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最近,我老闆瘋狂去印度看項目

最近,我老闆瘋狂去印度看項目

「我們老闆最近在瘋狂看印度的項目。」一家北京VC機構的員工筱然感慨。過去一年,她的老闆以每兩個月一次的頻率奔向印度,瘋狂地看了一批又一批當地的項目。

這並非個例。2018年,啟明創投合伙人黃佩華3次踏上印度這塊土地,談成了2個項目:一個跨境電商公司和一個在線閱讀平台。翊翎資本合伙人李棟也人生中第一次踏上印度這片神秘的國土。越來越多中國投資人單槍匹馬開始闖蕩印度。

與此同時,VC組團考察印度也蔚然成風。此前,GGV管理合伙人符績勛、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雲啟資本創始合伙人毛丞宇等一行幾人奔赴印度進行考察。中國創投行業經歷了20多年的快速成長,VC出海悄然興起。

而印度,這個人口堪比中國的「巨無霸」,生機勃勃不斷湧現各種造富傳奇,吸引了眾多中國VC抵達靠岸。


中國VC來了:走走走,去印度看項目

印度之熱,已不止於氣候。

印度最新人口已達13.53億人,消費市場十分龐大,極有可能成為中國未來的主要競爭者之一。根據CBinsights統計的數據,截止2019年初,印度獨角獸公司數量有20家,在2018年更是猛然躍升,獨角獸企業所佔據的數量已然步入全球前五。這些獨角獸主要集中在移動支付、電商、網約車、餐飲外賣、社交網路、連鎖酒店等領域。

(截止2018年11月,印度獨角獸企業。數據來源:CBinsights)

當問及中國VC為何都要奔向印度之時,不少投資人都會提到孫正義的「時光機」理論。在他們看來,印度就像是曾經的中國,當年在中國市場上爆發的互聯網紅利會同樣在印度上演。

不過,當中國的VC們紛涌踏上印度這塊土地時,最先迎面而來的卻是一種撕裂感。

「印度給我的第一印象,新奇與挑戰並存,是冒險家的樂園」,創新工場高級投資經理阮飛這樣描述。「去印度的第一天,獨自一人漫步在新老新德裡邊界附近的康諾特廣場(ConnaughtPlace),整齊的馬路、林立的政府辦公樓、富人的別墅構成了廣場南面繁華的新德里的象徵,但越往老德里的方向走,破爛的街道、沒有門的路邊廁所、隨意放養的牛馬、路邊穿著傳統服裝並且無所事事的路人們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你,衝擊感越來越強烈」。

「貧富差距真的很大」,時隔20年再次踏上印度的黃佩華如此感慨。

但黃佩華卻明顯感覺當下的印度與20年前相比更有生機。龐大的人口基數之下,充滿了年輕人的氣息——每100人中就有65人年齡在35歲以下。此外,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已經從1995年的5%上漲到了2017年的30%左右,中產階級迅速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人均國民收入剛剛突破了2,000美元,而中國則是在2005年前後突破這一水平,並隨之迎來了人均收入高速增長的10年。因此,「投資印度就是投資10年前的中國」成為圈內圈外的口頭禪。

「機會真的很多」,去了兩次印度之後,阮飛對於印度的認知在不斷加深,他發現印度本土智能機滲透率非常之高。參照中國過去10年的互聯網化進程,伴隨著印度移動互聯網的增長,O2O、支付、電商、物流等平台型機會拔地而起。

「不管是從互聯網化進程來看,還是貧富結構的差異對比,印度的互聯網化進度都要比中國更快,而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用戶的高速增長會使這些風口的到來更加迅猛」。

一份全球經濟研究報告預判,在2019至2028年這十年,印度將是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遙遙領先於中國。


印度創投江湖:大錢重倉印度,各路資本混戰

這背後,印度的創業公司正如雨後春筍般紛涌而出。

有意思的是,復刻海外的商業模式,成了印度本土的第一批獨角獸企業崛起的法寶之一。

其中,網約車公司Olacabs看起來就像Uber,在線零售商Snapdeal和最近被沃爾瑪收購的Flipkart與亞馬遜非常相似,數字錢包領頭羊Paytm就像中國的支付寶一樣。

獨角獸公司成了資本追逐的焦點。「大錢都在系統性地重倉印度,軟銀已經投資超過60億美金,南非電訊也在大舉投資,今天不是只有中國人在印度掘金。」李棟說。

火藥味漸濃。Swiggy和Zomato佔據著印度外賣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算得上是印度的「美團」和「大眾點評」。Zomato在2018年2月曾獲得過阿里巴巴集團1.5億美元的投資,而主導了Swiggy10億美元融資的則是一家名為Naspers的南非媒體巨頭。

整體來看,中國VC和創業者的嗅覺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電商、O2O、金融等領域,而這其中,以小米系、騰訊系、阿里系、復星係為代表的產業資本佔據主流。

2018年,阿里巴巴在印度構建出一個集電商、支付、物流、服務、文娛為一體的迷你生態。在這個生態里,有阿里巴巴輸出到印度的UC瀏覽器和UC新聞,有入股的印度版淘寶Snapdeal,有投資的印度版支付寶Paytm,有專門孵化出來的印度版天貓PaytmMall,還有收購來的生鮮電商BigBasket,拿出1億美元投資的印度版菜鳥物流Xpressbees,以及上文提及的印度版大眾點評Zomato。

騰訊的投資組合囊括社交軟體Hike、在線醫療公司Practo、在線旅遊公司Ibibo、打車公司Ola、Flipkart等。

出手闊綽的孫正義更是一舉佔領了印度獨角獸的半壁江山,目前印度估值排名前二十的創業公司中有近一半都能看到軟銀的身影,其中有估值100億美元的Paytm、估值70億美元的Snapdeal等。

穿梭在中印之間的VC機構樂此不疲。不少機構已不滿足於以出差的形式來探尋市場,紅杉印度、光速印度、GGV印度在這片土地上風生水起,不少國內機構都在暗自籌備印度專項基金,招攬人才直接駐紮印度。


這麼多領域,投啥?

加入這場戰局,是翊翎資本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我們看了俄羅斯、巴西等金磚四國這樣的新興市場,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印度。當時正逢莫迪廢鈔,印度大力推動移動支付,4G網路大規模普及,為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兩年前,李棟投的一家中國原生的在線旅行平台大舉進入印度市場尋求更廣闊的市場機會。

乍一看,印度機會遍地,項目五花八目,中國VC投什麼?

阮飛認為機會主要有三大類:1.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之下,印度互聯網會有大量的新生創業公司創造的產品來填充用戶手機的使用時長;2.與中國類似的城鄉二元化結構所帶來的針對印度多語言、多文化的互聯網平台類機會及產品升級、下沉的機會(如Sharechat在印度的快速發展及家電的迅速普及);3.CopyChinatoIndia。

「單純複製中國模式並無意義,不能把印度簡單的當做是10年前的中國,還是要適當結合印度當地的情況進行迭代」,ABI元實資本創始合伙人張海飛表示。

在他看來,印度有超過5億互聯網用戶,但佔總人口比率約為40%;印度的電商,目前其在線交易率僅有5%,而中國這一數字達到15%;在支付方面,儘管數字錢包和其他電子支付選項有所增長,但印度90%的零售交易仍然是用現金製作的;同時,印度領先的消費品和電子商務公司正在將其供應鏈進行數字化改造,增加收益等。所以,印度仍有足夠的空間繼續增加互聯網用戶數量和一系列數字服務用戶,在C端服務完善和B端技術創新上,都蘊藏著巨大的機會。

除了電商以外,李棟也看好移動支付的機會,以及基於支付體系衍生出的整個金融科技生態的投資機會,這與中國過去幾年所發生的情況十分類似。

「移動支付及金融是很多人盯著的一個領域,目前印度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這塊不光是創業公司有所覬覦,很多巨頭包括騰訊、阿里也在通過併購、投資等手段進行布局,未來勢必也會面臨一場激烈的競爭。少數創業公司會有機會,勝負在於誰先掌握核心的高頻交易場景,從這點上看OTA、外賣、打車、電子商務可能是最有潛力的幾個場景。」他進一步表示。


中國創業者VS印度創業者,投誰?

由於資金管理規模的限制,印度本土投資機構的投資階段主要集中在種子期、天使期,在B輪之後很少會繼續加註投資。而國外的大型資本出於投資安全和回報周期的考慮,往往選擇B輪和C輪之間的成熟項目。

確立了大致賽道,投中國創業者還是本土創業者是中國VC時常探討的問題。儘管大家一致認為印度創業者受教育化程度與專業性並不低,但與本土創業者打交道還是存在不少鴻溝。

尤其作為早期投資者,如果不能和創業者立建立底層認知和交流,會非常影響判斷。在實踐中,「很難去甄別印度本土創業者的真正實力,也很難在印度對比參照他們的位置」,阮飛感慨道。

相對於印度創業者,中國創業者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打過仗,有過歷練,也將中國特色打法帶到了印度。與印度創業者相比,中國創業者更激進,能快速搭建出商業模型並在短時間內實現規模化。「燒錢造流量」打法熟稔於心,印度創業者並沒有燒錢快速擴張的習慣。

李棟跑了一圈,發現印度市場的早期投資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簡單。「這個市場充滿結構性機會,但需要深入進去,仔細甄別。目前我們更敢出手的還是具有中國經驗出海去印度的團隊,而且這個團隊必須是在好的、合適的方向上」。

但話又說回來,「本土團隊是很值得關注的,如果回到十幾年前的中國,你一定希望自己投到馬雲與淘寶,而非舶來的ebay。」真格基金投資副總裁關山行表示。至於具體投資的領域,除了垂直賽道中的機會,真格基金更想去看一些諸如電商、社交、資訊等平台型機會。


耕耘印度,要邁過的那些坎兒

「出海投資真的很難」,不止一位投資人向記者吐露道,「你不能只看到別人在海外撈金,而不看創投人背後的艱辛」。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1652種語言和方言,200多個民族,現實情況比投資人們預估的還要複雜。在投資上,有時風俗文化和政治經濟環境的差異,往往會成為一道很難邁過的巨大溝壑。

「比如互聯網金融,在中國是先經歷了野蠻生長,然後才有強監管落地。而在印度則是一開始互聯網金融就面臨著嚴格的監管。這種方式利弊各異。一方面有利於行業規範發展,一方面也導致了很多公司無法成長起來,規模都做得不大。」黃佩華說道。

對於中國創業者而言,如何適應印度當地政府監管、文化環境、基礎設施,紮實地推進本地化運營,是主要難題之一。「本土化運營不可能只依賴中國人,還要依靠印度本土團隊,要和當地人建立深度認知,使其認可公司發展戰略,因為認可才是執行的基礎。所以組織能力的國際化很重要,這是所有今天出海的中國企業都會面臨且必須要解決的一個挑戰。」李棟表示。

如何與印度的員工共處也是中國創業者出海不得不面臨的問題。相較於國內正討論熱烈的996,印度卻很少有加班的習慣,員工管理起來也沒有中國容易。為了節約成本,出海的創業者不得不自己親自上陣,甚至不惜花大加錢招聘國內的人才駐外。

坊間流傳一個段子:不少在在中企工作過的印度員工發現,那些喜歡說「Yes」的員工明顯更招老闆喜歡,久而久之,那些在中企工作的印度員工在老闆下達指令的時候,都學會了說「Yes」,但執行起來就成了另外一套。

中國互聯網的狼性也伴隨著中國創業者的腳步不斷滲透到印度本土。當下,印度的創業者們的目光也更多的投向中國市場,向中國模式取經。在一些Paytm員工看來,中國移動支付平台已經是世界頂尖級,跟中國同行學習真的「很酷」。

關山行認為印度創業者要做到這一點比想像的更為複雜。過去一年間,他四次去印度,了解得愈深入,他愈發感覺事情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文化和人文環境比想像的更複雜。雖然移動互聯網滲透率在不斷增加,但你很難從單一用戶身上賺到錢。所以國內的模式不一定能夠完全在印度成立」。


「太難投了!」中國VC的冒險樂園or傷心地?

黃金遍地,但中國VC們一致認為,印度增長沒想像那麼快,投資印度必須要做長線準備。

事實上,隨著資本湧入,印度VC市場正泛起泡沫。據一位投資人透露,之前印度有一個本土社交項目被搶得很厲害,他們開出的估值是7000萬美元,但是對方自定估值2億美元,後來拿了幾個TS,最終5億美金估值成交,而投資方是中國資本。

另外一個項目Sharechat,據說當時被中印兩國VC同時盯上,印度投資者咬碎了牙,給出一個能掏出的最高數字,中國資本加了一點,成功拿下。

在張海飛看來,印度創投生態目前已經相對完善,但作為境外投資者,投後管理要成為重要環節。同時,尊重印度的文化習慣,也是投資人們的必修課。

「感覺印度有點過熱。」一位投資人表示。他發現印度市場最近融資金額都很大,「錢不是錢」,「融資節奏也很快,一年前看規模還很小,現在估值已經很高了。」據了解,一些印度公司來中國融資往往把估值抬得很高,但是最後又把估值下降一半。

印度的獨角獸們正在被迅速「催肥」。根據媒體資料,從公司註冊到估值達到10億美元,B2B在線市場Udaan只用了26個月的時間,成為印度最快躋身獨角獸行列的創業公司。

過熱的市場需要中國VC冷思考。「雖然用戶增長快,但是收入增長慢。所以要有心理準備,印度經濟不會像中國增長那麼迅猛。而且有多種語言,如果要做媒體內容,就不能只做英語。」黃佩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印度是個吸金之地,但也有不少VC選擇離開。有些VC機構已經離開印度轉戰東南亞市場,比如新加坡、越南等地,原因是「印度太難投了,太窮了」。隨著越來越多中國VC湧向印度,除了造富神話,還有更多血淋淋的教訓湧現。


(經受訪者要求,筱然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富士康等44家供應商加入蘋果清潔能源計劃,明年可節能5千兆瓦
黑芝麻智能科技完成近億美元B輪融資,君海資本領投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