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宇宙中的黑洞是從哪裡來的?科學家推測:有幾種來源

宇宙中的黑洞是從哪裡來的?科學家推測:有幾種來源

黑洞是宇宙中最可怕的怪物,始終令人充滿了敬畏。

這些超級可怕的怪物,究竟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

一般來說,黑洞的產生,都是來自於超新星爆發。

在恆星死亡的時候,它們會發生超新星爆發,炸掉自己的外殼,留下一個內核。這個內核的結局有三種:質量不足太陽的1.44倍,就會變成白矮星;質量在太陽的1.44倍到3倍之間,就會變成中子星;質量超過太陽的3倍,就會變成黑洞,這些我們以前都介紹過,今天不多贅言了。

一般來說,黑洞都是從此處產生的。不過,這並不是「生產」黑洞的唯一方式。

科學家介紹,在宇宙中,黑洞還有一種來源,那就是中子星合併。

我們前面介紹過,中子星的形成,來自於質量為太陽1.44-3倍之間的超新星核。它們沒有超過太陽質量的3倍,所以無法「升級」為黑洞。

但是,宇宙中有些中子星,雖然先天條件不足,但是「知恥而後勇」。它們相信:醜小鴨可以變成白天鵝,並且為此「不懈努力」。

既然當初的質量不超過太陽的3倍,那就在變成中子星之後再努力吧。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中子星也同樣需要幫手。它們在宇宙中流浪的過程中,恰好遇到了同樣「積極進取」的中子星。二者一拍而和,在互相圍繞作旋渦狀旋轉的過程中彼此靠近,然後合體。在一陣強烈的引力波之中,兩顆中子星合為一體。如果這兩顆中子星不是「太不爭氣」,質量稍微大一點,就可能合併為黑洞。

這是黑洞的另一個來源。

不過,這依然是普通的恆星級黑洞的產生。那麼,其他類型的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

通過簡單的思考我們也可以知道,質量更大一點的黑洞,恐怕是恆星級黑洞同樣的「不懈努力」,通過長期的吞噬之後,變成了中等質量黑洞或者超大質量黑洞吧。

可是,宇宙中還有一種神秘的黑洞,那就是原初黑洞。

原初黑洞又被稱為太初黑洞,微型黑洞。它們和我們平時說的黑洞非常不一樣,它們有著非常非常小的體積,以至於有的可能只有普朗克質量那麼大。

這種黑洞的產生,自然不是來自於超新星爆發。那麼,它們是從哪來的呢?

實際上,科學家不是先提出了原初黑洞的概念,才思考原初黑洞的來源。恰恰相反,科學家們恰好是先想到了可能產生演出黑洞的源頭,才推測出了這一種黑洞的存在。

看到名字就知道,原初黑洞是一種極其古老的黑洞。

沒錯,它們的確非常古老,因為它們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時期。

我們知道,黑洞的特點,就是沒有體積,所以密度無限大。這種環境不僅僅出現在黑洞身上,對於剛剛經歷大爆炸的宇宙來說也是同樣的情況。

宇宙剛剛發生大爆炸事件的時候,體積還很小,全宇宙的物質集中在一塊很小的體積內,會產生極高的密度。科學家認為,這樣的環境,不正是黑洞的孵化場么?

因此,科學家認為,宇宙中的原初黑洞,就是出現於宇宙大爆炸時期。

不過,原初黑洞目前還只是一個理論,由於體積太小,科學家還無法發現。

當然了,嚴格來說,黑洞的產生還有一種可能——黑洞本身。既然中子星可以合併為黑洞,黑洞之間就更可以了。很多大型的黑洞,可能就是原本兩個不同的黑洞合併而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求知之者 的精彩文章:

青蛙界的「黑曼巴」,毒性很強,連同類都不放過
如果把你變成一個黑洞,你會有多大?

TAG:科學求知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