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假設諸葛亮沒有那麼早過世,我們來推演一下三國的走勢

假設諸葛亮沒有那麼早過世,我們來推演一下三國的走勢

公元234年10月8日,諸葛亮星落五丈原,從此,蜀漢風雨飄搖。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十個有九個會為諸葛亮的死扼腕長嘆,很多人都在假設:如果諸葛亮沒有這麼早就過世,三國的走勢會是如何的呢?

下面,咱就來開一個腦洞,推演一下這個話題。

先來看看東吳的情況。

晚年的孫權不再是辛棄疾筆下的那個「生子當如孫仲謀」,反而昏庸無道,濫殺無辜。

好像自古以來掌權者都有一個毛病——疑心病,在東吳繼承人的問題上,孫權就完美詮釋了什麼叫做反覆無常,導致朝堂之上黨羽林立,朝局不穩。

縱然年老,孫權依然對權力的掌控欲十足,一直到太子孫登不幸夭折後,都不曾立過皇后。前朝後宮本就一體,後位空懸,前朝勢力傾軋,後宮爭權,必將亂成一鍋粥。

孫登死後,第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然而並未持續多長時間,孫和的太子之位就被廢黜,後改封南陽王。

再往後便是孫權去世,幼子孫亮於公元252年承襲東吳君位,但僅過6年,就被權臣孫綝廢為會稽王。

孫亮被廢后,繼位的是兄長孫休,同樣在位6年,就暴病而亡,幼子繼位。然而朝臣認為,國家危亡之際,君主年少無所為,因而改擁立廢太子孫和長子孫皓。

孫皓在繼位之初,也是想好好乾一番事業,做出了些許作為,然而,高位的奢侈生活逐漸腐蝕了他,很快就縱情於聲色犬馬,「沉醉不知歸路」。

梳理東吳幾代君主的情況不難看出,沒有一個能成大事的,被滅掉是早晚的事。

再來看魏國的情況。

諸葛亮是在53歲去世的,那假設司馬懿也死於53歲,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呢?

司馬懿生於公元179年,到他53歲那年,是公元232年。此時,一代梟雄曹操和其子曹丕都已去世,器重的義子曹真也不在了,掌權者是曹睿。而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那時候還只有24歲,司馬昭更是只有21歲。

司馬懿作為三朝元老,一腔熱血,忠心耿耿,假若他死於53歲,也就沒有後來的高平陵之變,蓋棺定論,那也是一代忠臣,不亞於諸葛亮的存在。

而司馬懿去世時,兩個兒子剛過弱冠,不論是權謀策略還是朝廷根基都不行,且曹睿還是個很有作為的君主,完全能夠徹底削弱司馬一族。

曹睿去世後,效仿劉備託孤,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佐曹芳。本文假設司馬懿已經過世,由曹爽來單獨輔佐曹芳,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倆是不敢有什麼非分之想的。

最後再看蜀國。

魏國雖說去除司馬一家,人才不多,然而蜀國也不見有多少,基本上全靠諸葛亮一個人撐著,繼承者姜維、費禕、蔣琬跟在身邊,但真正學到的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諸葛亮的才能再大,一邊要顧著朝堂,一邊要顧著軍事,想要把大軍推到長安城下,也是幾乎不可能的。

相對來說,魏國的綜合實力還是要大於蜀國,沒了司馬懿,郭淮、孫禮、曹真、費耀等人也不容小覷,況且以筆者愚見,郭淮的實力是被極大地低估了的。

不論現代還是古代,小規模的局部戰爭中,統帥的個人能力是決定成敗較為重要的因素,但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中,拼的還是綜合國力。在三國時期,北方屬於發達地區,南方是蠻荒之地,人口數量和經濟實力都相差甚遠,而且,北方士兵比南方士兵更善於打陸戰,也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即使諸葛亮沒有那麼早去世,蜀國滅亡的時間雖然會推遲,但結局依然是被魏國所滅,這是必然的。

而東吳將有兩個可能,一是走原來的老路,但因為魏國前期和蜀漢消磨,估計滅亡的時間會稍微拉長几年;二是提前滅國,蜀漢和曹魏一看雙方僵持不下,你殺不了我,我也滅不了你,乾脆休戰,一起收拾東吳的可能性也很大。

至於蜀漢要想一統天下,輔佐劉備的後人興復漢室,除非諸葛亮能向天再借一百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客棧 的精彩文章:

這位紅軍女英雄被害後,彭老總連呼:天理難容!天理難容!
他是《闖關東》朱開山的原型,抗日名將,卻被趙尚志槍斃了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