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侯明剛:一棵小葉榆的改作

侯明剛:一棵小葉榆的改作

一棵小葉榆的改作

原創作者|襄陽侯明剛 2019-04-14 閱讀127

本文首發「襄陽侯明剛的美篇」,版權歸原創作者襄陽侯明剛所有

2019年4月1日,我來到廣東省中山市燈都盆景園,對一些盆景素材進行改做升值。這次是對盆景園購進的一棵商品小葉榆盆景的改作過程進行記錄。(素材背面)

首先對素材進行分析,怎麼做才能把此樁優點展現,缺點改正或彌補甚至隱藏。並理順枝與枝的關係,取捨有度。

從根向上主幹幾乎沒什麼過渡與變化。圍繞主幹密密麻麻共排列了十一個枝團,像一根彎曲的鐵棍穿了一串饅頭。其實應該把盆後仰樹頂稍後傾,這樣才能看清探向後方很長緩緩蛇形彎一直到頂。

商品樁最大特點就是製作批量生產模式化。加上為了追求更大利潤空間,只能縮短造型時間和粗曠的造型方式。從此盆景可以看出,為湊熱鬧枝片留的太多且擁堵毫無主次與層次。也更無枝法可言,可以說按綠化剃頭般的修剪。第一步就是先對多餘枝片進行清除,留下有用枝組整理後著重培養。

由下向上逐漸清理枝條。第一鋸毫不猶豫去除腳枝,突顯素材孤高之姿。接著第二鋸(出枝依然低且正在陽彎上,影響彎的流暢性。)、第三鋸(腋下枝,隨著以後拿彎拉干內靠更加臃堵而無生長發展空間。)、第四鋸(腋下枝)、第五鋸(拉干造型後頂部宜空易瘦方顯精神。)

改作商品盆景素材心理負擔較大,一直協調處理殺與不殺、去與留的思想決擇中。原初想是商品樁,稍稍改動,多留些枝熱鬧一些。鋸著鋸著就慣性使然,與原思想漸行漸遠……看著有礙美觀的枝就忍不住要下手,加上做的屬於類文人樹造型(不敢說是文人樹),更容不得一枝冗餘。

頂枝太長,在合適位置進行第六鋸短截,以側代頂。

去掉了六個枝,留下了五個枝。

對主幹進行拿彎,使後探主幹上端向前與主幹下端靠近,突顯頂上急瀉而下之彎。權衡具體位置後在最佳力點進行鋁絲固定。

雖說審樁後已胸有成竹,但那只是預設的方案、概況。真正拿彎定型到此程度後,造型方案才能具體明確調整細化並得以實質有效地實施。

調整種植角度,雛形初現。為突現個性,整體枝組關係為左收右放。

留下五枝如圖如示:

第(1)枝留左邊陽彎上方,收緊緊貼主幹陽彎向下。為和右方枝組向呼應,適當向右逸出並越過主幹,以期達到「破"與「變",增添趣味及靈活性。

第(2)枝份量要輕,恰如國畫之「點苔"。一是補(2)枝位置之空,也讓左邊(1)枝不太孤立孤單。二是從視覺上改變(1)枝與(3)枝出枝點在一平面上的缺陷,有了(2)枝的存在,使觀者視線得到轉移。

第(3)枝協同第(5)枝向右放出,起到彌補(5)枝向右伸展的單薄與力道不足,增勢並增加份量。

第(4)枝份量亦輕,起到銜接(3)、(5)枝的作用。也是第(3)與(5)枝右外冠際線的凹進部分,起到虛實相生的作用。

第(5)枝為整個造型的重中之重,起到引領整個盆景方向、勢態、均衡等主導作用。

第(1)枝第一節較短,對其進行剖干拿彎。本著第一節不出枝原則(一沒生長空間,二影響了陽彎的美感),對陽彎上的分枝進行了鋸除。

對第一枝用鋁線固定。

對各枝按設計要求進行調向。

換稍大盆,並用塘泥塊、中沙、腐植土、煤渣配營養土進行蓄養。待生長旺盛後對主幹進行雕刻、錘擊等方法,人為破壞韌皮和木質部,激發癒合組織增生長出瘤疤,改變沒有過渡且光滑的青年樹姿,增加老態。

紙上談兵,畫出心中藍圖以期按圖索驥。觀樹形態恰似守禮儀懂謙讓之君子,躬身迎臂虛懷若谷。故題名《禮》。

路漫漫其修遠兮,每一次不成熟的總結與分享,都是在師友的鼓勵與指導中一步步成長前行。謝謝!

精彩回放:

鄭志林:台灣真柏改作記略

看黃敖訓如何改作赤松盆景「深山鶴翁」

形神兼備方能雅俗共賞——觀劉贇真柏盆景改作有感

義大利小柏樹改作心得與示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雕刻師 的精彩文章:

我是雕刻師,太精緻了!玉雕傳統人物素描圖

TAG:我是雕刻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