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深受曹操孫權推崇,卻不給諸葛亮面子,令劉備張飛丟盡臉面

此人深受曹操孫權推崇,卻不給諸葛亮面子,令劉備張飛丟盡臉面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發生在劉備進入益州之後,相關人物分別為龐統、劉備、劉璋和劉巴。原文如下:

龐統曰:「主公勿憂。有孔明在彼,料想東吳不敢犯荊州。主公可馳書去劉璋處,只推曹操攻擊孫權,權求救於荊州。吾與孫權唇齒之邦,不容不相援。張魯自守之賊,決不敢來犯界。吾今欲勒兵回荊州,與孫權會同破曹操,奈兵少糧缺。望推同宗之誼,速發精兵三、四萬,行糧十萬斛相助。請勿有誤。若得軍馬錢糧,卻另作商議。」玄德從之,遣人往成都。來到關前,楊懷、高沛聞知此事,遂教高沛守關,楊懷同使者入成都,見劉璋呈上書信。

劉璋看畢,問楊懷為何亦同來。楊懷曰:「專為此書而來。劉備自從入川,廣布恩德,以收民心,其意甚是不善。今求軍馬錢糧,切不可與。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劉璋曰:「吾與玄德有兄弟之情,豈可不助?」一人出曰:「劉備梟雄,久留於蜀而不遣,是縱虎入室矣。今更助之以軍馬錢糧,何異與虎添翼乎?」眾視其人,乃零陵烝陽人,姓劉名巴,字子初。劉璋聞劉巴之言,猶豫未決。黃權又復苦諫。璋乃量撥老弱軍四千,米一萬斛,發書遣使報玄德。仍令楊懷、高沛緊守關隘。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孫權與曹操爆發濡須口之戰,遠在益州的劉備認為無論是曹操還是孫權獲勝,荊州都將受到嚴重威脅。謀士龐統則認為有諸葛亮在荊州,即使孫權在濡須口之戰中獲勝,也不敢進犯荊州。為了保證荊州的安全,龐統提出建議,讓劉備率部返回荊州,同時希望劉璋提供精兵三、四萬人,軍糧十萬斛相助。不過,劉璋對於劉備的請求採取了敷衍的態度,僅僅給了老弱軍四千,米一萬斛。劉備大怒,益州爭奪戰也因此展開。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的「猶豫未決」, 意為拿不定主意,下不了決心。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史記·趙世家》中的「吳娃死,愛弛,憐故太子,欲兩王之,猶豫未決,故亂起,以至父子俱死,為天下笑,豈不痛乎!」

小說中提到的劉備向劉璋提出返回荊州的故事情節,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三國志·先主傳》載:「明年,曹公征孫權,權呼先主自救。先主遣使告璋曰:「『曹公征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脣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乃從璋求萬兵及資實,欲以東行。璋但許兵四千,其餘皆給半。」作為劉備而言,返回荊州支援孫權只是一個借口,劉備的真正目的有兩個,一是趁機進一步擴充自己的實力,為日後爆發的益州爭奪戰做好準備。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劉巴勸諫劉璋之語,雖然也是真實的歷史,但時間並非在劉備提出返回荊州之時,而是在劉璋打算邀請劉備進入益州之際。據《三國志·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載,劉璋派遣法正到荊州邀請劉備進入益州之時,劉巴對劉璋說過這樣一番話:「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也。」劉備來到益州後,劉璋打算讓劉備進攻張魯,劉巴又提出勸諫。他說:「若使備討張魯,是放虎于山林也。」只可惜劉巴的忠言並沒有被劉璋採納,這也導致了此後益州的易主。

說到劉巴這個人物,在漢末三國期間堪稱一代奇士。劉巴早年便名滿天下,曹操、孫權都對劉巴非常推崇,曹魏名臣陳群更是對劉巴稱讚不已。諸葛亮也曾公開表示:「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為了讓劉巴為劉備效力,諸葛亮曾多次寫信邀請。不過,劉巴對於劉備的印象並不好,寧願遠走交州也不願為劉備效力。

益州易主後,張飛曾經來到劉巴府中主動示好,卻遭到劉巴的羞辱,記過令張飛憤怒不已。《三國志·劉巴傳》注引《零陵先賢傳》載,劉巴曾對諸葛亮表示:「大丈夫處世,當交四海英雄,如何與兵子共語乎?」將威震天下的名將張飛視為兵痞。此舉令劉備勃然大怒,一度想將劉巴處死。幸好諸葛亮求情並多次出面相邀,劉巴這才加入了劉備集團。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出山不久,不動聲色做了件事,為劉備絕處逢生埋下伏筆
此人坐鎮邊陲長達七年,擊敗過五子良將,卻死於無名小輩之手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