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新用途!二甲雙胍或降低心臟病風險

新用途!二甲雙胍或降低心臟病風險

新用途!二甲雙胍或降低心臟病風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European Heart Journal雜誌發表

亮點:

1)全球首個臨床試驗證明,二甲雙胍能夠逆轉導致心血管疾病的有害心肌壁增厚

2)試驗進一步證實,二甲雙胍具有改善心血管健康的潛力

二甲雙胍是使用最廣泛的2型糖尿病藥物,因又具有抗癌[1-2]、抗衰老等多種作用被譽為「神葯」。現在,來自英國鄧迪大學的科學家們最新發現,二甲雙胍還能逆轉導致心血管疾病的有害心肌壁增厚。相關臨床試驗結果於4月17日發表在心血管領域頂級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3](最新影響因子23.425)上。

新用途!二甲雙胍或降低心臟病風險

圖片來源:European Heart Journal

代號為MET-REMODEL的試驗檢測了一種假說,即,二甲雙胍可能能逆轉具有胰島素抵抗和/或前驅糖尿病的冠心病(CAD)患者的左心室肥厚(LVH,心臟左心室肌壁增厚)。

試驗隨機分配68例(平均年齡65±8歲)患者,接受二甲雙胍XL(Metformin XL,每天2000mg)或安慰劑治療12個月。主要終點是通過磁共振成像評估左心室質量指數(LVMI)的變化,即評估二甲雙胍如何影響心肌壁。

新用途!二甲雙胍或降低心臟病風險

圖片來源:European Heart Journal

在改良的意向治療分析中(n=63) ,與安慰劑相比,二甲雙胍治療顯著降低LVMI,服用二甲雙胍的患者左心室增厚降低了兩倍。此外,試驗還發現,二甲雙胍降低了血壓、氧化應激以及體重(平均降低3.6 kg)。安慰劑組患者在這些方面沒有變化。

新用途!二甲雙胍或降低心臟病風險

圖片來源:European Heart Journal

LVH是未來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心力衰竭的嚴重風險因素,通常是一種無聲的癥狀。大多數人在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之前並不知道自己患有LVH。導致LVH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壓、肥胖和胰島素抵抗,這些也被認為是引發CAD的關鍵因素。先前的大型研究表明,LVH患者發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更高,降低LVH能夠顯著降低死亡率。

降壓藥物是LVH的標準治療方法,但這種方法並不特別有效,因此,尋找治療LVH的新療法非常必要。MET-REMODEL是全球首個證明二甲雙胍可能能夠逆轉有害心肌壁增厚的臨床試驗。

新用途!二甲雙胍或降低心臟病風險

圖片來源:European Heart Journal

領導該試驗的Chim Lang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是導致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他們先前的研究已經證明二甲雙胍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處。而該試驗進一步證實了二甲雙胍具有改善心血管健康的潛力,為提高患者預期壽命提供了可能。

總結來說,這是首次有團隊在臨床試驗中專門調查二甲雙胍對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LVH的影響。試驗數據表明,二甲雙胍有可能可用於治療糖尿病以外的病症。如果該試驗結果得到更大規模研究的支持,那麼,二甲雙胍將成為治療LVH的新選擇。

相關論文:

[1] Jiyoung Lee et al.Effective breast cancer combination therapy targeting BACH1 and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Nature(2019).

[2]Heidi M. Haikala etal. Pharmacological reactivation of MYC-dependent apoptosis induces susceptibility to anti-PD-1immunotherapy. 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

[3] Mohapradeep Mohan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metformin o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ithout diabetes: the MET-REMODEL trial. 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9).

參考資料:

1# Diabetic drug shown to reduce the risk of heart disease in non-diabetic patient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的精彩文章:

老了之後,我們如何來聽呢?
惡性傳染病毒捲土重來?

TAG: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