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全球僅147隻!扭轉滅絕命運,全球最胖鸚鵡今年繁殖創紀錄!

全球僅147隻!扭轉滅絕命運,全球最胖鸚鵡今年繁殖創紀錄!

紐西蘭特有鳥類鴞鸚鵡,長得就像鸚鵡 雞 貓頭鷹的合體,十分呆萌可愛,但全球只剩147隻成鳥,所幸今年孵化的幼鳥多達76隻,刷新紀錄,瀕臨滅絕的鴞鸚鵡終於開始扭轉命運。

鴞鸚鵡(學名:Strigops habroptila;毛利語:kākāpō,意為夜鸚鵡)與鸚鵡家族中的其他表兄弟不同,它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不會飛的鸚鵡,不僅不會飛,還非常胖,也沒有什麼防禦敵人的手段。在遇到危險時,這種鳥類的絕招就是靜止不動。

鴞鸚鵡是夜貓子,喜歡在晚上活動,雌性對繁殖興趣不大,平均每五年才生一次小鳥,比世界盃周期還長,雄性求偶還特別蠢。

鴞鸚鵡的祖先在史前時代定居紐西蘭,在沒有陸地獵食者的環境進化成地棲且不會飛行,但隨著波里尼西亞及歐洲殖民引入如老鼠、貓、鼬等生物後,直接威脅紐西蘭本土鳥類,漸漸陷入絕種的危機。

到1977年時,已知數量僅剩18隻。紐西蘭積極設法復育,科學家今年稍早還出動無人機運送雄性鴞鸚鵡的精液,為人工受孕爭分奪秒。皇天不負苦心人,今年迎來保育大豐收。50隻育齡母鳥當中,有49隻產卵,孵出76隻雛鳥,預期可以存活60隻。先前繁殖季紀錄是39隻幼鳥存活到學飛。

據報導,另一項有利於鴞鸚鵡保育的原因,是它們最喜歡的食物「陸均松」(Rimu tree),這兩年結果數量為50年來最大。

紐國鴞鸚鵡復育計劃顧問狄比(Andrew Digby)博士告訴該報,紐西蘭鴞鸚鵡每隻都有名字,還繫上追蹤裝置,鳥巢也有遠端監視設備。保育巡邏員每天檢查雛鳥生長情況,如果不理想,會以人工餵養。目前有7隻雛鳥接受人工餵食。

狄比博士開玩笑說,繁殖季期間,鴞鸚鵡毫無隱私。不論他身在何處,都可以透過網路觀察哪只鸚鵡交配、交配對象和交配時間長短。狄比表示,鴞鸚鵡數量至少要增至500隻,科學家才會考慮放鬆復育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娛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以色列無人探測器引擎發生故障墜毀月球,登月任務宣告失敗!
超出想像!全球最貴車鑰匙在迪拜,一把370萬元足夠買輛法拉利

TAG:小娛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