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鶴立雞群的「鶴」後來死得很壯烈

鶴立雞群的「鶴」後來死得很壯烈

李大嘴 大嘴讀史

有一個成語,叫做「鶴立雞群」,說是一隻鶴站在一群雞當中,比喻一個人的顏值或者本事高出周圍的人一大截。

成語都有出處,那麼這隻「鶴」說的是誰呢?

鶴立雞群的「鶴」後來死得很壯烈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據晉代戴逵《竹林七賢論》記載:「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

答案是:西晉嵇紹。

嵇紹是誰?不知道?沒關係,你可能知道他爹的名字——嵇康。

嵇康是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七個人一起在竹林里喝酒、唱歌、嗑藥,嗨到爆。

「竹林七賢」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嵇康排名第一,屬於帶頭大哥、精神領袖。

鶴立雞群的「鶴」後來死得很壯烈

後來,七個人吵架了,大家意見不一,嵇康為首的三個人對於取代曹魏政權的司馬家堅持非暴力不合作,以山濤、王戎為首的另幾位或者主動或者被動,出山當官。

嵇康很生氣,不是說好一條心、一起愉快地玩耍的嗎?怎麼就分道揚鑣了?寫了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反目成仇。

鶴立雞群的「鶴」後來死得很壯烈

嵇康後來被司馬昭幹掉,臨死前託付一對兒女的時候,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選擇。

據《晉書》記載,「臨誅,謂子紹曰:『巨源在,汝不孤矣。』」

嵇康有哥哥有朋友,他都沒有選,而是選了曾經是朋友後來不一起玩的山濤。

山濤倒也仗義,對嵇康的兒子嵇紹很是照顧,後來還向皇帝推薦嵇紹進入官場,使得一隻「鶴」在雞群中脫穎而出。

有山濤和王戎的幫助,嵇紹在官路上一帆風順,從晉武帝司馬炎時期的秘書丞開始做起,到晉惠帝司馬衷時期,做到了侍中的高位。侍中是皇帝的顧問,絕對屬於心腹。

鶴立雞群的「鶴」後來死得很壯烈

不過,嵇紹跟的老闆,也就是晉惠帝司馬衷,很不靠譜。

司馬衷是歷史上最白痴的皇帝之一,最著名的段子就是「何不食肉糜?」

公元291年,皇族大內訌,要麼弟弟打哥哥,要麼叔叔打侄子,或群毆,或單挑,姓司馬的打成一鍋粥,史稱「八王之亂」。

處在風暴中心的傻子皇帝司馬衷,反覆被毆,一度連皇帝的位置都保不住。

在如此危急的形勢下,嵇紹表現出了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始終跟在傻子皇帝身邊,保護著司馬衷。

據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記載,「乘輿敗績於盪陰,帝傷頰,中三矢,百官侍御皆散。嵇紹朝服,下馬登輦,以身衛帝,兵人引紹於轅中斫之。帝曰:『忠臣也,勿殺!』對曰:『奉太弟令,惟不犯陛下一人耳!』遂殺紹。血濺帝衣......右欲浣帝衣。帝曰:『嵇侍中血,勿浣也!』」

據陸翙的《鄴中記》記載「惠帝師敗盪陰,千官皆走,獨嵇紹端冕帝側,以身捍主,遂至見害,血濺御衣。及事定,左右欲浣之,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也。』詔葬縣南,因名此地為浣衣里。」

這仗打的,連皇帝都中了三箭,最後司馬衷幾乎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大難臨頭,夫妻都各自飛了,更別說君臣了,「千官皆走」,只剩下一隻「鶴」——嵇紹。

鶴立雞群的「鶴」後來死得很壯烈

面對圍上來準備大開殺戒的叛軍,傻皇帝倒是很善良,想讓叛軍放過嵇紹。但叛軍可不管你是「鶴」還是「雞」,推開求情的皇帝,一刀下去,血濺五步,身旁的司馬衷衣服上都濺了不少血。

死得壯烈。

房玄齡在《晉書》中說「重義輕生,亡軀殉節。勁松方操,嚴霜比烈。白刃可陵,貞心難折。道光振古,芳流來哲。」「所謂亂世識忠臣,斯之謂也。」

後來,司馬衷脫險,手下要把司馬衷衣服上的血跡洗掉,司馬衷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啊!」

傻皇帝也有真情流露的一面,多少也算對得起為他而死的嵇紹了。

鶴立雞群的「鶴」後來死得很壯烈

「鶴立雞群」的典故其實還有下文,王戎聽了別人對嵇紹的評價之後,說了一句「你還沒見過他爹呢!」言下之意就是老爹比兒子更厲害。

老爹一意反對司馬,結果被殺,兒子全力維護司馬,結果也被殺。

這算是殊途同歸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嘴讀史 的精彩文章:

看個畫也能看出畫中人的籍貫 怎一個牛字了得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