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慢性疾病的曙光:衛生服務系統「2.0」

慢性疾病的曙光:衛生服務系統「2.0」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慢性疾病的曙光:衛生服務系統「2.0」

制定更吸引慢性病患者服務是未來衛生系統增長的至關重要的戰略

傳統觀點認為「平價醫療法案」(奧巴馬醫改計劃)通過提高醫療覆蓋率從而幫醫療服務商帶來了增長效益。雖然接受治療的患者數量在2013年至2016年期間有所上升,但是大部分醫院治療的患者從保費高的患者開始轉變成保費較低或無保費患者。結果,整體利潤率基本保持不變或有所下降,從而導致許多投資者並沒有獲得好的回報。

未來,醫療行業獲得增速的很大可能性將發生在老年醫療保險領域,到2030年,65歲以上人口佔比將增長到20%(從2010年的13%)。投入量最大的醫療補助,也將有可能逐步增長。與此同時,商業集團整體數量和報銷水平方案預計將保持不變。

為了保持財政收入的持續性和商業市場的價值最大化,供應商將通過治療具有高額醫療保險費用的患者和吸引「高收入」的病人來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這麼做並不簡單 - 它需要制定一個綜合的方法來涵蓋醫療整體,如治療結果,服務質量和消費者體驗。當健康醫療服務體系在考慮實現更大的目標效益時會重新制定醫療戰略規劃,重點關注的患者群體將是慢性病患者。

考慮到:

  • 大約一半的美國成年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並且為此進行商業投保的人群也在增長。
  • 慢性病患者的醫療保險利用率是無慢性病患者的兩倍多;住院病人醫療保險利用率差不多高達四倍。
  • 對於至少有一種慢性疾病的商業保險患者,平均每人每年的支出約為8,900美元,而沒有慢性病的人每年支出僅為1,700美元。此外,在所有類型的保險中,共病患者(兩種疾病共同存在的病人)的醫療支出明顯更高。
  • 年齡在45到64歲的人患慢性疾病的概率是20至44歲的人1.8倍;對於健康醫療系統,這個年齡段醫療收入是所有年齡段治療收入的主要部分。我們的分析表明,45至64歲年齡段患者占行業EBITDA的70%左右,儘管他們僅占入院人數的30%左右。

大多數醫療服務系統繼續將慢性疾病患者策略定位與臨床專業定義的服務線(如,心血管,神經科學,整形外科)。同時,他們持續關注高收入的急性護理醫療(通常是圍繞手術的過程和後期服務,例如關節置換術後的康復)。我們提出了服務線的觀點——一種針對終身護理需求的整體評估為導向。這種方法,我們稱之為「服務2.0」,可以使每個生命訪問的價值增加一倍以上,同時改善醫療結果,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此外,它還可以幫助醫療系統構建基於價值的醫療護理所需的核心功能。

為什麼是非傳統的方法

由於考慮到慢性疾病治療的整體情況和它對醫療提供者產生的影響

單一急性護理事件僅占年度醫療支出的一小部分。在健康個體中,高額醫療索賠通常主要來自於昂貴的住院治療(例如,可能發生的交通事故)。然而,在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中,即便是最昂貴的單個索賠額平均也不超過年度索賠總額的37%(圖表2)。這一發現反映了在慢性病患者中醫療保健利用的反覆性。在慢性病患者中很常見。(例如,在一年內,患有冠狀動脈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血管成形術/支架置入以及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眼科手術。)為了改善治療結果並最大限度地實現價值,衛生服務系統需要為這些患者提供的不僅僅只是一個急性護理服務。這種新方法通常需要跨越傳統的服務筒倉。

慢性病患者通常很信任他們最先接受治療的醫療提供者。通常,超過90%的住院和住院門診聲稱對於慢性病的患者的治療只提供了單一的衛生系統。與此相同時,在消費者健康調查中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相比其他受訪者,他們有一名初級保健醫生(PCP),並能在他們需要護理時能與特定醫療服務者進行預約。這些結果表明了在慢性病患者治療早期參與的重要性。

重大疾病往往比普通疾病獲得更高的關注。當對慢性疾病根據醫療支出費用進行細分時,出現了兩種有趣的模式。

  • 患病率低但人均消費較高的情況。這些患者需要更高強度的專業護理,而這些幫助衛生系統獲得了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例如,我們估計每治療一個購買了商業保險的心力衰竭患者可能比高血壓或高脂血症患者能多獲得約五倍的收入(和EBITDA)。
  • 患病率較高但人均消費較低的情況。許多這些病症是需要高強度專業護理需求的重大疾病的前兆。例如,我們的研究表明,71%的心力衰竭患者患有高血壓,53%患有高脂血症,37%患有糖尿病。鑒於慢性病患者對醫療提供者的忠誠度,大多數醫療系統可以通過「上游」醫療服務治療普通疾病的情況下獲得患者的信任。此外,鑒於這些普遍存在的條件,為搶佔更大的市場份額需要增加更有價值的部分來充分滿足患者需求。為了儘早與這些患者接觸,許多系統需要加強改善他們的門診環境或通過新模式(例如遠程醫療,健康應用)提供護理。投資這塊領域的系統大小取決於其現有的資產環境和服務下游護理需求的能力,以及當地市場狀況和下游護理競爭力。

對於常見的慢性病大部分醫療保健利用的設備通常都包含在衛生系統所擁有的資產中。雖然利用率通常需要多次接觸,但慢性病患者65%至75%的支出來自醫院住院費、門診費和專業護理費用。然而,如果醫療系統想要從這些成分中獲取更多的收入,就需要醫療的高度協調。

「上游」參與更有利於對患者的護理,甚至在按服務收費(FFS)報銷的情況下,上游參與也可能對醫療服務提供商產生積極的財務上的影響。關註上游參與的策略的一個自然問題是,它可能在多大程度上阻止下游干預(例如,激進的減肥和鍛煉方案可能推遲或阻止骨關節炎患者進行膝關節置換的需要)。從臨床角度來看,預防顯然是一個理想的結果,但在FFS環境中可能會帶來經濟上的挑戰。在系統評估這種權衡時,應該考慮兩個問題:

  • 防止下游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通過早期參與實現的增量之間進行比較。研究表明,通過更好的管理,可以降低約8.5%的慢性病住院患者,而慢性病病人約佔所有住院病人的79%。
  • 醫療透明度的影響以及基於價值報銷的轉變。下游事件的發生頻率以及補償也可能會下降,因為所有一切正在朝著更好的門診護理,更好的檢測結果、報告以及基於價值補償方向邁進。

無論報銷機制如何,高需求患者的忠誠度在所有付款人中都具有價值。通過儘早讓接觸到這些患者並更全面地滿足他們的需求,這樣衛生系統就可以提高這類患者的忠誠度,並將他們「添加」到這個系統中。在高需求的慢性疾病患者中建立忠誠度和早期依戀關係對於價值鏈中的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優的——它通過提供及時且必要的護理來改善患者的體驗;降低了可預防的醫療成本;提高了衛生系統的盈利能力,無論是按服務收費還是按價值報銷的醫療支付。

考慮到以上討論的所有因素,我們認為衛生系統應該從根本上轉向成為慢性疾病「聚合者/管理者」——將自己視為幫助慢性病患者通過指導他們的教育和決策制定幫助他們完成護理之旅的管家。雖然其他利益相關方可能會競爭這一角色,但鑒於其廣泛的資產基礎,獲得資金的渠道和臨床深度,以及他們已在電子健康記錄(EHRs)方面進行的投資,衛生系統具備良好的條件。然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多數衛生系統將需要打破基於專業和護理站點的內部豎井,並接受從以旗艦三級醫院為中心的急救護理平台中脫穎而出。

在下一節中,我們概述了這種集成方法的核心要素,我們將其稱為服務線2.0。

服務線2.0如何不同?

慢性病戰略的核心要素

大多數衛生系統已經將某些慢性病(如心力衰竭)患者納入其傳統的服務線,其中許多醫療系統已採用多通道方法(例如,將物理治療納入其關節置換計劃)。那麼,我們建議衛生系統採取哪些不同的做法?服務線2.0既需要臨床護理的規模,也需要從短期性護理到更長久的與患者互動的根本性轉變。反過來,後者要求衛生系統定位為患者的終生護理需求而不是單一的護理(例如關節置換或心臟手術)。要做到這一點,衛生系統必須能夠在病人需要急性護理或重症門診護理(例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他們將從開始接受免疫抑制治療中獲益)之前識別患者並儘早與可能需要終生護理的患者進行接觸。其目標是兩個方面:確保在系統中獲得最大的利用率,並確定未經處理的條件下,以改善結果和最大化價值。

任何基於實現這些目標的方法都有可能需要改變戰略和臨床規劃。衛生系統需要根據全面地了解患者護理需求的基礎上,為患者創建一個綜合服務的價值主張。這些產品必須包括量身定製的臨床路徑,一站式關鍵服務採購,輔助需求的便利位置,護理協調和導航。

為了成功開發出這樣的綜合產品,衛生系統應考慮五個核心要素:

基於疾病/病症的臨床項目開發。許多衛生系統已經開展了通過加強跨學科之間的協調來提高臨床質量和增強患者滿意度的計劃。然而,對慢性病患者的終身護理需求的關注可能要求這些項目必須擴大其範圍,而不再僅僅局限於單一專業或單一護理階段。例如,可能需要重新設想護理路徑,以圍繞患者進行細分(例如,40至50歲,技術治療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而不再是特殊的筒倉。這些路徑必須整合提供者,物理服務和有必要設備支持,所有這些都要更方便地定位和協調。

患者識別分析。為了實現服務線2.0,衛生系統必須能夠在需要急性護理之前識別出可能具有高強度護理需求的患者。特別是,系統應設法識別和處理那些可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需要進行長久的專業護理需求(可能還需要程序性干預)的慢性病患者(例如,有進展的慢性腎病的患者,可能很快就會成為移植器官候選人)。一旦確定了在他處進行了手術或其他專業護理,這些患者將更加難以獲得。首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它們將成為多個衛生系統的傳統服務線驅動營銷的目標。其次,他們可能會更積極地研究和「購買」他們的護理,因此更有可能遇到來自競爭對手的消息。

為了確定合適的患者,衛生系統必須能夠從門診的臨床數據分析出用戶的需求。一個關鍵的需求是擁有一個中央數據存儲庫,在整個護理連續體中存儲標準化數據。分析可以建立在已經開展的EHR集成工作的基礎上,但在未來,他們可能還需要整合外部輸入(例如,通過消息傳遞,利用可穿戴設備提供患者提供的數據)。

患者接觸工具。為了獲得高需求患者的忠誠度,衛生系統必須能夠在門診環境中吸引和留住他們,並在必要時自然足夠充分的為他們提供從急性前期護理到急性護理。我們的消費者健康洞察調查顯示,許多慢性病患者對其健康負有更多的責任(例如,通過選擇PCP進行鍛煉)。我們所做的其他研究表明,這些患者對使用數字工具幫助他們管理自己的疾病特別感興趣。針對這些患者。科技公司推出了大量的遠程監控設備、移動應用程序以及其他工具。當衛生系統考慮了他們可能進行的投資範圍時,他們需要充分了解他們採用這些技術的目標,患者的需求和偏好(特別是價值最高的部分),以及相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價值最高的服務部分。例如,慢性疾病患者可能需要短期專業護理後續可能受益於有專用護理協調員或病人導航器, 支持數字自助工具,提供主動,trigger-based接觸(例如,來自連續兩次錯過劑量或血糖儀讀數異常後的護士和/或自動警報,以鼓勵治療依從性(例如,定期安排實驗室檢查和辦公室訪問的提醒)。這些工具應與數字工具無縫集成,以改進對系統內所需服務的訪問(例如,開放性調整,更便捷的與提供商之間的互動式聊天,更快捷的電子訪問)。在所有情況下,這些工具都必須在戰略上更好的進行渠道合作,因為這些患者可能首先出現在緊急護理診所或急診室,而不僅僅是初級護理處。

但是,患者參與工具的使用不應局限於最有價值的患者群體。更廣泛和更低強度的參與模型可以改善所有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的患者體驗,並且是判斷成為加強護理需求的患者的重要數據來源。在這個模型中,使用的工具應該幫助患者管理他們的病情;例如遠程健康監測,藥物依從性輔助,自動藥物補充和遞送,補充和利益跟蹤以及在線支持小組。這些工具的可嘗還性將越來越強,這為衛生系統在考慮投資時提供了另一個收入來源。

多學科醫師/提供者一致。服務線2.0要求衛生系統改進其醫師隊列,並將重點放在即時轉診之外。新的目標是創建一個真正集成的,高質量的體驗,建立在無縫數據共享、協作護理路徑設計,以及與患者和護理人員就新出現的護理需求進行主動溝通(無論哪個專業最終將提供該護理)。這種方法還必須認識到醫生多能手和非臨床支持人員的重要性。

改善獲得護理的機會。所有上述措施都要求衛生系統能夠及時為患者提供護理。為了確保訪問,許多系統需要採取兩項關鍵舉措:最大限度地提高運營效率(特別是在門診環境中)並優化其資產足跡。服務線2.0方法可能會加速系統持續的足跡轉向流動資產。此外,它還可以為資本規劃提供有價值的投入,幫助系統將他們的流動和數字投資集中在可以創造最大價值的地理位置和護理領域。

正如我們所表明的,服務熱線2.0是一項更專註於慢性病的戰略,可以改變衛生系統的現有戰略和業務重點。考慮到其所涉及的價值大小以及改善患者護理條件和降低醫療成本的能力,我們認為在醫療服務線路方面醫療系統有著重大的利益優勢需要去進行重新設計該系統。

作者: Noam Bauman, Alex Harris, Amit Kunte, and Saum Sutaria

原文鏈接:https://www.mckinsey.com/industries/healthcare-systems-and-services/our-insights/chronic-disease-excellence-service-line-20-for-health-systems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矽谷洞察官方網站(http://www.svinsight.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矽谷密探 的精彩文章:

斯坦福、Notable Las和Tempus合作研究白血病的個體化治療
製藥公司在新興市場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

TAG:矽谷密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