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崇德五年(1640年),已經被皇太極囚禁了近十年的阿敏即將走到他生命的盡頭,曾經顯赫一時的二貝勒,又是鑲藍旗旗主的阿敏,此刻只能用孤寂和落魄來形容。

歷史似乎給阿敏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就在二十多年前,阿敏的父親舒爾哈齊也同如今的阿敏一樣,在牢獄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他們兩個更是幾乎以相同的原因、相同的動機、相同的方式獲罪,進而從權力的頂峰直接墮落為階下之囚。

舒爾哈齊和阿敏,就此成為了那個時期的一對悲情父子,也成為了「絕對皇權」下的政治犧牲品。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

曾經的「一字並肩」,卻最終慘死獄中。

曾幾何時,舒爾哈齊是與努爾哈赤是齊名的存在。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時年24歲的努爾哈赤和19歲的舒爾哈齊,經歷了其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慘死在明軍的誤殺之中,遂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就此開始了南征北戰。此時的舒爾哈齊是努爾哈赤最為得力的助手,也是他最為信任的夥伴,兩人同起兵、共成長,同戰鬥、共患難,幾年時間就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基業。

而舒爾哈齊也一直是公認的建州女真中的「二號人物」,與努爾哈赤「一字並肩」,平起平坐,努爾哈赤也將自己的的弟弟舒爾哈齊作為了自己的繼承人。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

俗話說,同患難易,共享樂難。這句話在努爾哈赤和舒爾哈齊身上也得到了驗證。

伴隨著建州女真的統一和勢力的不斷壯大,舒爾哈齊的野心也一點一點的被激發了出來,他渴望同哥哥努爾哈赤一樣的權勢和地位,慢慢的,兄弟二人開始出現了意見上的分歧。

最先出現問題的地方便是對於科爾沁蒙古的態度上。努爾哈赤曾三次征討蒙古科爾沁部落,皆大敗而歸,之後,努爾哈赤採用聯姻的方式與科爾沁蒙古結成聯盟,而這極大的刺激了舒爾哈齊的自尊心,堅決反對與科爾沁蒙古的合作,強烈建議與其戰鬥到底。兄弟二人就此開始在戰略上出現了分歧,並且矛盾越來越尖銳。

隨後便是在對待大明王朝的態度上。較之於努爾哈赤一貫以來仇視明朝的態度,舒爾哈齊則明顯溫和很多。而大明王朝也抓住了這個契機,極力的分化兄弟二人,並且用相同規格的禮儀和封賞不斷刺激著舒爾哈齊,遼東大將李成梁更是與舒爾哈齊結成了兒女親家,同時許諾將舒爾哈齊的部眾置於大明王朝的保護之下。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

最終,在努爾哈赤營帳之下愈發不滿的舒爾哈齊,帶著自己的兩個兒子阿爾通阿和扎薩克圖選擇了自立門戶。而舒爾哈齊的這一行為也徹底激怒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直接殺掉了自己的兩個侄子阿爾通阿和扎薩克圖,阿敏也在這次事件中差點為努爾哈赤所殺,幸得皇太極等人的極力勸諫,才保全了性命。

知道胳膊拗不過大腿的舒爾哈齊回到了努爾哈赤的營帳,選擇了向他的兄長低頭,實際上,他這樣做更多的還是為了保住阿敏、濟爾哈朗等他的這些兒子們的性命。

而努爾哈赤也選擇了最為決絕的方式來懲罰他的兄弟。他將舒爾哈齊關在了不見天日的牢籠之中,僅留兩個小口遞送水和實物,更是在鎖眼之中灌滿了鐵水,以示「永不開啟」決心。

就這樣,歷經了一年多的囚禁,舒爾哈齊在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在獄中去世了。舒爾哈齊最終為他「挑戰皇權」的行為付出了極為慘烈的代價,然而令舒爾哈齊不會想到的是,他的兒子會有朝一日重蹈他的覆轍。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


權勢顯赫的二貝勒,卻親手將自己送進了監牢。

舒爾哈齊死後,他的兒子阿敏繼承了他的財產和地位,而努爾哈赤也沒有再遷怒於阿敏,對於弟弟的曾經的背叛行徑,也不再重提。就這樣,阿敏代表著整個舒爾哈齊家族,重新回到了統治集團之中。

1616年,努爾哈赤正式建立了後金政權,同時設置了「四大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四大貝勒「按月分值,國中一切機務,俱令直月貝勒掌理」,全力協助努爾哈赤處理國家要務。這「四大貝勒」的排序僅僅是按照年齡為參考,並沒有地位上的高低貴賤。

期間阿敏參與了薩爾滸戰役,並隨同努爾哈赤打下了瀋陽、遼陽,軍功不斷增加,地位也在顯著提升,而他統領的鑲藍旗,此時也是僅次於努爾哈赤親領的正黃旗,是八旗之中實力排名第二的旗。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繼位為後金大汗,阿敏的命運就就此轉折。

可以說皇太極的登基在當時的很多人看來有著巨大的偶然性,相較於努爾哈赤的其他子侄,皇太極的出身並不高貴,甚至他母家葉赫那拉家族的出身還給他造成了諸多困擾,而他的勢力也不是最強的,相比較於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以及整個代善家族,皇太極都處在絕對的劣勢,就連阿敏他的實力都比不上。

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太極能夠登基大汗,首要的功勞是代善家族的支持,而阿敏所率鑲藍旗對於皇太極的力挺,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畢竟在阿敏看來,這次的汗位爭奪戰,他是徹頭徹尾的旁觀者,身為舒爾哈齊的兒子,天生就不具備繼位資格,而他能做的只能是藉助這次汗位的更迭,謀求更多的政治利益罷了。

就這樣,皇太極登上了後金大汗的寶座,但是不同其他朝代「君臨天下,一人專治」的政治局面,此時的後金朝堂上是「四大貝勒共治」,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人是「南面共坐,同受朝賀」。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

這樣的局面是皇太極所不願意見到的,於是自登基第一天起,皇太極就在思考著如何削弱其他三大貝勒的權勢和地位,進而實現自己的「一人專治」。可就在皇太極打著瞌睡的時候,就偏偏有人自己把枕頭送了過來,阿敏一次次的作死行為可以說是正中皇太極的下懷。

天聰元年(1627年),剛剛登基後金大汗的皇太極安排阿敏帶兵攻打朝鮮。

阿敏帶著八旗鐵騎頃刻間蕩平了朝鮮半島,攻佔了朝鮮首都平壤,當時的朝鮮國王李倧逃到了覺華島被迫與後金簽訂了《江都之盟》,讓朝鮮承認了後金政權,並且要兩國以兄弟相稱。

其實皇太極攻打朝鮮的目的非常明顯,就是要建立同朝鮮的良好關係,一方面,可以從朝鮮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糧食等戰略物資,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朝鮮在後金與明朝之間保持中立,不再使其成為自己的掣肘。

原本,皇太極的計劃執行的非常順利,然後就在這個時候,阿敏跳了出來。

已經幾乎佔領朝鮮全境的阿敏,面對朝鮮3000里的「大好河山」,儼然有了樂不思蜀的感覺,他企圖就此封疆裂土,就地稱王,進而割據統治朝鮮。然而,這個危險的想法被他的親弟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子濟爾哈朗勸了下來。可能是想到了自己父親的前車之鑒,阿敏也隨即放棄了謀求自立的想法,轉而下令縱兵搶奪三日,隨即揚長而去。

原本已經簽訂和平協議,可是阿敏的行為是非常明顯的仗勢欺人,這也引得了李倧的極大不滿,皇太極想要就此拉攏朝鮮的計劃也就此破產,朝鮮繼續同明朝站在了同一戰線上。

儘管皇太極並沒有處罰阿敏,但是阿敏此次在朝鮮的縱兵為禍以及謀求自立,卻為日後遭到皇太極的打擊埋下了伏筆。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五年之後的,天聰五年(1631年),阿敏又一次犯下了致命的錯誤。

此時的阿敏正在奉命駐守永平四城,即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四座戰略要地。這是皇太極花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打下來的四座城池,並將遼東的戰線前移到此,建立了與明軍對峙的前沿陣地。明朝同樣深知永平四城的重要意義,於是由孫承宗帶兵出征,誓要奪回永平等地。

《滿文老檔》中,對於阿敏丟失永平四城的經過進行了詳細的記載:



天以遵化、永平、灤州、遷安畀我,遂命每牛錄遣護軍三名,甲兵二十人駐守其地,兵數較前多,以阿敏貝勒、碩托台吉及諸大臣為統師。

時明兵來攻灤州,戰三日,明兵發大炮,破城垛口二座,城樓被炮葯焚燒,時我軍稍避,其間,明兵從城圮處登城,我兵復衝擊,盡殲之矣。固為城破,大臣等不收兵撤回,身先出城。

軍士復聞諸將已出遁,或四、五十人為隊,或一、三十人為隊,奔向永平。

時明兵到處堵截之我兵猶衝出,殺將前來,惟被創及染病者未得脫。駐永平阿敏貝勒、碩托台吉,未見敵形,即自入敵境,未發一矢,即殺永平、遷安城收養之降發,棄天賜之四城,率眾兵而歸。

此皆貝勒不以政業為念,大臣不為汗與諸貝勒儘力之故也。汗諭畢,對眾嗟歡。時舉國眾民皆痛慎。

時明兵到處堵截之我兵猶衝出,殺將前來,惟被創及染病者未得脫。駐永平阿敏貝勒、碩托台吉,未見敵形,即自入敵境,未發一矢,即殺永平、遷安城收養之降發,棄天賜之四城,率眾兵而歸。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

孫承宗帶兵圍攻灤州,阿敏是見死不救,致使灤州失陷;就在孫承宗轉而率兵攻打永平的時候,阿敏又不戰自退,將永平四城拱手相讓。

而最令皇太極氣憤的是,阿敏在棄城逃跑前,更是下令屠城,縱兵搶掠極大的震驚到了處在遼東地區漢族軍民,徹底激化了滿漢矛盾。

皇太極痛斥阿敏「以明人之金、銀、閃緞、蟒緞、瘸足女人為貴而攜之;以我兵為賤而棄之。」所有的滿洲親貴也對阿敏的行為進行的聲討。

隨即,皇太極以十六大罪狀將阿敏拿下,並將其監禁了起來,至此阿敏開始了他十年的牢獄生涯,並也是最終死在了獄中。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


阿敏與他的父親舒爾哈齊,犯得都是同樣的錯誤,選錯了目標,也選錯了對手。

舒爾哈齊不甘心一直在努爾哈赤之下,儘管努爾哈赤已經給予了舒爾哈齊足夠的地位與尊重,但是其仍不滿足,直至走上了分裂建州女真的道路,最終為努爾哈赤所滅。

舒爾哈齊觸動的是努爾哈赤對於建州女真的絕對統治權,而在權力面前,二人不再是兄弟,而是徹頭徹尾的敵人,最終的結果也必然是你死我活。當舒爾哈齊選擇與努爾哈赤分道揚鑣的時候,他就應該想到這一點,畢竟,君主只能有一人,勝利者只會有一個,而他卻錯誤的選擇了如日中天的努爾哈赤,作為了自己的對手與敵人,結局的悲慘也就變為了在所難免。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回頭看看阿敏,同樣是位高權重,同樣是與君主齊名並座,阿敏完全沒有吸取自己父親的經驗教訓,仗著自己的「擁立之功」,也妄圖能夠更上一層樓,比他的父親還能更進一步。然而,阿敏錯選了自己的父親舒爾哈齊作為榜樣和目標,更是選錯了皇太極作為自己的對手和敵人。

皇太極自登基第一天起,就在想著如何除掉其他三大貝勒,作為舒爾哈齊家族的阿敏,身份特殊不說,就連獲得支持也遠不及努爾哈赤的兒子們,阿敏成為皇太極第一個打擊的目標也就變成了理所當然。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就在這樣的情形下,阿敏完全看不到危險,更是完全體會不到皇太極咄咄逼人的「殺氣」,依然是桀驁不馴、依然是居功自傲,完全不把皇太極的命令和安排放在眼裡,一次又一次的將把柄送給了皇太極,最終葬送了自己的一切。

就這樣,舒爾哈齊和阿敏,這對悲情的父子在「絕對皇權」的問題上,接連栽了跟頭,在這樣的一條「陰溝」里,連續翻了船。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或許正是看到自己父兄兩代人的犯下的相同錯誤,阿敏的繼任者,也是自己的弟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子濟爾哈朗則完全採取了與自己父兄完全不同的方式。

在努爾哈赤面前,年幼的濟爾哈朗絕對是個乖寶寶,而在從小與他相伴長大的皇太極面前,他又是絕對的忠誠與服從,進而成為了皇太極最為信任的「死黨」。

在阿敏以十六大罪狀被皇太極囚禁後,濟爾哈朗繼承了阿敏全部的財產,同時獲得還有阿敏曾經統領的鑲藍旗。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改元稱帝,正式建立大清王朝,此時的濟爾哈朗被冊封為和碩鄭親王,在百官之中排名僅次於皇太極的兄長、禮親王代善,名列第二位。而在皇太極死後,濟爾哈朗堅決擁護順治皇帝繼位,進而成為了輔政叔王。再後來,鑒於濟爾哈朗在清算多爾袞集團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順治皇帝給予了濟爾哈朗極大的權勢和地位,濟爾哈朗更是權勢顯赫一時,但是濟爾哈朗並不是如多爾袞般的攝政專權,而是選擇了還政於順治,盡心輔佐。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

濟爾哈朗非常明白,他的權勢和地位,全部仰仗並且是依附於皇權之下,「順者則昌、逆者則亡」,他的父兄,已經用生命對此進行了驗證。所以濟爾哈朗也將「忠於皇權,忠於皇太極」作為了人生信條,最終在清朝的歷史上寫下了屬於自己的光輝篇章,更是福蔭子孫後代,開拓了「和碩鄭親王」的「鐵帽子王」世系,家族世世代代受人尊崇。

濟爾哈朗用自己的努力與貢獻,使得順治皇帝主動為自己的父親舒爾哈齊平了反,並且追封為庄親王,也算是對於自己的父親盡了孝道,有所交代。而他的兄長阿敏,則自始至終,都被釘在了大清王朝歷史的恥辱柱上,再也沒有翻身。

這對悲情的父子,在同一條「陰溝」里接連「翻了船」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