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最牛縣令:斬將三百、殺敵十餘萬,以死保住大唐江山

唐朝最牛縣令:斬將三百、殺敵十餘萬,以死保住大唐江山

在唐朝的所有官職中,縣令屬於「芝麻官」,品級在從六品上、從七品上之間。可是在唐朝最危難的時候,一個縣令挺身而出,他率領部眾堅守城池,先後與叛軍交戰四百多場,「斬將三百,卒十餘萬」,最終以身殉難,保住了唐朝的經濟命脈!那麼這位充滿傳奇的唐朝縣令到底是誰呢?

此人就是在安史之亂中組織睢陽保衛戰的張巡!別看張巡是一介書生,但他博覽群書,特別喜歡研究兵書戰策。另外張巡為人大氣,「氣志高邁,略細節,所交必大人長者,不與庸俗合」。唐玄宗開元末年,張巡考中進士,「由太子通事舍人出為清河令」。張巡很有才華,但他不願巴結楊國忠,以致於不得重用。

唐朝最牛縣令:斬將三百、殺敵十餘萬,以死保住大唐江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安史之亂爆發時,張巡正擔任真源縣令,當時他的上級譙郡太守楊萬石已經投向叛軍,「逼巡為長史,使西迎賊軍」。張巡不願降賊,「率吏哭玄元皇帝祠,遂起兵討賊,從者千餘」,自此他率領部眾在河南地區與叛軍作戰。張巡首先率軍攻克雍丘縣城,此後令狐潮率一萬五千多叛軍前來圍攻。

張巡成功擊退叛軍,「賊傷夷大半」。令狐潮不甘心失敗,又率領四萬叛軍席捲而來,而城中只有兩千多唐軍,而且補給出現問題。張巡從容鎮定,在這場戰役中表現出高超的軍事才能,不僅挫敗叛軍,而且以智誘敵,「取鹽米千斛」,「得箭數十萬」。此後戰場形勢發生變化,張巡決定主動撤出雍丘。

唐朝最牛縣令:斬將三百、殺敵十餘萬,以死保住大唐江山

756年底,張巡率軍轉戰寧陵,與睢陽太守許遠兵合一處。之後張巡派兵在寧陵北部與叛軍交戰,「斬賊將二十,殺萬餘人,投屍於汴,水為不流」。757年,安慶緒殺死父親安祿山,奪取大權。安慶緒為了扭轉戰場形勢,決定派重兵打通南下江淮的交通線,斷絕唐朝的財源。

為此,安慶緒命大將尹子琦「將同羅、突厥、奚勁兵與朝宗合,凡十餘萬」,兵鋒直指睢陽。睢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被稱作「江淮之屏障」,「河洛之襟喉」。一旦丟掉睢陽,則江淮不保,唐朝的經濟命脈將被斬斷。張巡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他以六千餘人與叛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唐朝最牛縣令:斬將三百、殺敵十餘萬,以死保住大唐江山

睢陽之戰打響後,張巡延續以往的用兵風格,以智取勝,多次擊敗叛軍,甚至差點射死敵方主將尹子琦。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城中的軍糧漸漸用光,「士日賦米一勺」,甚至靠吃紙張、樹皮維持。張巡派部將南霽雲突圍搬兵,結果唐朝各路將領「皆觀望莫肯救」。最後為穩定軍心,「巡乃出其妾,對三軍殺之,以饗軍士」。

之後「括城中婦人;既盡,以男夫老小繼之,所食人口二三萬,人心終不離變」。757年10月,睢陽城中只剩下千餘人,餓的連拉弓的力氣都沒有,最終城池被攻破。面對叛軍主將尹子琦,張巡破口大罵,最終與部將三十六人被殺害。結果「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賊亡」,睢陽城失而復得,但張巡等人已經殉國。

後世普遍認為,張巡組織的睢陽之戰,對唐朝具有重大意義。比如韓愈認為「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

參考資料:1.《舊唐書》;2.《新唐書》;3.《全唐文》;4.《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金朝最後一戰:南宋復仇成功,卻引火燒身,重蹈北宋覆轍
宋朝最強父子:父親是抗金英雄,兒子是抗蒙名將,堪比岳飛

TAG:縱橫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