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視覺中國的教訓:商業模式不能把事做絕

視覺中國的教訓:商業模式不能把事做絕

編者按:

《外媒頭條》是創業邦新推出的海外欄目,服務於廣大創業人群,為他們提供專業、有啟發性和實用性的海外訊息。

欄目通過分享優秀的行業熱點文章,幫助創業者打開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場動向,掌握大企業背後的秘密。創業不應盲目,張開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風景。

語音合成技術:標貝科技

近日,上市公司視覺中國因一張標明版權的黑洞照片陷入輿論漩渦,股價連續跌停,市值已經損失幾十個億。

視覺中國到底有沒有錯,錯在哪裡?可以探討,尤其是期望看到法律層面的解讀。如果說視覺中國必須被清除,顯然太過。

邦哥認為,對創業者和投資人來說,不妨從商業模式角度進行一番思考。

企業要想長期成功,需要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來支撐。報表再好看,品牌再響亮,如果商業模式根基不穩,增長曲線早晚會碰到天花板,極端情況下企業甚至可能一蹶不振。

本期推介一篇文章《企業可持續增長需遵循的7條準則》(7 Guidelines Successful Companies Follow For Sustainable Growth)。其中有多處涉及商業模式,值得一讀。文章來源是IN THE KNOW網站,作者Buckley Barlow。

作者提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需要有兩個基礎要素。

一是產品與市場高度契合,滿足消費者需求;

其二,企業要與員工和合作夥伴明確共同的發展目標,認可自己的產品與價值觀,建立成長性思維,不斷優化和改進商業流程,為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

作者說,正是通過企業不斷努力提高整體的用戶體驗,慢慢吸引更多潛在受眾成為新的用戶,才能形成長期的良性循環,為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打下堅實基礎。

消費者如果是被強制消費,這樣的合作關係不可能長久。

按照這個標準,視覺中國的模式顯然不是良性循環。

從媒體的報道看,視覺中國用戶的最終體驗不是「誤入陷阱」,就是被「強買強賣」。如果報道屬實,那麼無論它的圖片庫多麼豐富,用戶消費的意願有多麼強烈,這樣的模式一定會受到挑戰。

因此,作者認為,可持續發展不能急功近利,只關注眼前利益。「短期利益誘惑雖大,卻會讓企業過於盲目而忽視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一旦遭遇問題,企業就會受到致命的打擊。」

正確應對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這是文章提到了另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點。

作者說,可持續商業模式的活力在於不斷適應外部環境並主動調整相應策略。

同時,市場是由商業生態系統構成的,是無數企業相互作用的經濟共同體。

要想做到可持續發展,就不能一家獨大或者「壟斷」,而要恰到好處地處理與所在生態系統中其他競爭者及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變成利益相關者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或者彼此激勵,良性競爭。

反觀視覺中國,它的所作所為恰恰沒有兼顧到生態系統中一些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尤其是相對弱勢的自媒體。

實話說,自媒體侵權問題確實很普遍,但面對數以百萬計的自媒體的生存問題,明智的企業絕不應該採取簡單粗暴,動輒高價索賠的處理方式。

企業既不能作惡,也不能把事情完全做絕。一個生態鏈,如果只有一家賺錢,這樣的模式一定很脆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邦 的精彩文章:

雲集會是下一個拼多多嗎?
「青少年模式」試水短視頻:學生期盼能有「家長模式」

TAG:創業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