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還在實驗室熬著呢?你可能需要一點BGM

還在實驗室熬著呢?你可能需要一點BGM

調查發現,幾乎每天都在工作時聽音樂的科研人佔了 46.6%,選擇「每周聽兩三次「和「(工作時)幾乎從來不聽「的大約各占 26.5%。許多科研人會按照工作的類型選擇是否聽音樂,對音樂的感受和選歌的標準也是五花八門。


我們科研人最喜歡秩序

一些科研人最喜歡古典音樂的秩序感,或許是覺得它與科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具體到作曲家,巴赫、莫扎特、拉赫馬尼諾夫(記得住名字的都是真愛)等人都榜上有名。

古典音樂還有一個好處:它們大多沒有歌詞,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注意力的干擾。

純音樂,古典音樂,不喜歡學習時聽帶歌詞的以及節奏感太強的音樂。最近在聽朋友分享的巴赫賦格音樂集。(語言學)

最喜歡古典,最近在聽巴赫全集,個人最喜歡BWV1007 的 Prelute

寫論文或者噪音比較大時喜歡聽搖滾樂,但平時比較傾向於稍微安靜些的流行樂或者古典樂。最近一個月沉浸在拉赫瑪尼諾夫的拉三中。拉三真好聽啊!(生物)

柴可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拉赫馬尼諾夫g小調前奏曲。(醫學專業)

大學老師,主要是社科研究和教學。經常會聽音樂,工作時比較喜歡聽安靜的古典或輕音樂,可以緩解焦慮,上下班路上有時會聽流行樂,放鬆心情。當然忙起來會忘記聽,但總體來說覺得選擇合適的音樂就不會影響工作效率。

推薦巴赫平均律,復調樂曲能鍛煉大腦的多線程處理力(citation needed),感覺很適合理科生。浪漫主義的音樂適合休息時間聽,推薦拉赫瑪尼諾夫音畫練習曲集和前奏曲集,他的音樂常讓人潸然淚下。(應用物理學)

當然,也有人對古典音樂提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

就這麼說吧,當巴赫的四個聲部在你的腦袋裡打架,馬勒的四十個聲部對著你耳朵狂轟濫炸的時候,怎麼能有精力去做其他事情呢(微笑)(化學化工)

音樂是我的節拍器

節奏強烈的音樂,是洗瓶子的最佳 BGM,是趕走壞心情的得力助攻。在做錄入數據等單調重複工作的時候,音樂也能消滅無聊,提高效率——這點也與先前的研究結論一致。

這部分被提名的歌手有五月天、Pink、Taylor Swift 等等。

圖片來源:Pixabay

刷瓶子時要聽搖滾。(化學專業)

顯微鏡下尋找糞便樣本里的寄生蟲,或者整理森林產值的數據,經常一個樣本幾百個Goupia(毛葯樹),幾百個Cecropia sp(號角樹)那種,很無聊但需要無比細心的工作,早 6 到晚 6,加上南美洲文化的音樂加成,我們基本都是邊唱邊幹活,high 了再跳一段。

一年有一百多天在野外,老師不在就邊幹活邊聽歌哈哈哈。(野生動物保護與利用)

愛聽搖滾,hard rock,朋克,所有一切有勁兒的有節奏感的,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也聽流行歌,可以跟著唱比較解壓。(生物專業)

生物高通量數據分析,基本算代碼黨,每天要看大量的代碼,很多時候覺得很枯燥,會聽一點比較有節奏或者歡快的歌,會讓心情很好。(工作時)聽比較歡快有節奏的,喜歡騷當和五月天。

喜歡 J-pop,特別是藤田麻衣子和 Mayn,霉霉水果嘎嘎。最近在寫畢業論文,無限循環的一共是四個:

Giants(Dankann remix)-Lotus;

Every hero-Kaho;

緊急取調室-林友樹;

吶-藤田麻衣子。(經濟學)

在腦子混沌的時候聽聽音樂清醒一下,能集中精力。喜歡聽有鼓點或節奏感的搖滾樂,或者讓人覺得很舒服的高音。(環境化學)

敲代碼的時候聽電音(是不是太奇葩了),這樣可以讓我保持精力集中。我發現其實是這樣的,在精神較為集中的時候,很容易疲勞,但聽歌可以讓精神比較振奮。在精神渙散的時候(例如整理性工作),聽歌反倒影響思考,降低效率。(計算機專業)

碼農,特定無語言的音樂對進入狀態有奇效,最近聽爵士鋼琴、大悲咒。

在做數據分析等重複性工作時會聽音樂降低無聊感,但是在需要高度集中的實驗操作和大腦需要處理邏輯問題(比如讀文獻)的時候不喜歡聽音樂,會擾亂我的思維。(神經藥理)

學習是GARNiDELiA等人洗腦神曲與古典系小提琴協奏曲交替食用,最近在聽《同じ空みつめてるあなたに》~(環境工程)

(小提示:GARNiDELiA 代表作有《極樂凈土》、《桃源戀歌》,常逛 b 站的朋友們也許會知道。)

心情不好就聽五月天~嗨起來,心情也跟著變好了~(醫學)

Pink 的 try,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這首歌給了我無限動力。(教育學)


聽音樂總比聽同事聊天強

許多科研人提到,工作時聽音樂的目的不是欣賞而是希望屏蔽周圍的雜訊,並藉助一副耳機傳達「我在工作,請勿打擾」的信息。

如果周圍太安靜,音樂也能解悶。不過,經常一個人做實驗的朋友們請注意安全,有些實驗是不允許獨自操作的。

圖片來源:Unsplash

晚上做實驗的時候,整層樓就我一個人,不來首泰勒的歌,怎麼安心做實驗。最近在聽 Sparksfly。(生物專業)

生物專業,生殖內分泌方向,日常就是小黑屋拍顯微鏡,分子生物學實驗,鼠房這幾處,經常很孤單……

拍顯微鏡的時候又黑又冷又一個人,沒有音樂可能就抑鬱了;

做分子實驗的時候聽音樂是為了讓自己更專心手上的工作,與世隔絕,別人看你帶著耳機也不會過來找你聊天,比較不容易上錯樣品;

去鼠房干苦力的時候聽音樂基本就是給自己鼓勁兒了,要不然實在太累了。

因為實驗室有很多人,不用音樂隔絕外在(聲音)的話,很容易就被別人的交談帶跑了。聽音樂的話,就感覺對其他人傳達了一種「正在幹活,勿擾」的感覺,(精力)相對比較集中。

寫代碼的時候聽一些音樂寫代碼有奇效,倒不是說在思路上有靈感,更多的時候是單純敲代碼的時候不會太枯燥。寫 paper 的時候也會這樣,一般寫 outline 很少聽,落筆的的時候聽會提高工作效率,不那麼疲憊。(生物信息學)

語言學。在做錄入語料這類工作的時候,一定要聽音樂,不然會枯燥致死。看文獻寫文章的時候不聽,需要保持安靜。一般聽《悲慘世界》之類的音樂劇。最近循環比較多的: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室內工作聽歌可以提升興奮度,提振精神,隔絕環境噪音和同事說話聲,有助於集中精力。喜歡重型金屬樂和重型搖滾樂,例如 Equilibrium 的單曲《Waldschrein》。(地質學專業,沉積學方向)

塞著耳機隔離開了周圍噼里啪啦的鍵盤敲擊聲,鄰桌時不時把鼻腔空氣用力吸進喉嚨里的聲音,還有不鏽鋼保溫杯陶瓷馬克杯在桌面上拖行的聲音……至少音樂里保存著我熟悉舒服的環境。(計算機)

聽能振奮自己的各種音樂,特別柔和的輕音樂容易導致睏覺。我發現聽從沒聽過的曲子,對自己的影響小,閱讀英文文獻時聽其他語言的歌曲比聽英文歌曲對思維的影響小。(神經藥理)


尋找「不是在工作」的錯覺

許多科研人提到,熟悉的音樂更不容易分散注意力,並且還能幫助自己進入狀態。對這部分朋友而言,音樂就像咖啡、椅子、筆記本一樣,已經成為工作環境的一部分,沒了它就彷彿缺點什麼。

圖片來源:Unsplash

(聽音樂時)心情會很好,很愉悅,不覺得我是在工作,就很容易進入狀態。其實當真正專註到學習中,音樂對我來說又是不存在,我們好像兩個時空,我挺喜歡這種感覺的。

一般在記憶和構思論文的時候喜歡安靜,刷理科題目和一些不需要太深入思考的工作時喜歡聽音樂解乏解悶。不覺得效率和精力集中有提高,但是就不需要休息時間了,偶爾也會有因為思維發散反而做出難題的情況。

數字媒體藝術,每次開始畫畫的時候要放喜歡的音樂,儘管放著放著可能就沒在注意聽放了啥,但開始的時候總要放一下,大概是一種動力。

喜歡比較歡快的,比較熟悉的勵志的歌曲,不太喜歡聽一些之前沒太聽過的,容易分神。(醫學)

熟悉的音樂會和我融為一體,不僅不影響還能助我進入心流狀態。最近愛聽 Monsters in Your Head。

華晨宇的大部分歌循環播放,是完全不會影響我學習的;蘇打綠的《無與倫比的美麗》單曲循環。(醫學)

因為一個人在實驗室太安靜了,要點 BGM。(對工作效率)完全沒影響,投入實驗後啥聲音都聽不到。

也有的朋友比較「不挑食「,享受隨機歌單的陪伴。其實越是聽起來很隨機的歌單,背後越需要精心設計的演算法,在這個意義上,隨機歌單可以說是人類理性智慧的一個小小的結晶。

每天早上起來,先把網易雲每日推薦 30 首聽完,然後看心情。喜歡聽搖滾,朴樹,queen,LP,OOR,杭蓋,節奏感強的音樂,比較容易沉浸,有助於集中注意力。還喜歡amazarashi,秋田桑真的是很溫柔的人。畫圖的時候也喜歡聽不可思議的 Rap,雖然是rap,但是很喜歡他在耳邊說話的感覺,可惜他已經不在了。

實在覺得歌詞很吵的時候,比如說要寫論文,需要認真思考的時候,會聽澤野弘之,從早期的作品開始聽,現在慢慢也聽到他 2008 年為 prisoner 作的原聲帶了。

現在正在聽 chord overstreet 的 hold on。

隨緣,大多時候是隨機播放的,需要專註的時候會聽 Beatles 或者 acoustic 類的,敲代碼或者機械工作的時候會選擇節奏感強的音樂,偶爾也會聽歌劇或者民樂的。(生物信息學)

音樂劇歌單循環播放,福音搖滾,莫扎特的……A quoi tu danses,Trop beau pour être faux,Danser sous la pluie...喜歡的太多了,除了爵士藍調這類的不喜歡之外,聽著帶勁就聽XD(數字媒體藝術)

這位朋友選歌的標準也非常獨特:

常聽維也納音樂會、瓦格納、日系動漫歌曲(好聽,而且音軌多頻域寬,可以抗噪)。(物理學)


別打擾「腦子裡的小人」

從調查結果看來,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的工作更容易受到音樂的影響,例如計算、工程製圖(但大家對寫代碼的看法好像很多樣化)。還有的朋友習慣在閱讀時在腦子裡把文字念出來,這時音樂對他們來說完全是一種干擾。

另外,有些實驗環境是不應該聽音樂的,因為音樂聲可能會讓人無法及時注意到實驗的異常狀況。切記:操作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實驗不規範,導師兩行淚。

圖片來源:Unsplash

當初考研的時候想更加專註地學習,於是用網上的方法,聽舒緩型的古典樂,耳機音量調到最低。但是很顯然,更加分心了。(石油專業)

實驗室有人外放音樂太吵了。(醫學)

當我在做很有挑戰性的工作,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時候,音樂對我來說是個負擔。但是當我在做普通的不怎麼需要花費腦力的工作的時候,音樂會使我精神抖擻。(光學,可見光通信方向)

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很依賴「腦中的聲音」,聽音樂會讓我需要更費力地去思考,有時候一個節點需要默念好幾遍才能繼續。(數學)

理工科,聽音樂真的很影響思考,不能集中精力,而且耳朵不舒服,但是又很羨慕那些聽著音樂還可以愉快的工作學習的人,哈哈。

在我這兒,做實驗,整理數據、用 Windows 軟體作圖的時候聽點音樂大有幫助;但是寫論文或者在代碼環境下工作時,可千萬要安靜啊!

接下來重點表揚這位朋友的安全意識:

工作時不喜歡聽音樂,因為音樂聲音可能覆蓋異常實驗狀況產生的聲音所以不聽;學習時很喜歡聽,在我的 BGM 里沒有什麼 paper 可以打敗我(*/?\*)(環境工程)

工作耽誤我欣賞音樂

也有科研人提到因為對音樂愛得深沉,所以無法在工作時聽音樂。這些朋友大多深入學習過音樂,音樂會完全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圖片來源:Unsplash

流體力學專業,同時也是古典音樂迷,有 20 多年小提琴琴齡。工作時不聽音樂是因為我聽音樂太專註,不能單純地享受音樂,而是把精力放在音樂的旋律、和聲進行、曲式等因素上。所以我選擇聽音樂時認認真真聽,工作時認認真真工作。

PS:我每天工作之餘會練一小時琴,很感謝同宿舍樓的小夥伴們沒有舉報我。(流體力學)

我是音樂教育專業,所以沒法在學習時聽古典作品,容易進行曲式和聲配器分析_(:з」∠)_

但是,一些熟悉的電子音樂,有固定的旋法節奏型,非常適合學習時聽,有助於提升注意力,習慣使然,每次一播放這幾個作品就自動轉換為學習模式。

我不管是聽音樂還是看視頻,都比較投入。如果是有歌詞的音樂,我會忍不住去聽它到底寫的什麼;如果沒有歌詞的純配樂,我又會根據音樂在腦內配上畫面,很影響本來在做的事情。所以沒法一心二用。(社會科學)

聽歌能不能提升工作效率我不知道,但是工作會影響我聽歌效率。


來自科研圈的偽隨機歌單

科研圈從大家的留言中選出了一些歌曲,盡量覆蓋不同類型(所以說是偽隨機)。如果你想給自己的歌單加點新歌,可以試試:

《DNA》,防彈少年團

《I"m so tired》,lauv/Troye sivan

《平凡的一天》,毛不易

《煩惱歌》,張學友

《我也曾想過一了百了》,中島美嘉

《You only live once》,Isaac Gracie

《rainbow adventure》,東京塔子

《星際穿越》原聲大碟,漢斯季默

《Yo-Yo Ma plays Ennio Morricone》,馬友友

《Ballade No.1 In G Minor, Op.23》

《莫尼山》,韓紅

《麗江的春天》,普米

最後,借這位朋友的留言祝大家聽音樂愉快,工作愉快——

我覺得還是影響的,畢竟音樂會是個高雅場所,需要安靜的環境,要是把筆記本電腦帶進去工作的話,屏幕的亮光會給別的聽眾帶來不便,而且你在音樂會裡面工作的話,打電話始終也會影響到別人,要是把印表機,複印機搬進去,這些機器工作的聲音雖然不大,但也會影響到別人的感受的時候,假如你的工作是一個鋼筋工,你在音樂會裡面切鋼筋的話,別人就沒法聽音樂了呀,你肯定也無法安心工作吧,說不定還會被別人趕出去,讓你不能工作,所以說聽音樂會影響工作效率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Nature、Science同時撤稿!劍橋前博後被舉報欺凌同事,帶出學術造假醜聞
我們越來越胖,到底怪誰?

TAG:科研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