五官中郎將門下賊曹。此後,郭淮長期在軍中任職。建安二十年,郭淮跟隨曹操征討漢中。夏侯淵輕敵戰死後,郭淮收集殘兵,與杜襲共推張郃為主將,得以穩定局勢。

曹魏建立後,郭淮獲封關內侯。諸葛亮伐魏時,郭淮料敵準確,多立戰功。正始元年(240年),郭淮擊退姜維,升任左將軍、前將軍,後又升任車騎將軍,進封陽曲侯。

事實上,縱觀郭淮一生,最大的歷史功績便是多次成功抵禦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順利地完成了曹魏以守為攻的戰略意圖。正因如此,魏國君主曹芳對其讚譽道:「在關右三十餘年,外征寇虜,內綏民夷。比歲以來,摧破廖化,禽虜句安,功績顯著,朕甚嘉之。「

由此可見,郭淮的軍事才能,確實不可小覷。

第三位:文鴛

字次騫,三國時期魏國後期名將。

文鴛是名將文欽之子,自幼武力過人,驍勇善戰,深得曹爽器重。後因反對司馬懿父子篡權,起兵勤王,儘管以失敗告終,但大破司馬師。又因其父被諸葛誕所害,故歸投司馬昭。

西晉建立後,他任平虜護軍。咸寧三年(277年),文鴛被拜為平西將軍、都督涼秦雍州三州軍事,大破鮮卑首領,名震天下,至此達到了他軍事生涯的頂峰。

事實上,文鴛的軍事才能在當時的曹魏後期確實屬於一流水準,其驍勇善戰,不愧為一代名將。《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寫道:「昔日當陽喝斷橋,張飛從此顯英豪。樂嘉城內應無敵,又見文鴦膽氣高。」由此可見,文鴛能和張飛相提並論,足見其猛將風采。

第四位:郝昭

字伯道,三國時期曹魏後期名將。

縱觀郝昭一生,可謂是轟轟烈烈。他為人雄壯,少年從軍,屢立戰功,逐漸晉陞為雜號將軍,後受司馬懿的推薦鎮守陳倉,防禦蜀漢。

而正是陳倉之戰,真正奠定了郝昭一代名將的地位。公元228年,張郃在街亭之戰中獲勝。諸葛亮撤軍後,曹真認為諸葛亮不久必進攻陳倉,於是派郝昭和王生守陳倉,並修築陳倉城。同年,諸葛亮率軍北伐,為郝昭所阻,勸降不成,晝夜相攻二十餘日後未有戰果,被迫退軍。此戰過後,魏明帝下詔褒獎郝昭善於守城,並賜爵關內侯。

郝昭的一生,正是印證了「時勢造英雄」之言,確實令人敬嘆。

綜上所述,鍾會、郭淮、文鴛和郝昭四人,軍事才能與鄧艾相比並不遜色,都堪稱是曹魏後期的軍事支柱。

以上是小編個人見解,諸位若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勃亡忽 的精彩文章:

秦惠文王一生真正忌憚的君主,並非魏惠王、齊威王,而是此人
劉備真正重用的蜀漢名將,並非張飛、趙雲,而是這兩位

TAG:興勃亡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