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被譽此國國父,他為國籌劃煞費苦心,不料深陷「進退兩難」境地

被譽此國國父,他為國籌劃煞費苦心,不料深陷「進退兩難」境地

(馬里系列第一篇)自從15世紀早期殖民主義者竄入非洲大陸以來,非洲就一直遭受著殖民奴役,成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陸」。二戰後,埃及、突尼西亞等北非國家首先掀起了獨立浪潮,在北非影響下,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獨立運動也逐漸高漲。馬里是西非面積第二大國,人口不到2千萬,北部邊界位於撒哈拉沙漠中心,大多數人生活在南部地區。馬里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曾是迦納帝國、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1895年淪為了法國殖民地,稱為「法屬蘇丹」,後併入「法屬西非」。在馬里國家獨立運動過程中,莫迪博·凱塔曾作出了傑出貢獻,被譽為該國國父。

馬里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凱塔也是一個虔誠穆斯林,他就讀的大學是塞內加爾蓬蒂師範學校。1936年,21歲的凱塔大學畢業後,返回法屬蘇丹從事教育工作,並積极參加反對殖民主義的政治活動。二戰後初期,法屬西非和法屬赤道非洲殖民地的民族主義者,共同建立了一個跨殖民地的政黨——非洲民主聯盟,凱塔參與籌建了「蘇丹聯盟黨」,作為非洲民主聯盟的蘇丹支部。作為獨立運動風雲人物,凱塔因為組織反法活動,多次受到殖民當局迫害,但也贏得了很高政治聲譽。在非洲獨立浪潮壓力下,1958年9月,法國戴高樂政府被迫同意法屬殖民地做出選擇: 或成為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或脫離法國而獨立。

當年11月,法屬蘇丹成立了自治國,仍留在法蘭西共同體,凱塔當上了總理。翌年4月,法屬蘇丹和塞內加爾兩個自治共和國組成馬里聯邦,凱塔任聯邦總統兼總理,不過一年後聯邦隨告破裂。1960年9月22日,法屬蘇丹正式宣布獨立,定國名為馬利共和國,並退出法蘭西共同體,凱塔成為這個新獨立國家的掌舵者。在法國殖民統治和掠奪下,馬里經濟基礎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極端貧困,國父凱塔於是殫精竭慮「為國籌劃」,思考獨立政權發展新模式。然而,像非洲不少新興國家領導人一樣,他沒有考慮本國國情,而是簡單照搬蘇聯模式,採取了操之過急的發展計劃,結果使得新政權出現嚴重經濟和財政困難。

為擺脫舊殖民主義體制束縛和對前宗主國法國依賴,凱塔宣布馬里脫離法郎區,在國內改用馬里法郎為貨幣。然而,由於馬里法郎沒有多少出口產品作後盾,不能用於國際支付,致使馬里經濟形勢不斷惡化,國家預算逐年削減,公職人員工資多年凍結,佔全國人口絕大多數鄉民生活更為艱難。在新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凱塔被迫有選擇退回獨立前的老路子,決定返回法郎區,恢復與法國的經貿聯繫以及接受法國大量經濟援助。當然,法國的這些援助是帶有苛刻條件的,馬里還被迫允許法國人重新獲得經濟特權。

為解決困難允許法國人重新獲得特權,這一政策遭到執政黨「蘇丹聯盟」一些高層強烈反對,凱塔深陷「進退兩難」的境地。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凱塔採取嚴厲壓制手段,撤掉一批持有反對聲音的官員,但反對的浪潮更加高漲。1967年,凱塔發動"積極革命",成立保衛革命全國委員會,監禁反對派,嚴厲實行政治高壓。針對當時軍隊中的反對派,凱塔組建了總統私人衛隊——馬里民兵,著手清洗國家武裝部隊的異己軍官。1968年,凱塔制定了"逮捕軍官"計劃,準備在整個軍隊進行"大清洗"。消息傳出後,一時間國家武裝部隊風聲鶴唳、人人自危,它就像一根導火索,最終導致凱塔政權垮台。

1968年11月19日,這一天凱塔恰好視察外地,以馬里卡蒂軍官學校副校長穆薩·特拉奧雷中尉為首,一批青年軍官抓住這個難逢之機發動了軍事政變,輕而易舉地擊潰了"馬里民兵",逮捕了陸軍司令等八名拒絕支持政變的軍官,控制了首都巴馬科城。毫無防備的凱塔返回巴馬科途中,被政變軍隊逮捕入獄,從而推翻了執政八年的凱塔政權。凱塔被關押一個月後,被送到馬里北部大沙漠中一個秘密軍事哨所看守,直到1977年5月19日逝世,終年62歲。

參考:《非洲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閑來讀史L 的精彩文章:

薩達姆案兩主審法官:一堅守操行全身而退,一曲意承迎終未得善終

TAG:閑來讀史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