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崔瑗《草書勢》

崔瑗《草書勢》

《賢女帖》(選自《淳化閣帖》),崔瑗書

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爰暨末葉、典籍彌繁;時之多僻,政之多權。官事荒蕪,勦其墨翰;惟多佐隸,舊字是刪。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用於卒迫。兼功並用,愛日省力;純儉之變,豈必古式。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圓不中規。抑左揚右,望之若欹。獸跂鳥跱,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或¤¤點¤,狀似連珠;絕而不離。畜怒怫鬱,放逸後奇。或凌邃惴慄,若據高臨危,旁點邪附,似螳螂而抱枝。絕筆收勢,餘綖糾結;若山蜂施毒,看隙緣巇;騰蛇赴穴,頭沒尾垂。是故遠而望之,漼焉若注岸奔涯;就而察之,一畫不可移。幾微要妙,臨時從宜。略舉大較,彷彿若斯。

[注]《草書勢》,崔瑗(77-142年)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屬河北)人,年輕時遊學京都洛陽,與張衡、馬融等為伍,官至濟北相。崔瑗書法師法杜度,擅長章草,在書史上地位顯要,人稱崔、杜。《草書勢》是談論草書技法的文章,用比喻的手法加以描述。文見《晉書列傳第六·衛恆傳》

這是流傳至今的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篇書法論文,而且是論草書的。書法是一種線條藝術,草書於此尤具代表性。因此,這篇文章也就彌足珍貴。文章在講了書法的起源之後,重點講了草書的產生,指出由於「官事荒蕪」, 出現了比大小篆簡略的「隸書」;而「草書之法,蓋又簡略,應時諭指,用於卒迫,兼功並用,愛日省力」。這就說明,草書是由於政事繁忙,為適應書寫簡易快速的需要而產生的。這是符合實際的。任何一種藝術,起初都是為了實用,後來才出於審美的需要,逐漸使之完善成熟。漢代草書在實用中提高技藝,成為一種獨具特色的書法藝術,終於得到了社會的承認。

崔瑗《草書勢》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它記錄了他對草書藝術的審美感受,把草書作為供人欣賞的美的藝術。文中提出一個重要美學命題:「觀其法象」。法象,本指人的合乎禮儀規範的儀錶舉止,借用到草書直觀上,則指其合乎法度而又獨具特色的藝術形象。因此,「觀其法象」,就是觀賞草書的藝術形象。而且文中具體生動地描繪了這一點。一則說,「抑左揚右,望之若欹」,意在講草書結體不同於篆隸的對稱平穩。一則說,「獸跛鳥躊,志在飛移;狡兔暴駭,將奔未馳」,強調草書的動態美。書法本是空間藝術,是靜止的,這裡的鳥獸想要「飛移」;狡兔突然受驚將要「賓士」,給人強烈的時間藝術的動態感。一則又說,「或蜘蛛點蝻,狀似連珠,絕而不離」,指出草書的下點,如「燕」、「然」下面四點,筆勢也有它自身的特色。一則還說,「若山蜂施毒,看隙緣巇;騰蛇赴穴,頭沒尾垂」,點出草書筆畫的曲折、迴旋、流暢。這些都是草書的特殊處。它較之漢代的正書篆、隸來,線條更流暢,更自由,更具活力,更富意態。那筆勢「畜怒怫鬱」,縱放出來,就會產生出奇異的情景。然則崔瑗在肯定了草書的這些特徵之後,又指出草書的自由不是隨意的。文中一方面寫到「方不中矩, 圓不中規」,指出草書打破了篆隸要求對稱平穩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寫到「就而察之,一畫不可移」,表明草書是有自己的法度的,有著「一畫不可移」的規則和規律性。這種對自由與規律、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高度統一的要求,是我國先秦美學就具有了的一條重要原則。崔瑗對草書藝術的審美感受,再次體現了這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師書苑 的精彩文章:

TAG:京師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