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邦的一場戰役,一輸就是一百五十年

劉邦的一場戰役,一輸就是一百五十年

這是一場保家衛國之戰。公元前200年農曆十月,劉邦與匈奴單于冒頓在山西大同一帶高峰對決,32萬步兵對壘30萬騎兵。此戰之前,劉邦有一個嚴重疏失,對北方冬天的寒冷缺乏準備,漢家軍近二三成的士兵被凍掉腳趾和手指,「卒之墮指者十二三」(《漢書·匈奴傳》)。冒頓單于成功實施「誘敵深入」和「擒賊先擒王」戰術,分割包圍,把劉邦死死圍困在大同的白登山,整整七天。劉邦派人私下向冒頓王妃(閼氏)重金行賄,得以僥倖生還。

冒頓和劉邦是同時代的英雄,但粗糙不羈至極。公元前209年,冒頓弒殺父王,自立為單于。「冒頓殺父代立,妻群母(以父王群妃為妻),以力為威」(《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這一年他26歲,此之後橫刀立馬,兼并整飭匈奴數十個部落,再之後瘋狂擴張,東進遼東東胡,西到帕米爾,北抵貝加爾湖,南踞長城腳下,黃河岸邊,一統遼闊的草原和戈壁,不到十年時間,一個彪悍的匈奴帝國強勢崛起。公元前200年,與漢朝軍隊決戰的時候,冒頓35歲,劉邦58歲。

這一年是漢七年。事實上,劉邦是在漢五年春天稱帝,六月定都長安,十二月滅項羽,統一中國不足兩年的時間。這一時期,北部邊疆不斷報急,邊關多處吃緊,匈奴在邊境沿線擄人口,搶財物,殺官吏。在此之前一年,為強化邊防,劉邦封異姓諸侯韓王信為代王,重兵駐守山西北部,駐地在馬邑(山西朔州),但不久,韓王信在重壓之下投降匈奴。「徙韓王信於代,都馬邑。匈奴大攻圍馬邑,韓信降匈奴。」匈奴順勢大舉南下,破雁門關之後,又連下太原、晉陽。劉邦是在這樣的危機之下挂帥出兵的,這一仗是實實在在的保家衛國之戰。

但這一仗打輸了,不僅軍事上輸了,國家的體面也隨之掃地。自此開啟了中原大國向塞外強權屈尊納貢的先河。每年向匈奴呈送金銀財物之外,而且「和親」,漢代的和親,說穿了,就是用美女換和平。漢代對匈奴的和親,止於漢武帝,史載共有八次,僅對冒頓單于就有三次,公元前200年,漢高祖首次和親,第二次是漢恵帝劉盈(公元前192年),第三次是漢文帝劉恆(公元前176年)。三位皇帝給冒頓單于每人送去一個姑娘。被和親的姑娘都是有身份的,是翁主。皇帝的女兒稱公主,諸侯的女兒稱翁主。

賈誼是漢文帝時的博士,即皇帝的文化顧問。他上書奏說:今天的形勢好比人之倒懸,腳在上,頭在下,腳在指揮腦袋。匈奴對漢天子發號施令,掌控著皇帝的權柄。漢天子向匈奴進貢,行臣子禮數。但沒有人能扭轉這樣的勢態,是我們國家缺乏人才呀。

這樣的「倒懸」之勢是從漢武帝開始改變的。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40年即位,第二年起即啟動了「絲綢之路」計劃。「絲綢之路」最初是軍事之路,派張騫去聯合西域的國家,共同抵抗匈奴。漢武帝雄才大略,興軍事,強貿易,振奮國力。從即位起,終止與匈奴和親(與烏孫國兩次和親,烏孫國,今烏茲別克),在與西域多個國家的往來中,引進了「良馬利刃」,綜合實力大增,漢武帝在位54年,徹底扭轉了國家的「倒懸」,漢朝人民自此站起來了。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又三十多年之後,公元前51年,漢宣帝甘露三年,呼韓邪單于第一次以臣子的身份朝覲漢天子,從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51年,是艱辛漫長的150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許世友這一生最恨誰?
古代的皇帝吃飯有個規矩,叫「菜不過三口」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