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PS5」即將到來:你是看好還是看衰?

「PS5」即將到來:你是看好還是看衰?

註:索尼次世代主機將不會在 2019 年發售,名稱待定(未必是 PS5)。

Polygon中華地區獨家授權協議,轉載請徵得同意。

看好:Ben Kuchera | 次時代主機戰爭,我挺索尼

任天堂的最新主機 Switch 相當於家用機與掌機的結合,而 Google 進軍遊戲界的野望則從雲遊戲(Google Stadia)開始。最近微軟也聲稱 Google 的打算跟自己「所見略同」,畢竟早在去年 E3,微軟就已宣布 Xbox 將成為跨平台的主機,通過智能手機就可以隨時訪問其內容。

儘管對各方策略我們還有許多得不到解答的疑惑,但還是值得深入研究每家公司所公布的新一代主機細節。任天堂顯然希望你能隨時隨地體驗 Switch,Google 徹底不打算賣實體主機,而微軟則對各個平台通用的會員訂閱體系下注。

如今索尼突然現身,公布了關於「PS5」的最新細節,儘管這台主機尚未正式命名,但已經引發了不少關注。而從選擇性展示的首批細節來看,「PS5」好像只是 …… 一台性能更強,速度更快的傳統主機?

但對於次時代 PS 主機來說,這種策略反而是十分明智的。

藍綠之爭

任天堂已經多年沒有跟微軟和索尼正面交鋒了,可能你會反駁說幾家公司都在日益飽和的主機市場中彼此廝殺。但微軟和索尼的「藍綠之爭」相持多年,硬體性能不相上下,而且都是對著電視拿著手柄玩遊戲。Switch 的便攜定位則一定程度避開了這場鬥爭。

那麼在本世代主機上,微軟和索尼是如何競爭的?微軟曾試圖將 Xbox One 與體感外設 Kinect 捆綁銷售,打造出一台即時動態捕捉,無需手持控制器,任你在電視前揮舞手臂,大喊大叫就能玩的主機,同時還野心勃勃地想出數字化人機互動的營銷策略,此舉無疑會動搖已有的實體遊戲市場,讓它們徹底「退休」。但事實證明,它只是空有理念,昂貴卻不實用的一團亂麻。

Xbox 的 Kinect 體感外設曾十分流行,但沒能長久

數字化策略宣告夭折。Kinect 外設勉強堅強了一段時間,但隨後微軟也放棄了對它的支持,Xbox One 回歸到無 Kinect 捆綁的版本。這款曾聲勢浩大的體感外設悄然落幕。

整個過程中,索尼一直作壁上觀,無視微軟提出的數字化策略,專心研究與實體遊戲適配的傳統主機,讓你可以放心把玩過的遊戲借給朋友,而且售價也比當時的 Xbox One 低了 100 美元(如今摺合人民幣 670 元)。索尼不做任何噱頭,只是低價、高性能硬體、還有精挑細選的獨佔遊戲庫,卻讓 PS4 統治了這一代主機市場。在玩家從微軟的概念轟炸中清醒過來之後,索尼樸實無華的手段反而受到了不少讚賞。

Xbox One 則從此有些一蹶不振。單看本世代主機的銷量,索尼絕對是無冕之王。

戰火重燃

在次時代主機競爭即將打響之際,索尼或許希望能夠複製這種成功,尤其是當微軟再一次提出要變革玩家購買和體驗遊戲方式的時候。

「我們的重心在於讓其它設備,也能擁有媲美電視的主機遊戲體驗,」微軟 Xbox 部門主管 Phil Spencer 在接受 The Guardian 網站採訪時透露,「我希望讓開發者們能夠觸及二十億玩家,且不必再因平台限制,放棄做劇情驅動的單人遊戲,而只能做些三消玩法的作品。這也是接觸更大平台的唯一方式。我們的目標是為這顆星球上的每種可能設備,都帶去更高質量的遊戲」。

微軟近日公布了數字版 Xbox One S 主機,沒有讀盤光碟機,主張「全數字(All Digital)」,新用戶可用 1 美元體驗 3 個月的 Game Pass 訂閱服務。微軟正不遺餘力地推動旗下數字化與訂閱服務發展。

相比這套華麗說辭,索尼在這周二介紹即將到來的「PS5」時,用的卻是列要點的說法:新主機性能強大,支持 8K 解析度和光線追蹤,並將使用一種新型號固態硬碟來保證和其它系統的數據流通,從而達到儘可能快的載入效果。此外,「PS5」還將保留讀取實體碟的光碟機,支持當前的 PSVR 外設,並向下兼容 PS4 遊戲,讓玩家能夠繼續重溫他們鍾情的作品。這都與微軟打破平台限制的目標相去甚遠。

種種已公布細節,都透露出「PS5」將會是 PS4 的一個性能升級版,很有吸引力,但又都在意料之中。不排除索尼還有所保留,比如對「支持雲遊戲/其它服務」,或「革新 PlayStation 設計配方」等細節省略不說,但目前為止,「PS5」尚未出現令人耳目一新的改變。

當然這並不是批評索尼。我想聲明的一點是,重做主機架構,並充分發揮固態硬碟, CPU(中央處理器)和 GPU(圖形處理器)的性能,做起來並不容易,尤其是當你必須節約成本以保持價格親民的時候。索尼目前穩妥小心,對新主機細節也半遮半掩,以致聽起來的格局比微軟的「宏願」要小了許多。

我很好奇的是,真的有數據表明玩家希望在多種設備上,通過串流來再現主機遊戲的體驗嗎?會有人哭著喊著請求廠商推出訂閱服務,取代當前的買斷制銷售嗎?又有多少人期盼著基礎的主機設計配方迎來徹底革新?大眾市場是否準備好迎接跨平台通用的次時代主機?

我認為你至多對上述問題中的一項答「是」,而任天堂已經通過 Switch 搶先佔據了這一市場。

從已知的信息看,索尼對次時代主機依然採取了守成的策略,這招已經讓它跟微軟進行硬體競賽時勝出一籌。索尼了解玩家的需求並予以滿足,而不是試圖向他們推銷一些新奇概念。除此之外,我們也缺乏足夠證據表明玩家正渴盼一代前所未有的新主機。

在這場逐漸拉開帷幕的次時代主機競爭中,微軟很難找到論點去證明不限設備、支持雲遊戲功能、以及暢享第一方遊戲的訂閱服務會是主機界的未來,而索尼只需要提醒玩家,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永遠喜歡響應快速、性能強勁、60 美元買斷遊戲、接上電視就能玩的遊戲機盒就夠了。

一切都在時刻改變的時代,最好的做法或許是不變應萬變,為玩家提供他們已經喜愛的內容。目前為止,索尼的高明之處在於,它不必向你推銷各種晦澀難懂的新概念:新一代 Playstation 依舊有光碟機,遊戲畫面更好,載入速度更快,你還是坐卧在電視機前,安心拿著手柄玩遊戲。

就我看來,在更多細節被公布前,「PS5」或許更符合玩家對次時代主機的期待。

看衰:Patricia Hernandez | 索尼的嘴,騙人的鬼

隨著索尼關於「PS5」的首批細節被公布,次時代主機的規格似乎已經一目了然,但他們並沒有提到這些規格是否附帶前提條件。誠然,新一代 PlayStation 確實可能遠比當代性能更好,表現力更強,但對於索尼畫的大餅,我們還是要帶著懷疑的眼光去看待。

考慮到一些歷史因素,索尼對新一代 Playstation 所披露的信息是值得存疑的。早在 PS3 被公布時,索尼就承諾了一堆美事,結果只能說並不完全符實:向下兼容功能確實有了,但僅限於最初發售時的機型;公布會上所謂「實時運行」的演示片段當不了真,《機車風暴》跟《殺戮地帶 2》能那麼流暢都是預渲染的功勞;索尼口口聲聲說「支持 1080P 的高清畫質輸出」,但大多數 PS3 遊戲都只能在 720P 下運行。

索尼對 PS4 功能和規格承諾倒是大部分實現了,包括即時分享截圖和視頻,隨時暫停與繼續遊戲,都跟演示效果一致。話雖如此,索尼依舊不乏一些出爾反爾的操作。比如說當 PS4 最初公布時,索尼就表示玩家可以通過 Gaikai 串流技術,直接在 PS 商城裡任意試玩你想購買的遊戲。

「免費試一試,覺得喜歡還可以分享,並只對那些一玩就愛上的遊戲付款」,Gaikai 的聯合創始人 David Perry 當時這麼表示,但所謂的「即時免費試玩 PS4 遊戲」的理想至今沒能成真。

2016 年,索尼公布 PS4 Pro 的時候,信誓旦旦地保證遊戲能達到 4K 畫質,但真相是,只有極少數遊戲能原生支持 4K 並保持穩定幀數。索尼的一些第一方大作,如最新一部《戰神》,也只能說它們的幀數表現比畫面要更好。

如今「PS5」公布細節,有了這些前車之鑒,我們要意識到索尼承諾的硬體性能和現實之間是有差距的,也取決於開發者在這些硬體條件下能把遊戲做到什麼程度。

打個比方,「PS5」的 CPU(中央處理器)和 GPU(圖形處理器)據稱能夠支持光線追蹤以及 8K 畫質,聽起來簡直好得讓人難以置信。但仔細想想,一方面,當今市場上很少有面向普通消費者的 8K 電視,並且很可能要再過幾年我們才能見到平價的 8K 顯示器,更別說它們的大範圍普及了。即使 8K 電視已經觸手可得,現今最頂級的台式電腦想在 4K 畫質下保持 60 幀穩定運行都十分困難,單憑主機就能辦到,恕我不敢認同。

光線追蹤技術解釋起來要稍微複雜一點。它的畫面渲染能力極其強大,能夠模擬出不同物體的逼真光影效果,幾可與現實相媲美。但僅憑當代硬體,想要做到實時光線追蹤渲染會是一個極大的負擔。

RTX 2080 Ti

英偉達曾通過自家的 RTX 系列顯卡,向實時光線追蹤渲染的目標更進一步,但這類顯卡的圖形處理器可不便宜,高端點的 RTX 2080 Ti 售價就超過 1000 美元(國內價格約 9000 左右)。「PS5」的 CPU 和 GPU 都將由 AMD 公司設計,並從設計之初就要使其適配光線追蹤功能,不知道要怎樣解決。暫不說 8K 畫質,市面上支持 4K,光線追蹤技術,還能保持幀率穩定的配置都不是普通消費者負擔得起的。很難說在一台小小主機上要怎麼把這幾個功能同步實現,硬體的性能又得達到多麼強大的地步。

除此之外,根據 Wired 網站的報道來看,其中提到「PS5」會有一個新型固態硬碟,儘可能地縮短載入時間。作者還舉例,在 PS4 Pro 上讀檔《漫威蜘蛛俠》,所花時間約有 15 秒,但是當在「PS5」的研發樣機上試驗的時候,1 秒鐘不到就完成了。這點著實令人驚嘆,但首先要記住,《漫威蜘蛛俠》是一款 PS4 遊戲,而非「PS5」的。你很難斷定根據次時代主機研發出的遊戲,讀條時間還能否這麼「驚人」。這篇報道還提到「PS5」對《漫威蜘蛛俠》的世界渲染速度遠比 PS4 快上許多。同理,你無法保證「PS5」遊戲的實際運行效果如何。

相比 PS4 大幅縮短的載入時間,以及向下兼容的承諾,但索尼至今沒有給出這些功能的具體細節。你 PS4 的實體盤讀得出來嗎?還是只有數字版才行?會不會重蹈 PS3 向下兼容承諾破滅的覆轍?我們尚不知道答案,但知道這些功能在特定條件下將有機會實現,還是讓人稍感安慰。

當然,索尼從沒有大放厥詞地說所有「PS5」遊戲都能達到 8K 解析度,或在 1 秒鐘之內就讀條完畢,只是提供了一些個例來展現「PS5」的性能。話雖如此,在我們等待新主機細節公布期間,真正見到「PS5」遊戲實機運行效果之前,最好還是不要抱太高期望。

編譯:藏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篝火營地 的精彩文章:

Capcom復古主機發布,連上電視就能跟小夥伴在家打街機了
《新超級馬里奧兄弟U》這款遊戲的風采不減當年

TAG:篝火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