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平凡小村變身「十里桃花」網紅打卡地,背後是誰在推動

平凡小村變身「十里桃花」網紅打卡地,背後是誰在推動

不用再羨慕「別人家的鄉村美景」。入春以來,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吳房村成為了新晉網紅打卡點,「十里桃花」的美景吸引了無數訪客紛至沓來。

誰能想到,不久以前,這裡還是一下雨就全是爛泥地,農民經常為農產品滯銷發愁的地方。

今天的吳房村裡,科普長廊、農耕體驗區、創意採摘點等,為前來遊玩的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個體驗傳統農耕文化的新空間。

而青年雙創中心、美食部落、文創體驗館、精品民宿等項目,不僅充分展示了「一二三產」高度融合的示範,也為當地農民創造了更多的增收渠道。

吳房村是如何大變樣,又是怎麼找到了「造血機制」?真金白銀,且具有持續性、專業性的投入是關鍵。

記者了解到,小村新貌背後,是上海國有資本牽頭和專業化社會力量的參與。這樣鄉村振興不僅得到資金支持,更形成可持續的推動力。

作為上海市屬國有資本運營平台,上海國盛集團聚焦鄉村振興國家戰略,在上海九大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奉賢區青村鎮吳房村開展試點,探索國有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國盛集團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由旗下盛石資本管理公司帶動社會資本,共同成立上海思爾騰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組織負責吳房村的建設運營,形成「產業 基金 基地 智庫」的組合運作,嘗試從金融端及產業端提煉出一個從鄉村振興到產城鄉一體化的新模式。

讓老桃農安享退休生活

產業振興才能實現鄉村振興。農民賴以生存的行業,還是農業。

上海國資運營平台設立的「鄉村振興基金」,首先為吳房村的傳統農業帶來現代化的活力。在基金推動下,目前,上海市農科院、台灣永齡農場等多家知名企業相繼落戶吳房村,針對地標型農產品「奉賢黃桃」,共同從種植、養護、推廣、銷售、庫存、運輸等各個方面出謀劃策、保駕護航。

「養在深閨」的奉賢黃桃,實現了增加產量、提升品質、認定資質、拓寬銷路;真正實現了「讓農業更強」。未來,吳房村還將以傳統黃桃生產為特色產業,建立「黃桃標準、黃桃食品研發、黃桃營銷品牌、黃桃價格」四個體系,形成全國黃桃交易電商平台。

農業強,直接惠及農民的生活。「我種黃桃二十幾年了,近年來,一直煩惱我種的黃桃難賣問題,但去年開始,再也不愁了。」吳房村的老桃農吳達均說。

吳達均將桃樹地流轉給村經濟合作社,交給知名企業統一經營管理後,有專業團隊幫他搞種植、搞銷售、搞研發,產銷兩旺,還能開發黃桃產品附加值,打響錦繡黃桃品牌,這讓他們這些忙了一輩子的老桃農可以安心「退休」了。

如今吳達均享受著桃樹地每畝年租金2200元的收入,還可以享受60周歲農業人口每月100元的補貼,後續還可以拿到分紅。「現在白相時間多了,雖然老了但是也閑不住,而且正好碰上自己家鄉發展的機遇,還可以參加村裡的一些志願者活動。」吳達均說。

「農業強,不僅僅在於農業本身。」青村鎮黨委書記陳建國表示,「鄉村振興基金」還在盤活當地產業園區的低效資源,實現騰籠換鳥,集聚和助力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以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來帶動當地特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提高農業附加值,提升價值鏈。

農村危房到「桃源吳房十景」

布局散、規模小、風貌不協調……受歷史遺留問題的羈絆,農村村貌的改善往往受到各種制約和阻礙。隨著「鄉村振興基金」帶來的市場化運作介入,配合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吳房村的村貌得到了迅速改善。

在統一規划下,村民們紛紛簽署了返修協議,曾經的村居危房被改建成了粉牆黛瓦的江南庭院,渾濁零亂的小河浜打通梳理後清澈了不少。青石板、小橋流水、磨盤農具等農家本色,也被一點點還原出來。

吳達均表示,真的從來都想到過自己生活的村莊可以如此美麗,尤其是春天遍地的桃花,加上美院藝術家的創作,讓自己有生活在影視作品中的感覺。「最重要的是,每家每戶還因此增加了收入。以前把地租出去,流轉費只有2200元一畝,但現在旱澇保收,閑暇時給民宿打工還能有一部分的收入,村民的經濟是一年比一年好。」

在這裡,小到一盞路燈、一面圍牆,大到「桃源吳房十景」的規劃都源自於中國美術學院師生們的精心設計。房屋結構打破了傳統農村宅基地「排排坐」的刻板印象,而是沿路而建、鄰水而居,給人蔘差錯落、移步換景的層次感。

村裡的一座百年老宅,也被被改建成村史館。村民們原來散養的蝦塘、魚塘,則被改造成整齊劃一的魚塘,為前來參觀的市民提供垂釣體驗。路面翻新、管線落地等措施的配合也讓整個村落煥然一新,真正體現了江南水鄉和大都市農村的新風貌。「現在吃完晚飯,一定要到村裡去兜一圈,看看村裡面的變化。」村民張可均說。

過去吳房村都是泥路,晴天有灰,下雨天全是泥漿,現在鋪了柏油,乾淨整潔;以前河道水質很差,河道兩旁邊都是垃圾,現在經過清理,水清了,又能聽見青蛙田雞瓜哇瓜哇的叫聲了。「隔壁頭村像解放村,經常碰見依拉來我尼村白相,他們都說,生活在吳房村,太好了,環境好了咯。」村民張益仙說。

目前,同濟大學新農村創新融合中心、上海美院鄉村藝術中心、中國美院鄉村工作站、著名國畫家吳山明大師工作室、亦師亦友藝術家組織、越劇演員吳群工作室等文化藝術機構已紛紛入駐,為進一步探索「美在生態,富在產業,根在文化」的實現提供了路徑與載體。

跑出去的村裡人又回來了

鄉村振興的核心是建立造血機制,讓農民富起來,實現可持續發展。吳房村積極在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上作文章,依託黃桃、花卉和現代農業為特色,積極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技術,開拓鄉村文創和旅遊業。

隨著各項配套設施、功能布局的不斷完善,吳房村內的入駐企業日益增多,就業機會也不斷上升。當地農民不再選擇外出務工,而是紛紛就近就業,就連許多已在城市工作的青壯年也開始陸續迴流。

越劇演員吳群是從吳房村走出去的藝術家,如今,她回到家鄉,開設了藝術工作室。

「十五歲時,我帶著對越劇的傾心喜愛,我考進上海戲曲學校。雖然十幾歲就離開了吳房,但吳房是我的家,是我生命和越劇生涯開始的地方。」吳群說,她的爺爺是奉賢山歌劇團的當家小生,從小耳濡目染,受其影響。

去年吳房開展鄉村振興試點項目,吳群受到回家開設工作室的邀請後,立即答應。「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吳房村人,反哺家鄉,一直是我最深切的鄉愁。」吳群表示,為吳房百姓輸送更多的越劇資源,搭建更多的活動平台,注入更多的文化發展動力。

修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農村美了、人氣旺了,資本來了、筋脈通了,農業強了、農民更是富了起來、安下心來。

未來,吳房村的變化,有望成為更多鄉村的樣本,不僅在上海郊區,還延伸到長三角地區。目前,由國盛集團牽頭組建的「長三角美麗鄉村產業振興發展基金」 已於近期完成了前期籌備工作,即將正式成立,計劃目標規模人民幣100億元,首期規模15億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新紀錄!清明小長假長三角鐵路發客1110.4萬人次
在地球的另一端扯麵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