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滿洲旗人為什麼管油炸食品叫走油?

老滿洲旗人為什麼管油炸食品叫走油?

說遼東老滿洲習俗,話題多半是美食,旗人的飲食文化還真就厚重而且特色鮮明。今兒個講講咱們遼東老營子老堡子里的老滿洲人家的傳統走油美食。

老的在旗人家,飲食偏重於油膩,滿洲人傳統飲食文化偏重油膩,與老滿洲人生活地域寒冷,需要高熱量食物有關。另外,認真探究遼東老滿洲人家吃喝上的偏好,根源不外乎與走生的傳統觀念有關,長期生活於長白山周邊的滿洲先人,祖輩上生活方式以放山和圍獵捕魚為主,飲食就需要耐飢餓、高熱能、便於攜帶、方便野外食用等等特點,於是傳統滿洲飲食就偏重油膩、粘食、風乾和腌制食品。尤其喜歡油炸食品,俗稱走油。油炸食品最大優點是油性大,耐存儲,不會變質,熱量足,吃一頓挺一天不會餓。適合滿洲人出門放山和圍獵行軍打仗需要。油炸食品吃起來方便,夏天不壞,冬天不凍,隨時可以食用,方便。滿洲旗人好吃的走油美食,特色突出,好吃,營養價值高,風味獨特,確實是老滿洲民俗文化中燦爛的一撇。

遼東的老滿洲人家飲食上跟京旗人和駐防城旗人有一定的不同,遼東老營子老堡子里的在旗人家,在清朝中後期,家庭人口增加非常快,家裡面有紅冊子的披甲當兵人份額並沒有讓增加,養育兵員額也沒有增加,在旗人家中真正有披甲人的月響錢糧的已經很少,絕大部分滿洲旗人就靠一點祖產維持生活,靠京旗和外地駐防旗人的資助周濟,勉強算是生活可以。民國以後,遼東老滿洲旗人生活上已經沒有任何優待,隨著地主奪田和部分不會過日子典地旗人生活和生產資料的丟失,老堡子里的普通旗人生活逐漸變得都很困難,再也沒有大魚大肉了。那時候,旗人之間來往,進了門來,能聽到最親切的一句話,就是「有好吃的,趕緊磨上炕坐著吃點」。什麼是好吃的呢?沒有大魚大肉的時候,首推的第一好吃的就是走油的,過油的。

遼東老滿洲旗人好吃的過油美味第一道是面活,油炸的麻葉、套扣,再好點就是肉丸。沒有魚肉,油水不夠,多少輩子吃喝不愁的老滿洲旗人,生活並不習慣,豬肉和豬油的短缺,食品沒有滋味。旗人家會想辦法做一點炸油性的美味。油餅,油炸糕,油炸粘火勺。肉丸在生活不富裕的時候算是最有講究,老旗人講究做油丸,大肉湯活面,加鹹淡調料。雖然基本是看不到肉星,大油湯煮豬肉湯和的面那也好吃,咬一口就有肉味。上講究的旗人家會弄再好點的油丸肉丸,就是把呼熟的肉剁成肉末,活面的時候一起和進面里,再配上鹽和五香粉,蔥花香菜碎末,這樣的肉丸炸出來,肉丸就好吃了,咬一口就有肉了。在沒有大魚大肉的時代,有肉味的走油麵食,那就是美味佳肴了。老堡子里旗人家再好一點過油美食那就是肉製品了。最健康最簡單的是黃金肉,老罕王發明的黃金肉,現在最普通的做法就是炸裡脊了,那是真的精裡脊塊,粘面炸,味道好得不得了,吃起來就是美味,能吃一口,那當然是什麼不說了,就一句話,好東西!遼東老營子老堡子辦事情,辦酒席,都會有這道黃金肉。改革開放前困難時期,肉非常非常少,如果吃席的時候有黃金肉,很多趕禮吃席的老滿洲旗人都捨不得吃,都是每一個人分幾塊,拿回家給老人和孩子吃。旗人家喜歡吃油炸食品,炸肉,炸魚,炸豆腐,炸油餅,豐富多彩。老滿洲旗人多講究的再高級一點的過油美食,那就是炸肝。把新鮮的豬肝處理乾淨,把肝切成小塊,粘上加了鹹淡和五香調料的面,過油炸,辦事情的時候,那只有上歲數的老輩人和新人能吃幾口。

如今生活好了,老堡子里的老旗人家裡面,這些過油美味也不再算什麼,甚至年輕人都覺得這些傳統過油美食都是垃圾食品了。炸肝這種油性大,又是下貨的美食,醫生也建議最好別吃。過油的食品,油不一定好,脂肪和膽固醇太高。

遼東老營子老堡子里的老滿洲人家,現在日子過得好了,物質豐富了,就又會有家傳深的旗人喜歡研究美食,當然也包括過油的美味,把日子過得豐富多彩,讓日子有滋味有快樂,是滿洲旗人飲食文化的特點。堡子里有過油的油炸糕和粘團,這兩樣都是粘高粱米面兌大黃米面,包的是紅小豆,過油炸,也有蒸熟了再過油炸,金黃,飄香。炸麻葉,炸套扣,普通面活,早餐就有。走油的美味集中還是肉,黃金肉算是最普通。能上講究的是老堡子的酥白肉,老滿洲旗人喜歡吃的煮白肉,最肥的肥肉,煮熟以後,煮去了大部分脂肪油性,切成三指寬的一筷子後的片,外面掛糖麵糊,下油鍋炸,炸出來以後再回鍋掛糖漿,形成類似拔絲的糖漿掛糊。咬一口外酥里嫩,先是甜,然後就是香,白肉煮了又炸,去了油性,香甜軟糯,吃著過癮。堡子里老滿洲人家待客講究走油的菜肴超過一半,油膩膩,顯得日子過得好,油性大。

作者鳳城白旗三台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老滿洲人家為什麼規矩大和愛擺譜?
英親王后裔與曹雪芹是鐵哥們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