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芷江受降,為何要求日機在機翼綁上紅布條?

芷江受降,為何要求日機在機翼綁上紅布條?

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標誌日本侵華戰爭結束的儀式,時間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時,因受降地點位於湖南省芷江縣城東的七里橋村磨溪口,史稱"芷江受降"。

美國投擲原子彈,蘇軍出兵東北。在同盟國一系列沉重打擊下,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當天,蔣介石以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身份致電日軍駐華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指示日本投降六項原則。8月17日岡村寧次複電蔣介石,派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少將為投降代表。

最初,中國戰區受降地並非芷江,而是選在了江西玉山。對此,國民黨不少高層人士提出異議,認為玉山處於敵占區,大部分日軍還很頑固、傲慢,不服輸。如果在日軍佔領區內進行受降,既不利於受降安全順利進行,也不利於在心理上給日方降使造成壓力。而且,玉山遠離後方,通訊、交通十分不便。

對於國民政府高層要求改變受降地點的呼聲,美方魏德邁持同樣意見,建議蔣介石選擇芷江作為受降地點。

為什麼會選在湘西一隅的芷江小縣城?

抗戰時期,芷江是通往大西南的必經之地,又是大後方聯繫抗戰前線的樞紐,區位及交通條件較好,湘黔、川湘公路交會於此。更重要的是,這裡有遠東盟軍第二大機場,停駐各型號作戰飛機400多架,是赫赫有名的中美空軍聯隊和飛虎隊的大本營。

在空投常德、血戰衡陽、空襲武漢等重大戰役中,飛虎隊屢創敵軍。1945年2月25日,從芷江起飛的飛虎隊戰機轟炸日本東京,炸中防守嚴密的日本皇宮,日本天皇和皇室成員成了驚弓之鳥。日本皇室的尊嚴在日本人民面前完全喪失。抗戰末期,飛虎隊對平漢、津浦、粵漢、湘桂鐵路,以及長江航道進行穿梭般轟炸,致使日軍制空權逐步喪失,水路、陸路運輸無法保障。

為了拔掉這個「眼中釘」,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親自製定了「戰機作戰」計劃。1945年4月9日,強弩之末的侵華日軍發起了芷江攻略戰(中國稱芷江保衛戰、湘西會戰)。

侵華日軍集結8萬餘人的兵力,在第20軍司令官板西一良指揮下,向湖南西部發起進攻,企圖合圍芷江機場,摧毀中美空軍的戰略基地,並一舉佔領湘西,威脅重慶,挽救其行將滅亡的命運。

中國方面調集約20萬人的兵力,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指揮下,以陸軍第四方面軍王耀武部為主力,在雪峰山東麓與日軍展開會戰。在中美空軍支援下,中國軍隊利用制空權和雪峰天險對日軍的瘋狂進攻實施地毯性的打擊,不斷給日軍以重創,最終收復了所有失地,擊敗了日軍進攻。

芷江保衛戰(湘西會戰)是中國抗戰正面戰場最後一次會戰,歷時近2個月,中國軍隊以傷亡2萬人的代價,殲敵2.8萬餘人,取得完勝。此後,日軍在中國戰場徹底停止進攻作戰,直至戰敗投降。

因此芷江,無論如何都是個令中美盟軍揚眉吐氣的地方。

於是蔣介石以玉山機場被大雨淋壞、目前不能使用為理由,電告岡村寧次將洽降地改為湖南芷江,並要求:日機在機翼上下各漆帶有光芒日本國旗一面;兩翼末端各系以四尺長之紅色布條,以資識別。今井參謀副長須隨帶駐中國台灣及北緯16度以北越南地區內所有日軍之戰鬥序列兵力、位置及指揮區分系統等表冊。

然而,岡村寧次不願就範。要求機身標誌紅色布帶改為系在尾部。

為什麼要把標誌性的紅色布帶不按要求系在機翼兩端而改系在飛機尾部呢?因為投降標誌是個屈辱的標誌,系在機翼上太顯眼,太丟人。

在飛往芷江的途中,日軍飛機上突然機艙內有人驚呼:機艙內發現了—挺機槍!全機頓時一陣慌亂。機艙內怎麼會有一挺機槍?是檢查不嚴格?還是有人出於敵意故意放人艙內?前來投降竟然還帶著武器,一旦飛機落地被中國人檢查出來,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日本人趕忙拉開艙門,將機槍丟出艙外,落人碧波萬頃的洞庭湖。

日軍飛機到達常德上空,駕駛員立即按重慶方面早先的規定,把飛機高度調整到五千英尺。此時,駐芷江中美混合航空第五大隊的三架野馬式戰鬥機也已到達常德上空,執行押送監控任務。

到達芷江上空後, 日機繞場3周,表示向中國軍民賠禮、道歉、乞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他用牙膏炸彈製造了克什米爾公主號墜機慘案
誰是袁世凱的伯樂?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