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西紅柿抽高但結果少,是啥原因造成「徒長」?看看這些是否做好

西紅柿抽高但結果少,是啥原因造成「徒長」?看看這些是否做好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

如今生活隨著人們經濟狀況的改善餐桌上的食物愈加豐富,不再是只有主食和饅頭的清白搭配,各種鮮亮營養豐富的食材代替「老一派」成為人們進食中的亮點,然而有一種植物既可以作為蔬菜又能當作水果來食用,這兩種方式產生的口感同樣誘人,也無法被其他食品替代,這種植物就是西紅柿。

這種植物在農村的種植面積頗為廣闊,有些種植戶悉心培育後卻沒有太大的收成,西紅柿抽高但結果少,是啥原因造成「徒長」?看看這些是否做好,如何才能保證產量?一位專家給出了答案。針對西紅柿的產量不高,專家在看過不少種植戶的日常培育中總結了經驗,並給出了以下幾點原因。

一、西紅柿植株過高過密

沒有及時修理莖葉的結果會導致植株瘋長,有些人可能不在意這個局面,認為長得高說明植株生長力和土地肥力足夠,由此推斷收成也很好,其實這種局面並不利於果實的成長,一方面是過高過密的植株會遮擋光照,是植物通過自身的生命活動積攢下來的養分被日常呼吸消耗掉,沒有用於果實的形成和生長,自然降低了產量。

另外,對於西紅柿植株的培育大多數人採取先育苗後移植的方法,在移植過程中由於考慮到存活率的問題,所以選擇將幼苗種得很近讓土壤得到充分利用,其實這種方法讓很多幼苗分走了彼此的養分和光照,讓栽植很近的幾株幼苗都得不到充分生長所需的環境,勢必影響到後續的開花和掛果,同樣不可取。

二、管理疏漏

這裡面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為施肥過多,處於期待高收成的心理,往往會在種植期間選擇多期施肥、加量施肥的行為,雖然西紅柿的生長需要大量營養供給但是過量施肥會獲得相反的效果,正確做法是在移苗之前在土壤中施加底肥,多選用腐熟的農家用肥,生長期間的施肥頻率不要超過三次,第一次在移植後一周左右,第二次在果實膨大的途中,選用複合肥,最後一次在首批果實採摘後進行,無需更多肥料,以免造成根塊腐爛。

第二點原因是因為澆水問題,因為西紅柿的口感完全來自於水分的支撐,所以水分的補給十分重要,但是夠用即可,一般在定植後四天左右進行第一次澆水,之後的周期持續在六天左右即可,在首次收成後要保證土壤濕潤。

最後一點原因在於光照問題,如今很多人選擇大棚種植來獲得非應季蔬菜,這些植株的主要問題就是光照太少,大棚之下的西紅柿植株也是如此,會導致植株生長緩慢的情況,這樣情況下的應對很簡單,讓植株接受光照即可。西紅柿抽高但結果少,是啥原因造成「徒長」?看看這些是否做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機密檔案 的精彩文章:

如何嫁接粗枝?老農詳細分享嫁接技巧,比傳統方式省半年時間

TAG:歷史機密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