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主辦單位:

中國書法院

東莞市文聯

嶺南畫院

承辦單位:

嶺南美術館

東莞市書法家協會

嶺南畫院書法研究所

展覽時間:

2019年4月26日——5月7日

展覽地點:

嶺南美術館4、5號展廳

春夏之交的四月,東莞東江之畔,嶺南畫派發源地、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旁的嶺南美術館,翠柳依依,綠肥紅瘦;一派草長鶯歌飛奼紫嫣紅的醉人景象。

一場頗具期待的展覽:「分源合流 相約嶺南——嶺南書法研究所首屆書法作品展」,將於2019年4月26日上午10時在此正式開幕。參展書家共16位,均為當代中國書法不同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人物。這也是嶺南書法研究所自成立以來,書家作品首次集體亮相。

16位參展書家皆為當代實力派中青年書家,在全國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他們取法不一,從當代碑派巨子,到傳統帖學代表人物,到碑帖融合的高手,到極具探索性的實踐大家,都在各自不同的領域作出了極有意義的嘗試。

他們身份不一,從南方到北方,有代表學院派的美院博士、高校教師,專業書畫院畫家、書家,有國展獲獎高手、國家公務人員、自由書法家。百家爭鳴,熔鑄一爐。

他們年齡不一,從60後到80後,相差二十多年,甚至整整跨越了一代人。

他們在不同領域裡有著一定的代表性,代表著不同的書學理念和書法實踐。

這次展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中國書壇近年來各領域取得成果的一個縮影。對於嶺南大地肯定是一次意義非凡的展覽。

嶺南書法研究所是依託嶺南畫院建立起來的純學術機構,首任所長為中國書法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楊濤教授,同時聘請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中青年書法家為研究員。研究所定期開展創作、教學、展覽、論壇、講座等學術活動,為嶺南地區的書法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創作研究提供高起點、專業化的學習、交流和展示平台。

本次參展楊濤、周漢標、倪寬、熊?、李靜、胡紫桂、劉洪鎮、董瑋,王客、卿三彬、王義軍、徐強、張泓、龍友、張目達、陳量等十六位書家,均為當代中國中青年書家之翹楚。他們專用為務,鑽堅仰高,幽深閎闊,風格迥異。十六位書家相約嶺南,分源合流,開書風之通衢,蘊思變之幽微。

楊濤

作為當代書壇的領軍人物之一,楊濤先後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分別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任中國書法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因為先後求學於中國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的緣故,楊濤五體兼能,大草、大篆、隸書尤為突出,集眾長而為己用,陶鑄諸家而自成面目。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周漢標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東莞市文聯主席。一個有獨特意蘊的藝術家,基於奇思異想的規則破壞,不少人把他的書法定義為後現代式的表達,然而,周漢標對此類誤讀不屑一顧,「我所寫的每一個字,每個筆畫都來自傳統,你都可以在書法史上找到它們的蹤影。」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倪寬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廣州美術學院特聘教授。1996年師從著名書法篆刻家石開先生,近十年來專研兩漢、楚簡帛及晉唐小楷。簡帛書法得古奧天真之姿,奇趣巧拙相生。小楷取法晉唐楷法及魏碑、宋之雕版文字,參合自家情趣,得清雅精緻之極。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熊?

廣州美院書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東莞書畫》執行主編、東莞嶺南畫院特聘畫家。江西豐城人,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祖父熊靜安乃江西大隱,工詩詞書畫。熊曦以書養畫,以畫滋書,其書和他的畫一樣悠閑恬雅。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李靜

深圳市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在書法的道路上,李靜算是幸運的,師從孫伯翔先生,心無旁騖專心魏碑,很年輕的時候就頻頻獲大獎,以北碑名世,線條渾厚蒼茫,一字自有一字之奇,一字自有一字之妙,整體風格寬博大氣,厚實拙樸。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胡紫桂

作為明星書家的胡紫桂先生有多重身份,以前是湖南美術出版社的副社長,編輯出版了許多有關書法方面的重量級書籍。在擔任湖南省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主任期間,曾參與組織湖南中青年書家與全國多省辦展交流,成就的「湖南現象」有他的一份功勞和汗水,兩年前調入湖南省書法家協會任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服務於全省書法界。他秦篆、漢隸、小楷、章草,特別是「二王」風格的草書令人心往神馳。著名書法家王鏞把胡紫桂的書法界定為「行草書一氣貫注,流暢雅潤」,貌方而實圓,峻厲而不失寬和,風規自遠,氣象萬千。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劉洪鎮

廣州美院書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嶺南書法研究所副所長。對宋代諸家頗有用功,尤其對米芾的心摹手追,得米芾之真味,下筆活脫,有一種清爽之氣。且不為帖學所囿,取法廣博,於北碑、唐楷亦廣泛涉獵,碑帖兼善,書風清新典雅,爽朗雋永,在「錯綜複雜」的當今書壇實屬難得。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董瑋

董瑋先生引起書壇關注的是其在中國書法院擔任教學部主任期間,一本關於書法的教學日記顯示了他的認真和思考的深度,如今又創辦尚藝書院進行書法的傳播,頗具影響。其書法選取了一條和于右任相似的書法之路,而立之年完成了由帖向碑的轉型。從帖到碑,從行書到篆隸,一直在不斷的開拓書法領域。善於從古今法書之中巧妙 地選擇、取法,來充實和建構自己的藝術語境。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王客

王客的求學經歷和楊濤很像,都是在國美完成了本科教育再去北京,一南一北,亦帖亦碑,五體皆能,擅長治印,喜作大字條幅,寫得恣意縱橫,頗有明清諸賢風範。行草書宗二王與米南宮,力求在帖學上持續深入。近年來頗喜明代隸書,寫得恣肆茂密。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卿三彬

卿三彬學書歷程頗具傳奇性,走的是一條上下探索、窮源竟流的道路,他在帖學上下的細緻而深入的功夫非常人可及。作為傳統帖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主要取法「二王」,尤其是醉心於《書譜》和歷代小楷,張旭光先生曾說過「當代寫書譜的人很多,但是寫的最有味道的還是浙江的卿三彬」。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王義軍

王義軍的求學經歷基本上都在國美,所以,說王義軍是國美精英代表毫不為過。王義軍的書法主要取法是二王、永禪師和米芾,而王義軍的學書觀念也受米芾影響,強調「精準臨摹」,王義軍一再強調「精準臨摹」遠不是形那麼簡單,有其獨到的見解。2016年創辦習初堂,立足傳統經典法帖,與學員共同研習書法、傳播書學理念。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徐強

徐強是當代極少能沉得下心的書家之一,其章草古拙樸厚、生動奇絕,取法歷代章草以及民國沈曾植、馬一浮、張伯英等,其用筆精緻細膩、入木三分,頗有帖意,這是其高明之處。徐強的大字,線質堅厚,奇拙而恣肆。小楷筆法精妙、氣勢渾密,亦是一絕。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張泓

張泓屬於年少成名型,當年一手大王書風風彌天下。當許多年輕書家對未來一遍茫然的時候,他就在全國首屆草書展中一舉成名,然後大學畢業之後就去了蘭亭學院從事自己的專業去了,安安靜靜的坐在那裡規劃著自己的路。其後大草更是大氣磅礴,小字精彩絕倫,現在已是蘭亭學院的碩士研究生導師了。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龍友

龍友是經常給人以驚奇的,三十歲便在榮寶齋舉辦個人書法展,前段時間我還在寫他的簡歷博士、文物出版社編輯,現在又辭職去了清華大學,做博士後。龍友書法主要還是帖學,於二王、米芾、董思白諸家用功尤勤,近年來涉獵大草,取法祝枝山,草書貴通暢,龍友深諳此理,故以迅馳為之,得低昂迴翔之狀。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張目達

張目達是楊濤先生的學生,在狂和前衛的一面比老師走的更遠,這和年齡有關。沃興華先生是當代我比較仰慕的老師之一,能打動沃老師的作品估計很少,但是,就是山東青年書協一個展覽,卻讓沃先生自費去看一個展覽,那麼是什麼吸引沃先生呢?據沃老師自己說,其中主要原因是張目達的作品有他想要的東西。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陳量

陳量給我的簡歷很簡單,職業藝術家,我始終對把簡歷做得越簡單的人抱有一種敬意。陳量是中央美院實驗藝術碩士,他的作品中有探索和實驗的成分,有人把陳量比作「二月二要抬頭的龍」,按都按不住,相信陳量一定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奇。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展出的書法作品為眾書家多年艱辛探索之新成果,既有深厚之筆墨技巧,又凸顯了藝術家之主體情緒、氣質與個性,風雲際會,相約嶺南,想必會為嶺南書壇帶來別樣之藝術感受。

- end -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需轉載請聯繫書法屋

從60後到80後,這16個人在嶺南攢了個展覽,約不約?

總監丨馮錯

主編 | 凌晨 Anna 猴小竄 羊羊羊

責編丨凌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當鍾繇小楷放大幾十倍,瞬間被震撼!
柳公權為什麼能寫出這麼好的字?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