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兩個教書先生為爭奪雪水而面紅耳赤,被學生用打油詩嘲諷

古代兩個教書先生為爭奪雪水而面紅耳赤,被學生用打油詩嘲諷

一般而言,老師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質都是學生們看齊的榜樣。而在古代,卻有這樣兩個教書先生,為了爭奪雪水而面紅耳赤,惹得學生們十分反感,忍不住用一首打油詩嘲諷這種荒唐行為。

根據古籍《客窗隨筆》記載,古代甘肅省慶陽府北邊的水都是又咸又苦,根本不能喝。所以遇到下雨和下雪的時候,老百姓們都是趕緊行動,把這些天上下的水當寶貝一樣收集起來,放在土窖裡面慢慢喝。

而在慶陽府的環縣,縣學裡面有兩個教書先生住在同一個院子的對面,兩人就就相互約定:「我們都是讀書人,為了這點水,爭來爭去不好聽。這樣好了,每次下雨或者下雪,我們東西兩間房積攢的水都拿來平分。這樣相互幫助,友愛和諧。」

這麼約定之後,前幾次倒也是相安無事。結果有一天下大雪了,西邊的屋子落的雪就稍微多了一點。東邊的教書先生就走到西邊,對西邊的教書先生說:「你這邊雪水多了一點,趕緊給我分一點。」

雖然說有約在先,但是事到臨頭,西邊的教書先生可捨不得把雪水分給東邊的,於是兩人就相互吵架,鬧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後來兩人還直接鬧上公堂,請求縣令老爺給一個裁判。

學生們聽到這件事後,對這兩個教書先生的行為非常不恥。於是就有一個學生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嘲諷他們:「邊城瑞雪滿瑤空,或在西階或在東。兩個教官爭不了,如何弟子坐春風?」

韓愈在《韓愈集》的《師說》裡面提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第一位的,解惑還在其次。換句話說,做老師的做人才是第一位的。而這兩個老師為了一點個人利益就面紅耳赤,這樣的行為簡直是丟了老師的臉面。這首打油詩認為這兩個老師沒有做到為人師表,沒有學會老師那種的「如沐春風」的道德,可以說是犀利的嘲諷了。

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古代的學生們還是很有才華,很擅長用詩歌表達自己的心意的。還有一個關於學生們的故事,也可以看出古代學生們擅長用詩歌表達自己的想法。

南宋嘉定年間,朝廷之上關於如何對付金兵,有人主張議和,有人主張開戰。侍郎胡榘專主和,而侍郎袁爕則主張開戰。有一天入朝,兩人相互爭吵。袁爕一時氣憤,忍不住用笏板敲擊胡榘的額頭。於是袁爕就被奪官歸鄉了。

袁爕離開都城的時候,一大群太學生前來送別。還有一個太學生寫了一首詩:「天眷頻年惜掛冠,誰令今日遠長安。舉幡莫遂諸生願,祖帳應多行路難。去草豈知因害稼,彈烏何事卻驚鸞。韓非老子還同傳,憑仗時人品藻看。」

這首高度讚揚了袁爕的氣節,認為他貶官歸鄉,只不過是一時的行路難,卻不足以掩蓋他那高潔的人品。第5和第6句的意思是那些主張議和的官員就像農田裡損害莊稼的草一樣,而袁爕這樣的鳳凰良鳥去打擊胡榘這樣的烏鴉,卻反而落得讓自己貶官的下場,真是讓人心傷。而最後兩句則是認為儘管袁爕被貶官,但是他已經贏得了百姓和讀書人的尊重。

可以說,古代的學生們還是很可愛,很有才華的。他們的詩歌雖然並不算精品詩歌,卻也值得我們回味再三。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小編每天寫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小編,多多分享小編的文章哦。

參考書目:《韓愈集》、《客窗隨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游泳的貓 的精彩文章:

明代一個和尚出口成章,兩句詩折服通判,讓眾人刮目相看
4本千萬字級別的網路小說,量大管飽,媽媽再也不怕我書荒了

TAG:真游泳的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