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樣是投清漢人,為何吳三桂被罵為叛徒,而范文程卻被奉為賢臣?

同樣是投清漢人,為何吳三桂被罵為叛徒,而范文程卻被奉為賢臣?

文/藍夢島主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明朝末年,女真部落之所以能迅速崛起於東北大地,進而入主中原統一全國,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背後的一股強大力量——漢人謀臣,而范文程則是其中的中堅力量。

范文程,字憲斗,號輝岳,他家學淵源,出身不凡,是北宋明相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孫。遙想當年,范仲淹位極人臣,功勛卓著,更因為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名垂青史,而作為名人之後,范文程也絲毫不遜色,他輔佐了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和清聖祖康熙四代帝王,為大清江山的創建立下了不朽之功,被公認為清初「文臣之首」。

早在萬曆四十六年,范文程就與其兄長範文寀一起投奔到了努爾哈赤帳下,那時候,清朝還不叫清朝,而叫後金。《清史稿》記載,當努爾哈赤得知范文程來投奔時十分高興,說道:「此名臣後也,善遇之!」也就是說,努爾哈赤因為范文程是名臣范仲淹之後而對他禮遇有加。

范文程雖然得到了努爾哈赤的重用,但他真正的輝煌是從皇太極時期開始的,皇太極對范文程的器重,甚至達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

《清史稿·列傳十九》記載,每次朝中議政,皇太極都會問:「這件事范文程知道嗎?」如果群臣有事難以決斷,皇太極又會說:「先和范文程商量一下再做說吧!」而當大家說范文程也認同某項提議時,皇太極則二話不說就會立刻批准。

皇太極死後,范文程同樣得到了多爾袞和順治皇帝的信任。當然,范文程之所以在清廷混得如魚得水,追根究底還是因為他確實有兩把刷子,從討伐明朝到策反明朝官員,再到進攻朝鮮、撫定蒙古,凡是清初的重大決策大都出自范文程之手,而范文程最重要的功績則是「計取中原」和「制定清朝制度」。

皇太極死後,順治帝尚且年幼,而攝政王多爾袞是在范文程的一步步籌謀下才得以帶兵入關,奪取天下的。攻佔北京後,范文程又勸說多爾袞不要屠城,不要搶奪,不要傷害百姓,如果是明朝的官員來投靠,就恢復他們的職務,如果是明朝的百姓來依附,就給予他們田產。

另外,范文程還奏請順治為崇禎皇帝發喪,並以帝王規制安葬,如此一來,化解了仇恨,收買了人心,減弱了滿漢民族矛盾,使清朝得以在中原迅速站穩腳跟。

清朝乃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原本只是「化外之民」,根本不懂得如何治理如此一個龐大國家,而作為漢人大儒、開國宰輔,范文程則當仁不讓為清朝制定出了一套完備的國家制度,直接影響了清朝之後近300年歷史。

歷史學界普遍認為,范文程對於清朝的功績可以媲美於漢朝之張良,以及明朝之劉伯溫。誠然,范文程對清朝的功勞不容置疑,但如果從明朝的角度來看,范文程又無疑是不共戴天的仇敵。

但是奇怪的是,雖然范文程是以漢人之軀效力於滿清政權,卻並沒有像吳三桂、洪承疇那樣受到後世廣泛詬病。一般看來,吳三桂是漢奸,洪承疇是叛徒,而范文程卻和先祖范仲淹一樣是賢臣典範。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對於這個問題,筆者簡略分析如下,僅供各位讀者參考,如有不妥,歡迎指正。

吳三桂、洪承疇壽之流是名副其實的「貳臣」,也就是先後在兩個朝代做官的人。吳三桂、洪承疇原本都是明朝的封疆大吏,他們深受國恩,被崇禎皇帝委以重任,但在大明王朝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時,他們卻選擇了賣主求榮,置國家和君主的安危於不顧。這樣的人,確實是漢奸,是叛徒。

反觀范文程,他的情況卻完全不同。首先,范文程雖為漢人,但卻從來沒有出仕過明朝,他與崇禎皇帝不存在實際意義上的君臣關係,更談不上出賣與背叛。更重要的是,范文程出生於遼東,是盛京(瀋陽)人,而盛京是滿清入關前的首都,也就是說,范文程一直就生活在滿清的地盤,對他來說,最親近的國家本來就是清而非明。

綜上,筆者認為,雖然同樣是為清廷效力的漢人,但吳三桂、洪承疇是「降清」,而范文程是「仕清」,二者還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這才是他們後世之名有天壤之別的真實原因。

參考資料:《清史稿》

文中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兔日記 的精彩文章:

英明一世的秦穆公,為何臨終強迫177位秦國人才全部殉葬?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說的是明朝的哪兩位皇帝?所指何事?

TAG:小白兔日記 |