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挑戰高空高速的紅色勇者,蘇聯米格25截擊機誕生記

挑戰高空高速的紅色勇者,蘇聯米格25截擊機誕生記

上世紀50年代末,為了有效對抗美國空軍超音速的B-58和XB-70轟炸機,蘇聯國土防空軍發布了一份研製高空(20,000米)高速(3馬赫)「重型截擊機」的需求。同時,前線空軍也要求研製一種幾乎相同性能的照相偵察平台。

米格設計局在1961年2月獲得了研製Ye-155的命令。該機的初步研製工作開始於1961年3月10日,米高揚的合作夥伴米哈伊爾·格列維奇負責機身設計,他的助手尼古拉·馬秋克負責設計Ye-155P(截擊型)的武器系統。但由於格列維奇的健康原因,馬秋克很快就同時領導這兩項工作,成為項目主管。

為了滿足蘇聯國土防空軍和前線空軍的苛刻要求,米格設計局沒有採用經過Ye-150和Ye-152原型機驗證的傳統機頭進氣 三角翼氣動布局,該布局存在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無論如何放大機身,都很難把當時蘇聯最先進的真空管雷達裝進圓形進氣錐里。

經過一番研究後,米格設計局最終確定的Ye-155氣動布局相當簡潔,採用側置楔形二元(矩形)進氣口的雙發布局,進氣口內有用於控制超音速氣流的可變斜坡。梯形機翼被安裝在龐大的中央機身兩側,機身被布置了容量巨大的油箱來餵飽兩台饑渴的圖曼斯基R15B-300加力渦噴發動機。由於飛機寬闊的背部在大迎角(例如在轉彎或降落的最終進近中)下會使單垂尾失效,這在單發故障時尤其危險,所以採用了外傾雙垂尾。

確定布局後該機的研製進展十分迅速,1964年3月Ye-155P截擊型原型機就開始首飛,並且在此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打破了29項世界飛行紀錄,包括爬升到20000米最少用時紀錄,並成為史上第一架爬升到3.5萬米的飛機。

大量令人震驚的飛行紀錄使西方情報機構嚴重焦慮起來。當蘇共中央總書記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決定在莫斯科多莫傑多沃機場舉行的1967年「十月革命50周年」航展來震驚世界時,西方對這種破紀錄飛機的興趣達到頂峰。3架Ye-155P與1架Ye-155R原型機組成四機編隊,在蘇聯空軍研究院試飛員的駕駛下進行了轟動世界的通場。

為了遏制美國中情局(CIA)的A-12和美國空軍的SR-71越來越頻繁的偵察活動,Ye-155P(產品84)在1969年匆忙進入生產階段,正式編號米格-25P,此時該機還未完成國家驗收試飛。米格-25的國家驗收和國土防空軍服役測試在1969年年底完成,共進行了約693架次試飛。1970年4月28日發布的驗收報告指出該機在總體上能滿足防空軍的「實用和動態升限、最大速度、截擊距離、殺傷概率、過載極限、雷達和導彈有效射程」要求。試飛員評價該機「在亞聲速飛行時所需的駕駛技術與目前截擊機接近,只是俯仰操縱桿力較高,起飛和降落都很容易。飛過同時代截擊機的飛行員在經過一段換裝訓練後就能駕馭該機。」

米格-25的傳奇歷史就此拉開大幕。

作者:阿姆斯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鼎盛軍事 的精彩文章:

土耳其又一主力戰鬥機要斷炊,不掌握核心科技著急上火也沒轍
日本掉架F35就引起了各方覬覦?這貨的殘骸還真沒想的那麼值錢

TAG:鼎盛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