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24架蘇35對華交付完畢,俄稱好戲剛剛開始,世界目光轉向東方

24架蘇35對華交付完畢,俄稱好戲剛剛開始,世界目光轉向東方

據俄新網4月17日報道,俄羅斯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負責人證實,中國訂購的24架蘇-35多用途戰鬥機已經於近期完成了全部的交付工作,並且通過了用戶驗收,這也標誌著這筆價值20億美元的戰機採購項目圓滿完成,然而俄方還透露,在蘇-35戰機交付完畢之後,兩國軍工合作的「好戲」才剛剛開始,兩國之前隱藏多時的五代機合作也首次公開,俄軍工界代表認為,未來蘇-57隱形戰機及其配套的「產品30」大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也將一併對華出口,價值或超過百億美元,消息一經曝光,全世界的目光也轉向了東方,關注何時會「官宣」兩國的新合作。

據悉,蘇-35戰機很可能只是中俄新一輪航空合作的「開胃菜」,在上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的初期,來自北國的大批蘇-27系列戰機大幅提升了中國空軍的作戰實力,隨之一併而來的技術轉讓也使得國內航空工業進步明顯,在對俄先進戰機的消化基礎上,我國相繼研製了殲-11、殲-15和殲-16等多款戰機,甚至殲-20和殲-31戰機也受益匪淺,而在進入21世紀之後,雖然國產五代機為首的先進戰機層出不窮,但是我國依然在2015年簽署了購買24架蘇-35的合同,這一度引起了軍迷的熱議。

軍事專家表示,雖然中國航空工業進步神速,但是航空工業畢竟是最負責的工業領域之一,尤其是高性能的航空發動機更是號稱現代工業的「明珠」,其研發難度有目共睹,雖然國產渦扇-10系列發動機已經大規模列裝,並配備了殲-20隱形戰鬥機,但是必須承認的是,國產發動機距離美俄等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未來果真引進蘇-57戰機的話,相比真正的目標還是其發動機技術。

專家表示,蘇-57的設計其實遠不如殲-20,後者的氣動設計和隱身能力都要超過俄五代機,蘇-57的最大優勢其實還是在機動性能上,該戰機正在測試的「產品30」矢量發動機號稱全球領先,和美國F-35配備的F-135發動機也有一戰之力,如果國內能引進這款發動機相關技術的話,無疑將大大提升國產發動機的研發速度,縮短渦扇-15「峨眉」發動機的研發周期,這樣一來,對於殲-20等多款國產新戰機的戰鬥力提升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國鑒 的精彩文章:

俄向利比亞運來嶄新導彈,哈夫塔爾感謝大禮,當即下令擊落敵戰機

TAG:大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