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讀le還是liǎo?網友:讀錯多年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讀le還是liǎo?網友:讀錯多年

亡國之調是唐詩宋詞里一種極為特殊的題材。國破山河仍在,倘若來自上個國度的舊人,見到江山換了主人、昔日盛景不再,難免會見憶思舊,難免會睹物思人,懷念過往種種美好,無奈卻只剩今日不堪紛紛。在眾多亡國詩人中,李煜無疑是最痛徹心扉者,畢竟他失去的不僅是天下之國,更是王室之家。

除李煜之外,詩壇好像再無更典型的亡國形象,不過詩壇沒有,詞壇卻有,南宋詞人蔣捷便是一位情感激烈的愛國文人。南宋亡後,蔣捷一怒隱逸不仕,專擅詞文天地,其作品裡充斥著故國之思,滿溢著山河之慟,這一首動人心弦的《一剪梅》便是創作於此時期。

《一剪梅·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度與泰娘嬌。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這首詞的最後三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是流傳千古的佳品,不過不要只囹圄於這一名句,仔細品味其他字句,那瀟綿細膩的景物描寫,層層疊疊的情感渲染,輾轉百回的心聲嗚咽,無疑都將悲與愁赤裸裸地擺在了讀者面前,表現力極強,手法堪稱高超。

自這首詞問世以來,「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便成了傷春的千古絕調,不過這句子中的「了」字該怎麼讀才正確呢,是讀「le」還是讀「liǎo」呢?相信大多數讀者讀的都是「le」,意為:櫻桃紅了,芭蕉綠了。

然而小解要告訴大家的是,其實這裡的「了」應該讀「liǎo」。現代漢語中「了」沒有具體含義,大多數都作為虛詞使用,讀輕聲;古漢語中的「了」則不然,它是個實詞,意為「結束」。

比如杜甫寫泰山的名句「齊魯青未了」,就是說山青色綿延不斷,沒有盡頭;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是問春花秋月什麼時候才能結束;蘇軾的「小喬初嫁了」,是說小喬嫁過去這個事情完成、結束。

即使不放在末尾,「了」也是作為結束來用。比如李清照的「怎一個愁字了得」,意為:怎麼一個愁字就能結束得了呢?發展到今天,雖然實詞的用法逐漸被虛詞取代,但仍有所殘餘,比如在「了結」、「了此人生」等詞語中,「了」都是結束的意思。

上述的理由是從字義出發考慮的,下面小解再從詞意出發,論述這一問題。首先,這是一首傷春之詞,是由於春天遠去而引發詞人的傷懷之情,恰好詞人又經歷了亡國,所以這一作品就顯得那麼悲情、那麼凄愴。

有人會問: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傷春?別急,我們來看看蔣捷創作的另一首「姐妹篇」。

《行香子·舟宿蘭灣》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送春歸、客尚蓬飄。昨宵谷水,今夜蘭皋。奈雲溶溶,風淡淡,雨瀟瀟。

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料芳悰、乍整還凋。待將春恨,都付春潮。過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橋。

可以發現,這兩首詞只不過是蔣捷不同方式的詮釋罷了,它們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所言都在同一時期。而且小解認為,後面一首應該為先作,而前面的一首應為後續的重新構思。所以,通過「送春歸」、「待將春恨」等字眼便知這是傷春也。

既然是傷春,那麼「櫻桃紅了,芭蕉綠了」還是傷春嗎?櫻桃本就成熟早,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譽,春天遠去時,櫻桃已經紅了,所以「紅」這一過程已經結束、完畢。綜上所言,「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應該讀「liǎ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莊子為何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人生本該平凡嗎?
悟空闖南天門時,遇到一位不可能遇見的守將,原著出現了失誤?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