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巴黎聖母院大火之後,兩張相反照片顯出法國社會撕裂

巴黎聖母院大火之後,兩張相反照片顯出法國社會撕裂

據法國媒體消息,當地時間4月15日晚,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大火延燒近10個小時,使這座位於巴黎市中心、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天主教堂塔尖倒塌,整棟建築受損嚴重。

起火中的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於塞納河畔、法國巴黎市中心、西提島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築。其始建於1163年,歷時180多年於1345年全部建成。由於是哥特式建築風格經典,加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巴黎聖母院也被視為巴黎的象徵之一而聞名於世。

歷史上,巴黎聖母院本就是多災多難的一座建築,在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的動蕩年代,巴黎聖母院大部分財寶都被破壞或者掠奪,建築本體也是千瘡百孔,之後甚至一度改成酒窖,直到1804年拿破崙執政後才恢復教堂用途。

1831年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名著《巴黎聖母院》出版後,巴黎聖母院糟糕的現狀才得到法國各界重視,並於1844年開始,在歷史學家兼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和讓·拉蘇斯的牽頭下,開始了歷時20年,耗資265萬法郎的修復工作。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的巴黎聖母院,就是這兩位建築師在此次維修中重新詮釋的樣子。

奮力撲火的法國消防員

此次大火發生時,聖母院正處於從去年4月開始的例行大型維修工程期間,起火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由於聖母院本身的全木結構,巴黎市消防局出動400名消防員和數十輛消防車,耗時9小時才將其撲滅,並導致2名警察和1名消防員受傷。

慶幸的是,巴黎聖母院的屋頂和塔尖雖然被燒毀,但主體建築得以幸免於難,並且由於維修工程,院內大量文物已經被提前轉移,聖母院中的主要文物「耶穌荊棘冠」和「聖路易祭服」等也沒有受損。

火災發生後,法國總統馬克龍於15日晚在巴黎聖母院火災現場表示,將重建被大火嚴重損毀的巴黎聖母院。目前,法國多家巨頭企業已公開表示將捐款用於重建聖母院,路威酩軒集團捐款2億歐元、開雲集團捐款1億歐元。而法國總統馬克龍則表示,將在全球展開重建聖母院的費用募款。

祈禱中的巴黎市民

幸災樂禍的巴黎市民

諷刺的是,在巴黎大多數市民的祈禱中,出現了一些幸災樂禍的人,而這背後也折射出法國國家在宗教意識上的割裂。

冷戰之後,西方世界逐漸形成了「政治爭取」的趨勢,包括法國政府一直試圖淡化「種族」等「政治不正確」概念。2018年,法國國會議員投票決定,從憲法中刪除「種族」一詞。他們認為,種族其實是一種虛構的社會結構,並不真實存在。除了種族,針對宗教、語言等概念也被包括其中。但假裝看不見,並不代表問題就真的消失了。反而,使少數群體「隱形」的做法,讓系統性的、階級性的歧視更加難以被指認和解決。2015 年巴黎恐怖襲擊之後,法國與其社會中少數群體的關係被迫提到了檯面上。而從這次不同族群對巴黎聖母院大火的不同態度中可以看出,法國的社會撕裂並沒有彌合的跡象。

火災後的巴黎聖母院內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軍人 的精彩文章:

日本首架自組F-35墜入1500米深海,摔出日航空業一地雞毛
印度大選愛拿中國說事,不過這次莫迪可能搞砸,支持率跌破40%

TAG:鐵血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