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提升國家安全教育和學科建設水平

提升國家安全教育和學科建設水平

4月15日,是第四個「國家安全教育日」,華東理工大學主辦「新時代國家安全治理學術論壇」並揭牌成立華東理工大學「國家安全研究中心」。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吳柏鈞致辭。華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杜慧芳會見參會的專家學者。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何雪松教授主持論壇開幕式。

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吳柏鈞致辭 華東理工大學/攝

吳柏鈞表示,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保證國家安全是治國理政的基本目標。國家安全是華東理工大學文科重點研究方向,研究中心的成立標誌著學校國家安全研究邁出了堅實步伐,也為進一步加強國家安全領域專家和學者之間的學術研討,探索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建設,探討新時代國家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搭建了交流平台。

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吳柏鈞、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副秘書長佘廉教授等6位領導和專家共同為華東理工大學「國家安全研究中心」揭牌。

華東理工大學副校長吳柏鈞、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副秘書長佘廉等6位領導和專家共同為華東理工大學「國家安全研究中心」揭牌 華東理工大學攝

在「國家安全治理學術論壇」上,學者們圍繞國家應急管理體制、社會安全和公共安全治理、大數據和應急決策方法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交流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的最新研究成果,積極推動中國國家安全學科發展。

佘廉作了「基於案例推理的應急決策方法」主旨報告。他認為,由於突發事件的罕見性和不可預見性,案例推理為突發事件處理決策提供有效辦法,案例推理需要藉助計算機技術分析結構化的案例數據。他提出從環境、事件、管理三個方面案例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並以國家行政學院的案例資料庫為例分析了案例結構化方法的應用。

中國應急管理學會副秘書長佘廉教授作「基於案例推理的應急決策方法」主旨報告。華東理工大學/攝

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孫寬平研究員,以「當前社會安全及其治理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為題作了主旨報告。孫寬平認為,應注意安全問題的社會因素,指出矛盾集中的部位主要是基層,矛盾涉及群體主要是改革中失利群體和社會弱勢群體。他認為解決矛盾抓住基層幹部是關鍵,完善工作機制是重點,還要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樹立正確的治理理念。

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長孫寬平研究員作專題發言 華東理工大學/攝

在「大數據與城市災備研究」的主旨報告中,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樊博教授認為,政府信息資源總量占社會信息資源總量的80%以上,公共管理學科面臨大數據處理能力限制和研究方法轉型。大數據研究作為城市災備的重要範式,在特大城市災備研究的應用將更加廣泛。樊博教授採用冗餘理論並以上海人民廣場地鐵站閘機口進出站人口數據為例,採用Python軟體研究各時段災害抗逆力,展示了大數據技術的魅力和潛力。

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樊博作專題發言 華東理工大學/攝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海波教授作了「公共安全風險治理的模式轉型」主旨報告。張海波教授首先探討了總體國家安全觀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邏輯關係,他認為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目標層次,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公共安全風險治理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內容。張海波教授提出,綜合應急管理應從全災害優先轉向全過程優先轉變,而面向全過程的公共安全風險治理包括預防—準備—響應—恢復—減緩五個過程。

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海波教授作專題發言 華東理工大學/攝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復旦大學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曉教授作了「新時代國家應急管理體制:機遇、挑戰與創新」的主旨報告。滕五曉教授指出,我國應急管理建設經歷了單災種的防災減災體制、協同應對的應急管理體制、職能化綜合管理的應急管理體制等發展階段,他認為,我國應急管理體制的發展是符合歷史條件和現實發展的。滕五曉教授提出,未來應急管理體制應該從基於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戰略高度、基於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系統維度、基於風險管理的專業深度三個角度進行創新發展。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復旦大學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曉教授作專題發言 華東理工大學/攝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陳豐教授作了「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現狀、問題與路徑」的主旨報告。陳豐教授首先介紹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的提出背景,認為國家安全學學科建設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要求,是明確學科建設的內容需要,也是更好培養人才和加強科學研究的需要。陳豐教授重點介紹了華東理工大學建立國家安全學學科的努力,以及在社會與政治安全領域、經濟安全領域、資源安全領域、信息安全領域和國家安全教育領域取得的重要進展。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陳豐教授作專題發言 華東理工大學/攝

據介紹,華東理工大學「國家安全研究中心」將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整合學校國家安全相關的學科資源,確定社會安全、生態安全、信息安全等作為重點研究方向,結合學校優勢學科,形成研究特色;二是積極開展國家安全理論和實證研究,形成一批有廣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三是作為國家安全學術交流的重要平台,加強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方略。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在《關於加強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設立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依託高等學校現有學科資源開展國家安全專業人才培養。

在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等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華東理工大學於2018年5月正式啟動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建設。受上海市教委委託,華東理工大學進行了「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設置」的論證工作,論證方案已於2018年年底上報上海市教委。2018年11月組織全國知名專家舉行了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建設方案論證。為很好地回應國家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培養國家安全領域的人才,華東理工大學在社會學一級學科博士點下增設了「社會安全與治理」二級學科博士點,在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下增設了「國家安全管理」二級學科碩士點。

來自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餘位專家學者與會。

參加「新時代國家安全治理學術論壇」專家學者合影 華東理工大學/攝

原標題:提升國家安全教育和學科建設水平——「國家安全研究中心」在華東理工大學揭牌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胡雪菲 排版編輯:胡雪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林庚先生談民歌與新詩
趙敏俐:回到中國古代散文的世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