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睦南關、友誼關關名的由來

睦南關、友誼關關名的由來

全文共1033字 | 閱讀需3分鐘

友誼關關名的由來。

友誼關

在廣西憑祥市西南十七公里處,有一座虎踞祖國邊界的雄關,這就是聞名中外的友誼關。

它北倚峭石崢嶸的金雞山,東連高聳險峻的大青山,穿關而過的一條公路直通越南民主共和國的涼山,為中越兩國交通的咽喉;關前三百米,即中越交界的零公里處。

此關原名鎮南關,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又叫雞陵關、界首關、鎮夷關,也曾稱為南關,明末定為鎮南關,一直至解放初期。

原來的關樓,在中法戰爭和抗日戰爭中兩次被毀,1957年重新修建。重建後的關樓為拱式城門、三層城樓,花崗石、鋼筋混凝土結構,關樓高21米,兩側有短垣連接左右山麓,關門額上嵌著陳毅元帥題寫的「友誼關」三個筆力雄健的大字刻石,關樓頂上飄揚著一面五星紅旗,在滿山蒼松翠竹的掩映下,整個關樓更顯得雄偉壯麗。提起更改關名,當年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把紅旗插上鎮南關,宣告廣西全境解放

1949年12月11日,人民解放軍把紅旗插上鎮南關,廣西全境回到了人民的懷抱。接著,廣西勝利完成了清匪任務,之後,又轉入土改和恢複發展國民經濟工作。

當時,為了支援越南的抗法鬥爭,廣西省委提出要把湘桂鐵路從南寧延伸到邊陲重鎮憑祥(並至關口),計劃重建鎮南關。廣西省委已籌集建關經費,想請毛主席題寫「鎮南關」關名,於是將報告呈送北京。

1951年5月,廣西軍區副政委莫文驊同志調東北軍區工作,途經北京時,給中央辦公廳的葉子龍同志打電話,說要去看望毛主席。莫文驊很快接到通知,讓他下午四點去。

他按時來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處。毛主席給予熱情接待,詢問廣西清匪、土改等方面情況,莫文驊同志如實彙報了。接著,被毛主席留下吃晚飯。飯後,莫文驊提起廣西省委擬重建鎮南關,想請主席題寫關名的事。

毛主席沉思一下,說:「鎮南關是歷史名關,馮子材打敗番鬼就在那裡,重建關樓是件好事。關名嘛,時代已不同了,再用這個『鎮』字就不妥當。我們共產黨人主張大小國家平等相處,友善和睦,關那邊的越南是我們的友好鄰邦,我看這個『鎮』字要改換,請廣西同志考慮考慮。」 莫文驊當即說:「主席講得很深刻,我們沒想到舊關名會影響到與友邦的關係,我一定把主席的指示傳達給廣西同志。」

根據毛主席的指示,廣西省委經過商議於1953年將「鎮南關」改名為「睦南關」。1965年經國務院批准,又改為「友誼關」,並請陳毅元帥題寫了關名。

千百年來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的古道名關,幾經風風雨雨,如今已成為中越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重要通道,又是人們觀光攬勝的好去處。

1965年經國務院批准,將「睦南關」改為「友誼關」

巍巍雄關,今日更加壯美了!

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廣西黨史(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陸遊:不會掌勺的詩人不是好廚師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