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萬張!曠視發布最大物體檢測數據集Objects365,物體檢測競賽登陸CVPR
郭一璞 發自 北京會議中心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比ImageNet大的圖像數據集來了。
在4月16日的智源學者計劃啟動暨聯合實驗室發布會上,曠視科技發布了通用物體檢測數據集Objects365,包含63萬張圖像,遠超ImageNet、COCO等數據集。
另外,還開辦了針對此數據集的CVPR Workshop競賽。
史上最大通用物體檢測數據集
曠視科技首席科學家孫劍介紹了曠視研究院最近發布的通用物體檢測數據集Objects365,總共包含63萬張圖像數量,覆蓋365個類別數量,高達 1000 萬的框數,超越了Pascal VOC、ImageNet、COCO數據集。
數據集包括人、衣物、居室、浴室、廚房、辦公、電器、交通、食物、水果、蔬菜、動物、運動、樂器14個大類,每一類都有數十個小類。
有人群的場景:
動物的場景:
房間的場景:
如果只考慮收錄於COCO和VOC數據集的80類和20類,在每張圖像平均框數和類別數這兩項指標上,Objects365依然優於COCO和VOC,標註過程中減少了漏標,平均標註區域佔比也超過COCO和VOC。
另外,在每張圖像覆蓋的類別方面,相比此前的數據集,Objects365覆蓋類別更廣。
CVPR DIW挑戰賽
針對Objects365以及之前發布的大規模擁擠場景數據集CrowdHuman,曠視科技與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還將舉辦Detection In the Wild 2019(DIW 2019)挑戰賽,目前挑戰賽已成功申請為2019 CVPR Workshop。
競賽分為三個賽道,分別是Objects365通用物體檢測完整賽道,Objects365通用物體檢測迷你賽道,以及CrowdHuman密集人體檢測。
目前比賽已經正式開始,參賽隊伍可以開始註冊,訓練集和驗證集已經發布;
5月10日(23:59 PST)發布測試集數據;
6月10日(23:59 PST)測試集提交階段結束,比賽截止;
最終結果將於6月17日公布,獲勝隊可以在長灘的CVPR Workshop上介紹參賽經驗。
智源-曠視聯合實驗室
此外,發布會上海宣布了北京智源-曠視智能模型設計與圖像感知聯合實驗室成立,由曠視研究院院長孫劍任實驗室主任。
聯合實驗室平檯面向高校院所等科研單位和創新創業主體開放,支持高校本科及研究生教學,提供實驗常式,開源完整的訓練代碼庫,計劃每年培訓學生人數不少於500人。
智源學者:每人每年50W
另外,去年11月成立的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也在發布會上公布了智源學者的候選人名單。
智源研究院的每個重大學術方向下設置一位首席科學家、一位研究項目經理、以及數位研究員與青年科學家(38歲以下)。
今天公布的智源學者屬於人工智慧數理基礎重大研究方向,首席科學家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張平文教授擔任,智源研究項目經理由北京大學夏壁燦教授擔任,10位智源研究員為北京大學董彬副教授、李鐵軍教授、林偉研究員、文再文副教授、楊超教授、張志華教授,清華大學鄧柯副教授、史作強副教授、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戴彧虹研究員、明平兵研究員。
另外,還有九位候選的青年科學家:
北京大學特聘研究員朱占星
北京大學副研究員章斯鑫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涵
北京大學副教授邵嗣烘
清華大學助理教授林乾
清華大學助理教授黃高
曠視研究院研發總監張祥雨博士
清華大學長聘副教授崔鵬
清華大學長聘副教授唐平中
所有候選人將經過一個月的公示期後正式成為智源學者。
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黃鐵軍表示,研究院將不經過任職單位、直接為受聘的智源學者支付費用,每人每年不低於50萬元;另外還會支付科研經費,只要不違規都可以自由使用。
另外,智源學者不採用傳統機構的申報機制,沒有批次概念,符合要求的人才可以隨時獲得研究院的支持。
2019年,智源學者計劃將支持100人,覆蓋5-7個重大方向,青年科學家30-50人;明年後年再分別增加百人,智源學者總體規模保持在300人左右。
—完—
活動報名|多模態視頻人物識別
加入社群
量子位AI社群開始招募啦,量子位社群分:AI討論群、AI 行業群、AI技術群;
歡迎對AI感興趣的同學,在量子位公眾號(QbitAI)對話界面回復關鍵字「微信群」,獲取入群方式。(技術群與AI 行業群需經過審核,審核較嚴,敬請諒解)
喜歡就點「好看」吧 !


※多模態視頻人物識別的關鍵技術與應用-愛奇藝技術沙龍
※天文學家首次拍到黑洞:質量是太陽400萬倍,照片4月10日晚公之於眾
TAG:量子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