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生活在《詩經》中人們的都吃啥?

生活在《詩經》中人們的都吃啥?

大道知行

《詩經》中的飲食文化……先秦距今近3000年,那時的人們都吃啥呢?

中國是一個重「食」的國度,更是一個重「詩」的國度。我國先秦時代的飲食風貌在《詩經》和《楚辭》中得到全面反映,從這一點也說明了飲食在我國遠古時期就進入到詩歌境界,得到歌頌。

《詩經》

《詩經》這部古老的文學名著,收錄了商朝到春秋時期的305篇詩歌,其中《國風》多屬民間歌謠,很多直接描寫勞動人民的生活方式,比如稼穡、採集、狩獵、割烹之事,涉及到當時人們的飲食原料,即使出自統治階級的《雅》、《頌》,因多系宴會或祭祀中的樂歌,也常側重反映貴族們的飲食生活。

《詩經》里的「魚」

?《陳風?衡門》

《陳風?衡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說的是周時陳國(今河南淮陽一帶)的食俗——喜歡吃魴魚和鯉魚。

河南地處黃河流域,這又說明,自古以來,黃河之鯉,經過烹調之後,乃魚類中的上乘美味。

?《檜風?匪風》

《檜風?匪風》:「誰能烹魚,溉之釜鬵。」檜國(今河南滎陽一帶)周時常用的烹魚炊具有「鬵」,是古代釜(鍋)類烹器。當時「烹」的技法和「煮」相同。《左傳?昭工二十年》「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說明春秋時期烹煮的技法是一致的。食魚之風在周代極為盛行。

?《小雅?六月》

《小雅?六月》:「炰鱉膾鯉。」鱉,就是甲魚。炰,即烹煮之法。鄭玄箋:「炰鱉,以火熟之也。」「膾鯉」是周時的名饌,為宮廷、貴族所重視。

《詩經》中的烹調方法:

炰、炙、燔

?《小雅?瓠葉》

《小雅?瓠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之首,燔之炙之」,說明周時燒、烤野味是比較普遍的。漢代毛亨在註解中說:「將毛曰炮,加火曰燔,炕火曰炙。」

從商代甲骨文的造型中進行分析研究,「燃」和「爊」(ao)兩字,一個象形將犬用叉子叉上,放在火上燒烤;一個是象形將鹿放在火上燒烤。可見商周以來,吃烤燒狗肉和鹿肉是很流行的。二燒烤可以稱為永恆的烹飪之法,不論在野蠻時代,還是文明時代。

?《大雅?生民》

《大雅?生民》中亦有描寫烹飪方法——「蒸」的詩句,如「蒸之浮浮」。古時候,冬祭叫「蒸」,因為冬天祭品宜以熟食。

?《說文?火部》

《說文?火部》稱:「蒸,火氣上行也。」當時的蒸和現在的蒸不一樣。今天,蒸食品不只用猛火,還藉助水蒸氣,把食品蒸熟。而古代蒸食品也可以不用水,有「干炙」的技法。

?《毛傳》

《毛傳》說:「浮浮,氣也。」也就是浮浮,以猛火蒸食品,形容火氣往上走的樣子。蒸,這個技法的出現,比燒烤又進了一大步。

註:蒸法是東方世界區別於西方飲食文化的一種重要的烹飪方法,直到今日,在歐洲人的廚房也極少用蒸法。他們在烤法上十分精到,所以主食吃麵包;而我們以蒸技見長,我們吃的是饅頭。

《詩經》中的先秦飲宴、舞樂

?《小雅?伐木》

《小雅?伐木》:「伐木許許,釃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諸父,陳饋八簋。」釃,即濾酒。周代講究喝濾酒,則酒味醇香。藇,一說是茱萸,以其制酒,則有茱萸的香味。陳饋八簋,也與祭祀有關,祭祀後多舉行宴享,則常用鼎、簋之器,分別盛八種穀物烹制的食品。宴會之格局講究,筵席之豐富,不言而喻。

周代貴族筵席上的鐘鼓奏樂、仕女獻舞十分普遍。《小雅?伐木》:「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說的是賓主一邊飲宴,樂舞人一邊打鼓舞蹈。

?《小雅?賓之處筵》

《小雅?賓之處筵》中還記載了聚宴的歡樂場面:「賓之初筵,左右秩秩。籩豆有楚,淆核維旅。酒既和旨,飲酒孔偕。鐘鼓既設,舉醻逸逸。」再現了先秦宴會中「以樂侑食」的風尚,使我們彷彿看到了「食前方丈,羅致珍饈,陳饋八簋,味列九鼎」的豪華場面。

?《小雅?鹿鳴》

《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千古吟誦。古人喜用鹿來擬良主嘉賓與笙瑟構和宴會盛況。「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意思是鹿發現了美食,不忘其同類,發出「呦呦」之聲,呼喚它的同類共享。

?《淮南子》

《淮南子》中所說:「鹿鳴興於獸而君子美之,取其見食而相呼也。」古人認為,這是一種美德,「鹿鳴」之歌「用於賓宴則君臣和」。據說春秋時的孫穆子被聘於晉,晉悼公設宴招待孫穆子時,宴間就唱《鹿鳴》第三章。

《詩經》中的祭祀

殷、周時,人們崇鬼神好祭祀。對此,《詩經》中也有很多記載。

?《周頌?絲衣》

《周頌?絲衣》:「自堂徂基,自養徂牛,鼐鼎及鼒。兕觥其觩。」這是描寫周成王祭祀的詩。祭祀開始,先要從堂到門口去查看邊豆,也要從羊到牛去查看祭牲。把大鼎、小鼎的鼎巾都揭起來,把各祭祀用的酒器都擺放好,為祭祀做好一切準備。另外,野禽類美食,亦為宗廟祭祀的重要食品。

周時尚宵春冬獻魚祭祖之俗。

?《周頌?潛》

《周頌?潛》:「猗與漆沮,潛有多魚;有鱣有鮪,鰷鱨鰋鯉。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凡是王侯祭祀祖先,都要用上述的乾魚或鮮魚,謂之魚祭,而且用量很大。

韭菜也是春祭的必需品。

?《豳風?七月》

《豳風?七月》:「四之日其蚤,獻魚祭韭。」《禮記》稱:「謂韭為豐本,言其美在根也。」韭菜,當時已成為烹調中之美味。

《詩經》中的主食

飲食決定了一個民族飲食文化的基本風格。我國的主食大致範圍在先秦已確立。這一點在《詩經》中有記載。

?《七月》

《七月》:「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黍離》《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桑中》

《桑中》:「愛采麥矣,沫之北矣。」

?《鴇羽》

《鴇羽》:「王事靡監,不能載稻粱。」

《詩經》中提到穀物的詩句比比皆是,從中可以看出,在新石器時代先後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的我國中部地區人民,先秦時期已以糧食為主要飲食原料,而且今天我國食用的穀物,除了西漢張騫等人從西域引進的胡麻、胡豆等少數品種外,在春秋戰國時期已基本齊備。

《詩經》雖是一部詩歌總集,卻為我們追尋和研究先秦飲食狀況提供了最系統詳實的資料,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500多年前黃河流域和江南部分地區民間的飲食生活,對後世亦影響深遠。

好書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倫書院 的精彩文章:

蔣勛:這種快樂我希望你學到
書法精論50條,字句珠璣

TAG:明倫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