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看到幾張白紙,得知全國都在做「假賬」,怒殺3萬人

朱元璋看到幾張白紙,得知全國都在做「假賬」,怒殺3萬人

朱元璋是位非常偉大的帝王,但同時也是被史書黑的最慘的帝王。的確,朱元璋驅除韃虜,建立大明,開創洪武之治,雄才大略,無人不服。連清朝的康熙帝都評價朱元璋「治隆唐宋」。但朱元璋被黑的最多的,就是濫殺無辜,誅殺功臣。到底是不是濫殺,我們從「空印案」來談起。「空印案」是明初四大慘案之一,因為這個案子不是針對功臣的,所以最適合拿出來討論。

朱元璋小時候的命運非常凄苦,以至於他對貪官污吏、地主鄉紳有一種本能的憎惡。朱元璋曾規定,凡是貪污60兩以上的官員,一律處以死刑,堪稱最嚴厲的反貪律令。但怎樣才能從本質上避免官員貪腐,朱元璋也想了很多辦法。其中,最為典型的一般辦法就是:讓各地方每年上報賬目,交給戶部一份,自己留一份存檔,然後每年的賬目,都要經戶部結合當地的物價、災情、錢糧上繳等逐一核算,由朝廷幫他們嚴格「審計」,這樣就避免了各地官員中飽私囊了。

這裡面有兩個細節需要注意:第一,地方官呈報上來的賬目,都是厚厚的賬冊,每一張紙都要蓋上官印,以免造假。第二,若是江浙地區,離南京較近還好,要是兩廣、雲貴等地的官員,來到南京向戶部彙報賬目,一來一回至少要兩個月。

雖然朱元璋要求地方官不得貪腐,戶部更要嚴謹審查,不得玩忽職守。但地方官並不都是包拯和海瑞,總有一些嚴嵩之徒,雁過拔毛,鑽空子的。地方官派人來給戶部對賬,戶部說:「你這一條報多了,要改!」來人說:「好,我改,改到你滿意為止!」地方官的心思是,賬目問題很多,你只要有一條沒發現,我就能賺到。

賬目改起來容易,拿一張白紙,將那一頁重新抄一遍不就行了嗎,但是,還要蓋上官印,這個就麻煩了。官印在衙門裡,回去蓋印,那太耽誤時間了。但也不能把官印帶到南京吧。因此,很奇妙的一種情況就發生了:我不可以帶印,我可以帶紙呀。於是,地方官派人來戶部之前,都拿上厚厚一打空白賬冊,在白紙上先蓋上官印,方便到京城後「修改」賬目。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空印事件」,後來這種方法在地方官之間逐漸傳開,幾乎所有人來戶部對賬,都會帶上大量的空印。地方官和戶部對「空印事件」都心知肚明,相互方便。就這樣,朱元璋制定的反腐策略,被成功的破解了。有一天,朱元璋到戶部視察,來的匆忙,官員來不及收拾,被朱元璋意外發現幾張白紙放在桌案之上,一看,一角還蓋有官印,越看越多,各省的官印都有。以朱元璋的睿智,立即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於是下令徹查。

徹查起來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大明朝的絕大部分州縣,都帶有空印,朱元璋怒不可遏,施以重刑:戶部涉事官員,和各地主印官員全部處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軍,帶空印來戶部的辦事人員,一律發配邊疆。不僅如此,明朝各級官吏都設有「按察使」,因為這些按察使沒能履行監督的職責,按察使也一律誅殺。《明史·刑法志》記載,「空印案」和後來的「郭恆案」一共誅殺4萬人,因為郭恆案「死者過萬」,那空印案被誅殺的,至少有3萬人。因為「做假賬」,3萬多人人頭落地,教訓非常深刻。

關於「空印案」朱元璋屬不屬於濫殺無辜,眾說紛紜。支持者說,空印事件,不僅在明朝,在元朝時期也是官場的慣例,有的地方太遠,往返一趟蓋印要2個多月,實在沒必要耗費這個時間,而且有的錢糧在運輸中有損耗,只有到了戶部才能精準核算,所以空印不可避免,朱元璋如此殺人,確實是濫殺。但反對者認為:空印確實是做假賬的一種表現,在目前的財務慣例中,也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而且自從「空印案」爆發之後,明朝的貪腐案件大量減少,可見朱元璋的做法是正確的。您認為朱元璋在處置「空印案」時,屬於濫殺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史通今 的精彩文章:

皇帝宴請百官,82歲老婦來遲,眾人立即起立:她是朱元璋的女兒

TAG:博史通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