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國大將粟裕的夫人和子女後代

開國大將粟裕的夫人和子女後代

粟裕,幼名繼業,學名多珍,字「裕」,1907年8月出生於湖南懷化市會同縣伏龍鄉楓木樹腳村。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師,後因省立二師進步校長被害,粟裕等進步學生被秘密轉移到武昌,安排到葉挺24師教導大隊,任學員班長。

1926年11月粟裕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6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1日參加南昌起義,後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第六師師長。解放戰爭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身經百戰,戰功赫赫,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粟裕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職。1984年2月5日逝世。

粟裕大將的夫人是楚青,她原名詹永珠,1923年出生於江蘇揚州,全國抗戰初期在安徽參加了新四軍,1941年2月26日,他們在如東縣石庄結婚。1952年楚青從部隊轉業,先後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商業部任計劃局副處長、處長、副局長及政策研究室主任。1970年任軍事科學院計劃指導部正師職秘書,1983年7月以中央軍委辦公廳副軍職幹部身份離休。2016年2月,楚青在北京逝世。她一共生育有兩男一女三個子女。

一、粟裕大將的長子——粟戎生

粟戎生,1942年出生。那時粟裕正率領新四軍第一師進行頻繁的反「掃蕩」和艱苦的反「清鄉」鬥爭。粟戎生養在江蘇揚州的外公家。他外公讚賞父親的戰鬥生涯,起名「戎生」。他的幼年是在戰火中度過的。當時,部隊辦了一個保育院,部隊打到哪裡,保育院就跟到哪裡。粟戎生就在這個保育院里。他回憶說:「我母親告訴我,戰士一副扁擔挑子,一頭挑著電台,一頭挑著我。我兩歲左右時,有馬和騾子了,就被放在馬背上、騾子背上。再大點,我就到華東保育院了,一直到上海解放後才比較穩定了。」

粟裕調到北京工作,粟戎生上了北京「八一」小學,中學畢業後,1961年考上哈軍工,學習導彈專業。軍校畢業後,粟戎生沒有進大機關,而是到了雲南援越抗美前線的一個導彈分隊。「前線的生活是很緊張的。敵情多時,每天要有4次以上的戰鬥警報。誰也不能遠離陣地,警報一響,就拼著命跑到戰位。」從戰士到排長,粟戎生一干就是四五年,還立了功。

當部隊調回內地的時候,又恰逢中蘇邊境形勢緊張,珍寶島燃起戰火,粟裕再一次把粟戎生送到前線,並將自己的一首詩《老兵樂》送給了兒子:「半世生涯戎馬間,征騎倥傯未下鞍。爆炸轟鳴如擊鼓,槍彈呼嘯若琴彈。」這鏗鏘的詩句,是粟裕戎馬生涯的真實寫照,也是鼓勵兒子馳騁戰場、再立新功的戰鼓。

後來,粟戎生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期間,主要分管訓練。1990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9年晉陞為中將,2006年1月退休。他的主要成就是在工作中結合部隊建設和作戰訓練實際,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獎勵,並獲得國家專利技術10餘項。

二、粟裕大將的次子——粟寒生

粟寒生,1947年11月出生於遼寧大連,曾在北京十一小學、北京第四中學、北京第十三中學讀書,是1966年老高三的學生。1968年4月,粟寒生同志在父母的支持下應徵參軍入伍,在海軍東海艦隊吳淞水警區第四掃雷艦大隊380艦當兵。由於不適應海上潮濕的氣候,他得了風濕性關節炎,雙膝疼痛。但他堅決不肯下艦變換崗位,堅持在艦上治療、鍛煉,和戰友們同吃同練同執勤,終於戰勝病痛。由於表現出色,粟寒生1970年入黨,並成為一名出色的航海乾部。

1971年2月,粟寒生奉調北海艦隊獵潛艇第七十五大隊609艇航海長。1975年,粟寒生轉業,組織上分配他到中國遠洋天津分公司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先在北京大學進修半年英語,結業後上船工作。歷任駕駛助理、二付、大付,1978年通過了遠洋船長資格考核。1982年粟寒生調到香港遠洋輪船公司,歷任船長、海監室兼業務部副經理,1986年至1993年任香港遠洋公司副總經理。2018年9月6日在上海病逝。

三、粟裕大將的女兒——粟惠寧

粟惠寧,1950年出生。1971年通過二哥牽線與陳毅元帥之子陳小魯交往,1975年結婚。她曾經在北京總裝備部工作,當過中國二炮研究院主任,大校軍銜。退休後與丈夫陳小魯平靜地生活在自己父親的故宅里。陳小魯2018年2月28日在三亞病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紅四方面軍參謀長李特被錯殺九年後 老母親蹲在路邊打出橫幅找他
開國大將軍粟裕和夫人、子女後代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