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雍正不僅死因疑團重重,而且還攤上了一件人生最痛苦的事

雍正不僅死因疑團重重,而且還攤上了一件人生最痛苦的事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此期的大清國力最強,發展最快,疆域最大,而作為承前啟後的雍正皇帝,卻在"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之時,經歷了一件人生最痛苦的事。

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大清帝國的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三位皇帝。

胤禛是康熙大帝的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大帝在暢春園病逝,胤禛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雍正帝在位十三年,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10.08)去世,廟號世宗,謚號為「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泰陵。

應該說,雍正能夠執掌大清帝國,其本身就是一個奇蹟。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雍正出生於北京紫禁城,其生母為德妃烏雅氏。由於其生母烏雅氏出身低微,這就不具備他在康熙諸多皇子中的任何優勢,但吉人自有天相,因為孝懿仁皇后沒有生過皇子,只有一個公主還早年殤逝,而且清初時的後宮,是不允許生母撫育自己的兒子。因此,在雍正滿月之後,他便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撫養,這就使他具備了接近康熙皇帝的先決條件。

雍正六歲即開始學習四書五經和滿文,並經常受到康熙的親自指點,年紀稍長之後,他便跟隨康熙帝四齣巡幸,協助康熙辦理政事。

十九歲的時候,雍正跟隨康熙帝征討葛爾丹,並掌管正紅旗大營。隨後又侍從康熙帝視察天下、奉命前往盛京祭告祖陵、參加貢士會試的試卷複查事務、代康熙帝祭天封地。雍正的這些活動,令他的足跡遍了中國的主要地區,使他有機會了解各地的經濟物產、山川水利、民族風情、宗教信仰以及歷史問題,這無疑鍛煉了他處理政事的能力,為他後來執掌大清帝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眾所周知,在康熙大帝的晚期,出現了九子奪嫡之亂。

當時的太子胤礽是立了又廢,廢了又立,所以諸皇子為謀求儲位,各自結黨營私,這無疑是犯了康熙的大忌。而雍正不但善於治國,更懂得韜光養晦,於是便他裝作對煉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他還專門作了一首題為《燒丹》的詩:「鉛砂和藥物,松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並且自稱是「天下第一閑人」。當然,雍正煉丹的目的,主要是做給康熙看的,證明他不謀皇位,只求煉丹,而此舉無疑使他獲得了康熙大帝的好感。

鑒於康熙在冊立太子上的失策,直接導致了吏治敗壞、黨爭之亂,因此,雍正在登基伊始就制定了立儲之法。

雍正元年(1703年)八月,雍正針對康熙晚期的弊端採取了補救措施。他一方面將寫有繼承人名單的詔書分為一式兩份,一份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一份則留在身邊,待皇帝去世後,宣詔大臣共同拆啟傳位詔書,這樣就避免了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在另一方面,雍正嚴懲貪官污吏,重用漢人。

雍正初年,他重用的是年羹堯和隆科多。而終雍正一朝最受寵信的四位臣工:李衛、田文鏡、張廷玉和鄂爾泰,其中李衛、田文鏡和張廷玉皆是漢人,可見雍正一直在重用漢人,所以才有了「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

雍正除了任用能臣清吏之外,他自己更是勤於政事,並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在位雖然僅有十三年,但他卻通過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迅速扭轉了康熙晚期積弊嚴重,在此基礎上,康乾盛世方能進入鼎盛時期。雍正「刻薄但不寡恩;冷酷但非無情」,其建樹之多、政績之大,不亞於中國歷史上的任何名主賢君,所以才會有了康乾盛世時期的"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

然而雍正的傳奇還遠沒有結束,那就是他離奇的死因和人生最痛苦的事。

關於雍正之死,史書中的記載非常簡單,只是說他於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病危,當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的死亡,史料中卻沒有記載。而在民間則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說當時有一位俠女叫呂四娘,她的父親和爺爺都因文字獄被雍正給殺害了。為了給親人報仇,呂四娘憑藉絕世的輕功和劍法,夜入皇宮砍了雍正的腦袋,而清廷為了皇家的顏面未敢聲張,只是說他暴病身亡。

又是暴病身亡,又是給人砍了腦袋,然而更可怕的是,雍正還攤上了一件人生最痛苦的事,他在"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之時卻無福享受。

用他老家的話來說就是「人死了,錢沒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刀墓手札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誰是中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第一人?比林則徐還早二百多年
史上最慘女星,機場被砸又掉鞋,楊紫鄧倫CP粉卻說不背鍋?

TAG:刀墓手札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