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紂王是個昏君?其實真正的紂王並非如此,反是武王不怎麼樣

紂王是個昏君?其實真正的紂王並非如此,反是武王不怎麼樣

最近新版封神演義播放,雖然吐槽不斷,不過整體還是比較不錯的。針對封神演義的播放,筆者也帶大家重新看一個老問題,真實歷史中的紂王到底是怎麼樣的君王,武王又真的是仁義之君嗎?

首先確定,紂這個謚號本身並沒有貶意,實際上是沒有特指的。只不過是後人牽強附會,愣是給加上了貶義。而紂王的罪行,則十分的耐人尋味,它是逐漸累積的尚書六項,戰國二十項,西漢二十一,東晉十三項。時代越往後,罪行越多,幾乎都是編造的。宋代的羅泌在《路史》中比較了桀紂的罪行,認為重複的部分應該是存在附會的因素,而且存在誇大,衍生,並在最後總結道:故凡言桀紂之事者,吾不敢盡信也

再看武王對紂王的罪行評述: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

這裡我們仔細品一下,就能明白。武王通篇都是放屁。商的文化本就不同於周,商的女性本就活躍,不乏武丁時代婦好那樣的巾幗女傑。所謂用婦人之言,差不多就和當今一批民主大V拿著西方的民主自由套中國是一樣的,完全是自說自話。

至於第二條,這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舊貴族勢力的利益問題,紂王多引用非貴族勢力,而且他對貴族勢力進行了打壓,以便於削弱他們,整合王權。從當今角度,看絕對是不一般的。可以說如果成功,那將是社會的巨大進步。反倒是武王開了倒車了。至於斷起先祖之樂,那和我說的第一條差不多,都是武王巧言令色,強詞奪理罷了。後世拿著儒家那套以周禮為基礎的糟粕文化去看歷史,當然紂王就成了一個昏君,暴君。

而紂王的功績,在歷史上也是可以明確的,他征討四方,將先進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長江流域推廣,對江蘇西北部和長江流域的最初開發就是他完成的。大批奴隸的入手也一定程度上擴充了商的實力,對於削弱諸侯勢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果這樣看的話,紂王其實並非一個昏君,相反他可能是一個改革家,希望改變舊貴族對國家的影響,更廣泛的選拔人才,和打擊舊貴族勢力,其舉措對於國家是有功的。如果這麼看那武王是真不怎麼樣,他的國家建立,其實是通過籠絡舊貴族,對改革進行抗拒。可以說他們的反抗,根本不是為了仁義,而是舊貴族勢力的瘋狂反彈。

至於奴隸感念仁義倒戈,那就更說不過去了。中國最早的人民起義還是秦末,這個奴隸時代根本沒有這個說法。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有這麼一個人起了作用。這個人就是《孟子·告子·下篇》的第十五篇里提到的膠鬲,這個人是誰呢?他是個鹽商,當時紂王征討東夷,國庫空虛,周文王就把他舉薦給了紂王,他巨額的財富一下子幫助紂王緩解了財政危機,他也被紂王封為少師。後來周武王成功的策反了他,許諾以後封給他運城鹽湖地區,全權發展當地鹽業。

後來也是他,把幾個能征善戰的將軍調往了前線,帶領奴隸大軍對抗武王的,也是他。如果這麼看的話,奴隸倒戈,到底是因為武王『仁義無敵』,還是膠鬲陣前倒戈??這不是顯而易見嗎?

由此可見,所謂儒家說的仁與義,在真實的歷史裡,反而一無是處,傷痕纍纍。得天下者,恰恰都是踩著枯骨,不仁不義的梟雄。儒家的仁義僅僅是包裝了這些梟雄,就和數千年前他們包裝周武王一樣。儒家所謂的仁義,不過成了假仁假義。或許最先包裝自己的就是周武王,但也不否認,他所做的,也不過是維持一套傳統的禮法,抗拒改革和變化。就和封建的儒家一樣,拒絕變化,以古論今。比起紂王,武王才更像是一個小丑,而真實的紂王,卻比他高大太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見微知著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最有智慧的皇帝,儘管三十年不上朝,卻仍掌握朝政
岳飛為何慘死?不僅僅因為奸臣陷害,更有這個原因

TAG:見微知著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