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平津戰役,國民黨共投入52萬兵力,為何俘虜人數卻高達50萬?

平津戰役,國民黨共投入52萬兵力,為何俘虜人數卻高達50萬?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中,國共雙方爆發的最後一次大戰,這場戰爭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我軍派出的兵力超過了一百萬,而國民黨只派出了52萬的兵力,戰爭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解放軍以傷亡三萬多人的代價俘虜了國民黨軍隊超過五十萬人,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大勝。

如果只看兵力對比,確實是解放軍佔據了優勢,可是決定戰爭走向的因素還有雙方使用的武器彈藥等,而這一方面,佔據優勢的是國民黨的軍隊。國民黨派出的五十多萬兵力,包括三個兵團、十三個軍五十個師,這其中他們有四分之一的兵力使用的是從美國引進的武器裝備。

其他的兵力雖然使用的沒有那麼先進,也算是裝備優良,而且國軍的彈藥供應一直都很充足,再加上國民黨的空軍也建設的不錯,因此在武器裝備方面,國民黨軍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解放軍方面使用的武器就是有名的「小米加步槍」,而且沒有空軍,在這一點上雙方的差距是很明顯的。從俘虜的數字看,國民黨軍隊幾乎被我軍全俘虜了,這是為何呢?,我們還要從頭開始說。平津戰役一共經歷了三個重要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分割包圍傅作義領導的部隊,一方面加強天津、北平等重要地理位置的防禦力量,一方面阻斷國民黨的撤退之路。經過兩個多星期的包圍戰略,解放軍逐漸完成了對駐守在張家口、天津、北平等地的國民黨軍隊的包圍,並且也阻斷了他們逃跑的道路。這一階段只圍不打,因此基本上雙方都沒有什麼傷亡。

第二階段,逐一殲滅被包圍的敵軍。基本上就是這個階段戰況最為激烈,我軍從張家口開始發動攻擊,在覆滅了守衛張家口的國民黨軍隊後,全力以赴攻打天津,不過僅打了二十九個小時,天津就被和平解放了,這一階段因為進展迅速,雙方的傷亡也不大。

傅作義劇照

第三階段,也就是最後一個階段,收復北平。北平具備的歷史意義讓雙方軍隊都不想對他造成傷害,因此解放軍方面一直在極力的爭取傅作義的投誠,而經過了多次的談判,傅作義也終於選擇棄暗投明,在接受了我軍提出的條件後,選擇了起義。北平獲得了和平解放,因此駐守在北平的這部分軍隊未發一槍一炮就被收編了。

從上面三個階段的發展我們也能看到國民黨為什麼傷亡不大。可是導致國民黨軍隊大部分人成了俘虜的最根本的原因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國民黨自己都意識到自己已經失去了民心,他們雖然有著精良的武器,也佔據著有利的戰略位置。

懶散的國軍

可是內部卻腐敗嚴重,在面臨如此危局的情況下,處於底層的那些國民黨士兵根本就不想打,而國民黨軍隊中那些中高層的將領也早就看出國民黨沒有群眾基礎,因此在解放軍的爭取下,大部分國民黨軍隊都選擇了投誠起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張學良保鏢里名聲最大的四個人,第三人官當得最大,第四人最有錢
清朝最黑暗的時期,漢人都不敢提筆寫詩,一不小心就被滅九族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