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款俄新型戰機不受歡迎,本國空軍沒要幾架,或指望此國當冤大頭

這款俄新型戰機不受歡迎,本國空軍沒要幾架,或指望此國當冤大頭

規模龐大的米格設計、生產集團在蘇聯解體後就陷入了頹勢,I.44戰鬥機因為資金問題被取消,I2000方案也沒有得到正面回應。寄予厚望的米格-29基本失去了出口市場,俄羅斯航空兵自身也沒有新裝備的需求,幾個新、改型號規劃最後都只是自彈自唱,米格設計局一度接近了關門或被合併的困境。米格集團要維持戰鬥機設計、生產能力就必須首先打開出口市場,在米格-29新機市場已經通過埃及和印度部分打通後,重獲俄羅斯航空兵裝備訂貨開始被放到重點位置。

米格設計局在米格-35之前發展的幾個新型號,從小改動的米格-29SM、SMT到後來的米格-29M/M2,再到本世紀開始翻新設計的米格-29K/KUB,以及米格-29OVT等技術驗證的機型,這一系列改型的技術、經濟收益最終都集中到了現在的米格-35。按照公開的資料和數據記載,米格-35採用了幾乎全部用於米格-29系列的新技術,尤其是機體結構全新改良的米格-29M/M2和K/KUB,更是承擔起了米格-35技術和系統驗證機的任務。

印度米格-29K/KUB的生產車間,這一產能為米格-35最終浮出水面打下了基礎——米格-35與米格-29K結構上高度類似,某種程度上可以把米格-35看成米格-29K的岸基衍生型號,米格設計局的官方說法是兩者都採用的是米格-29第二代機體

米格設計局在2005年開始推動米格-35項目。米格設計局研製米格-35的目標是競爭出口市場,尤其是印度提出的126架中型戰鬥機項目(MMRCA)。MMRCA項目 被米格看成是保持戰鬥機設計、生產能力的機遇。米格設計局在成功向印度出口米格-29K之後,根據印度空軍中型戰鬥機的投標方案,以同場競爭的F-16、F/A-18和「陣風」、「颱風」為對手,開始採用集中全力提高飛機性能的改進方法。

米格設計局在本世紀初開始獲取米格-29的出口收益。埃及訂購了米格-29M/M2,印度訂購的45架米格-29K/KUB在2006年投產,在2009年交付印度海軍航空兵(米格-29K的測試直到2010年才完成)。俄羅斯海軍為了替代結構老化的蘇-33,也在2009年訂購了24架米格-29K/KUB,新製造的米格-29機體已經超過了經濟生產規模。俄海軍裝備的米格-29K/KUB形成了米格-29系列的新成品,並在隨後的米格-35訂貨中發揮了限制和引導的雙重作用。埃及、印度和俄海軍的定貨給米格設計局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米格-29的機體和成品企業都擺脫了資金困境。新的訂貨為米格-29系列新機的技術發展注入了迫切需要的資源,米格-29K/M的批生產也解決了米格-35啟動需要的基礎投資。出口資金的保證,使米格-35雖然在印度戰鬥機選型中失敗,但與之前俄羅斯戰鬥機項目「一敗就死」不同,新的米格-35項目仍然由米格設計局繼續推動前進。

米格-35最開始的技術驗證機是用154號(1990年製造,1991年首飛)米格-29M2(雙座)改造的米格-35D。米格-29M2樣機在2006年前主要用於測試米格-29M的氣動、結構和機載設備,氣動布局還是蘇聯末期米格-29M的技術標準,並未採用後期米格-29K的尖銳邊條和下放擾流板,改進為米格-35D時也未進行機體結構與氣動優化。

米格-35第一架技術驗證機——154號米格-35D

米格-35D樣機在2007年開始改裝,首先測試了固定安裝的OLS-UE與進氣道下的OLS-K組合光電系統,隨後開始裝備早期驗證型ZHUK-AE相控陣雷達。米格-35D樣機在2007年的印尼航展上首次公開展示後,在2008年10月安裝了ZHUK-AE的全部T/R單元,構成了設計標準要求的AESA雷達天線系統,隨後開始對機載進行雷達系統進行測試。

ZHUK-AE採用了技術性能更好的電掃AESA天線裝置,取消機械掃描裝置後的AESA天線直徑雖然減少了,但天線輻射功率和可用面積卻並未明顯縮小。直徑縮小的電掃天線使機載雷達的安裝位置前移,天線罩安裝框的直徑相比機掃天線也有明顯減少。米格-29D雷達罩後半段被改成了固定金屬機身段。米格-35D換用AESA雷達天線後擴大了機頭前設備艙的可用空間,卻受到飛機整體氣動和結構基礎條件的限制,並沒有與設計時就按照AESA雷達優化結構的第四代戰鬥機一樣,使機頭艙段獲得全新結構和氣動優化的性能收益,這也是三代戰鬥機更換AESA雷達天線項目的通病。

米格局通過米格-35D實現了設計構想的實際評估後,為了參與印度空軍MMRCA項目的飛行測試競爭,又在2009年用結構更優的米格-29K樣機改造了米格-35的新樣機。米格-35的設計局內部編號為產品9-41SR(單座)和9-47SR(雙座),相應的改裝樣機編號也是961(單座)和967(雙座)。米格-35最初的樣機是直接由米格-29K/KUB樣機改裝,應用了結構相對較新的米格29K系列的機體,具備「堅固」的邊條和較大的翼面積,邊條下帶有擾流板結構,取消邊條隔柵進氣道和增大背脊,仍然保留著艦載機摺疊機翼結構的外部特徵。

印度空軍官員對米格設計局拿海軍的米格-29K改出的米格-35樣機參與MMRCA競標估計有複雜的觀感

印度海軍米格-29K艦載機,單座型的米格-29K與雙座型的米格-29KUB機體結構是一樣的,只是單座型的后座不坐人,用於容納設備。這樣的思路也被米格-35沿用,因為米格-29K和米格-35預計產量有限,從控制生產成本角度看這樣做也無可厚非

米格-35的新樣機在2009年開始在印度測試。印度飛行員在2010年4月開始在俄羅斯科研飛行基地測試ZHUK-AE雷達,並在米格-35樣機上進行了RVV-AE導彈打靶測試,以及多型精確制導炸彈的投放,對空和對地武器測試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米格-35項目雖然對MMRCA投入很大,印度試飛員對米格-35的測試也有正面反映,但米格-35仍然在2011年4月敗給了「陣風」。

米格-35雖然競爭印度中型戰鬥機項目失敗,但飛機研製進度仍然得益於出口項目成功的經濟改善,2011年12月首飛了雙座型747號和單座741號。這兩架樣機既是米格-35的正式樣機,也是按照出口樣機技術標準製造的演示用原型機。米格-35樣機在測試中表現出了較強的作戰效能,也獲得了同樣需要新飛機的俄羅斯國防部的認可。俄羅斯國防部針對米格-35出口項目的技術發展成果,在2014年訂購了702號米格-35S和712號米格-35UB,與出口型米格-35樣機採用了不同的成品構成,形成了自用和出口這兩個技術狀態不同的型號序列。

米格-35的正式樣機和出口演示用原型機:雙座型747號(上)和單座型741號(下)

米格-35經過多方面技術改進和完善後,整體性能相比米格-29M有了比較明顯的改善,綜合性能與去掉艦載增重後的新米格-29K相當,機載設備也比米格-29M/K更加先進、完善。

根據較新的消息,米格設計局針對印度57架艦載機的新需求,提出了在印度生產改進型米格-29K的方案。方案中計劃在印度生產的新批次米格-29K,將會利用米格-35的AESA雷達和新航電進行改造,增強並完善米格-29K的電子作戰系統,以便與「陣風」和F/A-18E/F競爭印度新航母的艦載機訂貨。米格-35最初的改進途徑是從米格-29K而來,兩型機具備相當高的結構和系統通用程度,現在的米格-35反過頭來又可以回饋米格-29K,使米格-35和米格-29K具備了共同促進市場開發的積極意義。

選擇的代價——高大上的米格-35SK與適度的米格-35S

米格-35的機載設備相比用於出口的米格-29M先進的多,很多成品都採用了最新的科技成果,雷達火控和任務系統構成與更大、更貴的蘇-35BM大體相當。米格-35的機載成品與任務系統完善程度很高,但體積有限的米格-35相比大型化的蘇-35BM,很難依靠電子設備小型化的發展成果完成系統更新,這就使米格-35存在很多因為空間限制導致的問題。米格-35機體內部可用空間並不充裕,尤其是控制機身體積和增加內部燃料的矛盾,使米格-35新型機載設備的安裝空間非常緊張,在機體外設置保形艙來安裝紅外警戒系統探頭的措施,不僅體現出機體空間局促與機載設備之間的矛盾,也證明中型機的結構和戰鬥力增強潛力相對重型機的劣勢。

俄羅斯戰鬥機部隊的規模在蘇聯解體後迅速萎縮,直到近十年才開始有逐步恢復的跡象,但曾經作為前線航空兵主力的數百架米格-29,經過這些年的消耗後只剩下約100架可用,其中很大部分已經處于飛行壽命後期階段,部分關鍵結構件也存在鏽蝕等結構缺陷,即使算上新改裝和接收出口退貨的較新機體,技術狀態比較理想的米格-29也不到可用機隊總數的30%。俄羅斯空天軍戰鬥機部隊在接收原防空軍裝備後,通過放棄全面戰爭規劃和增強局部戰爭能力的改造,戰鬥機部隊對一線裝備的需求已經出現根本變化,重型的蘇-27系列基本替代了米格-29的裝備地位。現在的俄羅斯戰鬥機部隊裝備更新的採購項目中,蘇-27SM、蘇-35S和蘇-30SM已經成為主體,作為米格-29系列後續型號的米格-35S/UB只能起到有限的補充作用。

俄羅斯自用型樣機712號米格-35UB(雙座型)

米格-35S樣機702號(單座型)。蘇聯解體後,米格-29雖然克服重重困難改進到了米格-35S的水準,但耗費了如此長的時間後該型號相比其他早已服役的三代半戰鬥機在整體性能上並不佔上風,某些方面還有不如

俄羅斯國防部在米格-35S項目完成測試後,宣布在2019年開始向空天軍交付米格-35S,首批計劃採購的米格-35S定貨預期為30架。米格-35項目推動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米格-29K的支持,可以說沒有印度採購的米格-29K,既沒有俄羅斯海軍的米格-29K,也不會有系統全面升級的米格-35/35S。俄羅斯國防部之所以同意接受新的米格-35S,主要是因為在海軍批量採購米格-29K之後,自用新米格機製造的生產線建設投資已經得到了保證,既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獲得較新的戰鬥機,也可以用米格-35S的技術改造狀態較理想的現役米格-29,擴大的機載成品和系統生產規模也有利於攤薄單機成本。

俄羅斯空天軍眼下的戰鬥機裝備重點是蘇-35S/30SM系列,對米格-35S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維持裝備規模。米格-35系列無論如何改進都不是蘇-35S的對手,比拼性能幾乎沒有取得相對優勢的可能。俄羅斯空天軍裝備米格-35S的根本優勢是便宜,這就使俄羅斯戰鬥機部隊很重視米格-35S的成本控制,出口型號上應用的性能較好,但價格昂貴又成熟度不高的AESA雷達,顯然就成為新機項目中可有可無的分枝。俄羅斯國防部本次宣布採購的米格-35S,採用的機載雷達仍然使用平板縫隙天線。米格-35S的雷達技術性能雖然不如帶AESA天線的ZHUK-AE先進,卻有非常理想的採購和維護成本效應,這種為成本付出性能代價主動選擇的措施,也體現出米格-35S在俄羅斯空天軍中的現實地位。

蘇-35的綜合性能和技術水準明顯優於米格-35S

藉助外銷走向成熟的蘇-30SM多用途能力強於米格-35S,目前俄軍已裝備和下訂單的數量多於米格-35S

米格-35S採用平板縫隙天線替代出口的AESA天線,並不是說俄羅斯的AESA天線存在什麼問題,而是在俄羅斯戰鬥機部隊裝備帶PESA雷達的蘇-35S,即將裝備配備大型AESA雷達的蘇-57的時候,米格-35S的雷達性能並不是必須滿足的硬性要求。平板縫隙天線的搜索距離和功能靈活性不如AESA,但平板縫隙天線更輕便也更成熟,更重要的是雷達系統比AESA系統要便宜的多,也可以和俄軍裝備的改進型米格-29SM和米格-29SMT(俄羅斯空天軍接收的出口退貨)雷達系統兼容。

俄羅斯空天軍的規模相比蘇聯時代大幅度降低,但小確實有小的好處,那就是不再需要維持大規模過時飛機的拖累,能夠依靠精兵政策強化重點部隊的技術裝備性能,應付可能出現的局部戰爭和地區衝突。至於與強國可能爆發的大規模戰爭,有幾千核彈在手的俄羅斯從來就不擔心。

俄羅斯國防部宣布要用米格-35取代現役所有輕型機,實現輕、中型戰鬥機的標準化裝備,但從俄羅斯空天軍現役裝備的規模和類型看,米格-21/23這些老舊飛機早已退出一線,米格-29系列作為一線戰鬥部署的也不過幾十架,所謂的替換裝備空間實際上並沒有多大。米格-35預期不到40架的裝備規劃,還不夠蘇-27系列各改型目前的年產量。

俄羅斯空天軍並不缺乏帶相控陣雷達的戰術飛機,米格-35S也不是裝備必須的技術兵器,只是種維持企業生產能力平衡為主要目的,兼具支持出口市場銷售意圖的低成本補充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俄土關係親密無間?或並非如此,為對付此國威脅才達成暫時合作
準備在黑海對付北約?俄海軍常規潛艇試射遠程導彈,可進行核打擊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