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名管理學教授的實地調研:這家工廠取消「797」後,竟然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一名管理學教授的實地調研:這家工廠取消「797」後,竟然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最近,關於一些企業實行的「996工作制」引發社會熱議。作為一名管理學教授,我對中國企業的管理實踐做了大量的案例研究。其中,一家工廠在縮減工人工作時間方面的案例一直讓我感慨頗多。

這是一家為國內外服裝品牌提供代工服務的工廠,位於南京溧水的一個鎮上。2010年時,原老闆把工廠賣給了一家外貿集團公司,當時工廠有12條制衣生產線,員工人數約500人,90%以上為女性,以計件制方式生產。外貿集團公司在收購這家工廠後,很快重新任命一位廠長,男性,當地人。

新廠長上任不久,就有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新舉動:計劃逐步減少工人的每日工作時間。當時工人每日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早上7:30點進廠,勞動到11:30點,中午和傍晚各休息半小時,一直再做到晚上9點下班,周六周日甚至都不給休息,類似於現在流行的「996」,屬於「797」工作制。如果趕上訂單充足,工人每天甚至要做到11點才能下班,期間工廠大門關閉,工人只有在下班後才可以離廠回家。

很明顯,這是違法《勞動法》的行為。2008年9月3日,國務院第25次常務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其中第三十六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第三十八條亦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顯然,不論是「996」還是「797」都違反了這些規定。但這不是新廠長要縮減工時的唯一原因,在我對他的訪談中,這位新廠長講道:

「我們廠里的這些工人,她們不僅僅是工人,她們還是妻子、是母親、是兒媳婦。她們現在每天在廠里要待十幾個小時,晚上回到家裡不要說照顧家人,自己洗漱完畢就基本到深夜了,趕緊抓緊時間睡覺了,因為第二天還是這樣累,我們這樣的工作時間模式,讓我愧對工人,都沒臉見他們的家人。」

不出意外,外貿集團公司否決了新廠長減少工時的舉動。公司認為,服裝代工廠就是靠工人的勞動來創造價值,如果能讓工人的勞動時間越長,生產線的產值就會越高,如果減少工作時間,會導致產值降低以及交貨延遲等系列問題。最終,在新廠長的據理力爭和不降低產值的承諾下,工廠開始逐步減少工人的工作時間。到2015年秋季,工人的工作時間正式減到了國家規定的每天8小時,每周休息一天。出乎意料的是,在計件價格沒有變化的前提下,工廠每條生產線的平均產值大幅攀升,從2011年的約15萬元/月提高到2017的超23萬元/每月,生產線數量也從12條增加到了15條,員工人數由500人左右增加至600多人。這家工廠在集團所有6家工廠中,生產效率持續排名第一

為什麼會出現「減工時、增效益」的現象?我從多個角度對這家工廠進行了研究,訪談了數十位員工、五位班組長、兩名車間主任,以及廠長本人,並對生產勞動進行了現場體驗,最後總結出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打工和工作的區別。打工是一種短期心態,只想著短期的經濟回報,賺一筆算一筆,不考慮未來的前途和發展。跟打工相比,工作是一種長期心態,和職業發展甚至前途命運都密切相關。在之前每天必須工作滿12個小時的時候,工人認為自己做的不是工作,她們普遍以打工的心態來應對每天的勞動任務。正如訪談中有工人所說:「要不是實在沒辦法,誰會在這兒干啊,稍微有個好點的地方人都走了」。在這種短期心態下,工人對工廠沒有情感依賴,對工廠的事情漠不關心,反正每天都要待夠12個小時,在勞動中缺乏積極主動性,在生產上缺乏提升的願望。當工時逐步減少為8小時並有周末休息之後,工人覺得自己在做的是一份正式的工作,她們甚至覺得自己和鎮上的公務員相比並不差。公務員雖然比她們多一天周末,但她們也有比公務員強的地方。工廠效益提升之後,工人工資普遍上漲。而且工廠每天有班車接送她們上下班,班車停在村口,她們上下車時感覺很有面子。工人希望自己能夠一直在工廠工作,在這種長期心態下,工人關心工廠的命運,同時也開始考慮自己在工廠的發展和上升,主動為工廠獻計獻策。

第二個原因是疲憊不堪和精力充沛的區別。在之前12小時工作制下,工人在身心兩個方面都接近於被壓垮的狀態。每天在體力上感覺筋疲力盡,在心理上感覺沒有盡頭,手腳協調和生產效率都大打折扣。逐步改為8小時工作制後,工人可以在下午四點半準時下班回家,不影響她們承擔家庭責任,可以為家人準備晚飯,和家人一起用餐,餐後還可以到廣場上跳跳舞什麼的,每天都體力飽滿、心情愉悅,精神面貌和生產效率也因此大為提升。

第三個原因是被迫勞動和主動多乾的區別。組織心理學家Deci和Ryan提出過一個經典理論叫自主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按照自主決定理論,個體在有自主選擇的任務上會產生更強的意願,付出更大努力,堅持更久的時間。在之前12小時工作制下,工人沒有自主選擇,每天必須干滿12小時,從事勞動的意願和努力都不足。新的8小時工作制給了工人選擇的自主權,並不禁止工人自願加班。工廠為願意繼續勞動的工人提供加班的機會,車間會一直開放到7點半才關閉,工人可以繼續加班3個小時,如果還想做,可以把不需要在產線上做的活領回去接著干。選擇帶來變化,無論是選擇干滿8小時下班的工人,還是選擇下班之後繼續加班的工人,自主選擇都大幅度提升了她們勞動期間的努力意願和生產效率。

第四個原因是只顧自己和互相幫助的區別。減工時也同時帶來了工作氛圍和合作關係的變化。由於是重複性勞動,工人經常會出現自己意識不到的生產失誤,而且量會很大。比如,負責縫領子的工人會把領子縫反掉,自己不知道,一件又一件就這樣一直縫幾十件出來。在12小時工作制下,工人個個都自顧不暇,根本無心也無力去關心同事的失誤,這些失誤就難以在生產過程中被第一時間發現,往往要等到最終的質檢環節才會暴露出來,工廠只得組織工人重新拆除返工,浪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在8小時工作制下,工人在產線上心情愉快,同一班組的工人普遍關係很好,經常約好晚上一起跳廣場舞,後序工人注意到前序工人的生產失誤後,良好的同事關係會讓她們在第一時間就提醒對方,避免了大量生產失誤的發生,直接帶來了產值的大幅增加。

這個工廠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也很能說明問題。在當前對「996」鋪天蓋地的討論中,它也許能夠從一個側面引導我們去深入思考,究竟什麼樣的工作制度才能讓員工不僅心情愉快,而且產出不俗,最終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轉載請註明來源「上觀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欄目郵箱:shhgcsxh@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研究院在滬成立,開放型智庫打造產業、教育、健康等「地圖」
四款新車首發 福特登陸上海車展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